[黄石文坛]曹中江的随笔《快乐和悲伤的事》

快乐和悲伤的事

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勃勃,正是旅游踏青的好时节。
4月17日,周末,初中同学相约,不去看水南湾古民居,而去水南湾的后背山登山,登登山,观观景,发发汗,不亦乐乎!
上午8点,我从黄石团城山乘十八路车前往大冶。下车后,一贯热心快肠的老同学义军早已候在车站。随后,女同学瑞芳、华香、菊香,还有从黄石赶来的丽红,分乘同学大眼驾驶的一辆车和另一辆车前往水南湾。可惜好几位说好要来的同学,因临时有事失约,包括与我二三十年未见面的女同学晓燕。
到了山下,已是10点,太阳正好,明晃晃的,水南湾村的老同学中水赶来会合。我们沿着水泥路,徒步登山,一路鸟语花香,半小时后,我听到了气喘吁吁的声音,毕竟,我们均已五十出头了。一步步往山上走,身上出汗了,我脱下外套。
四位女同学爱照像,看到路边开着金灿灿的槐花,停下来,一个个拍照,再合影,然后,撑起花伞,继续登山。
在一棵绿意葱茏的大树底下,是一块巨石,大家坐下来歇歇。这里的风景好,大家倚树拍照。
虽是水泥路,却有很多陡坡,一小时后,到达山顶,是一片翠绿浓密的竹林,有七八位大嫂大婶在浓荫下采竹笋。一位年约60多岁、满脸皱纹的大婶说,她们住在山下村子里,为采竹笋,早上6点就到了山顶。
不由叹,农村的大姐大婶真勤快!
几里远处,有一座不大的庙宇隐在树林处,隐约可见飞檐,去不去呢?美女同学说,有点累,下次有空再去。
于是,大家一起往回走。在离水南湾不远的山坡上,长满了紫叶李、油茶树和樱树。一棵棵紫红的紫叶李,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中水同学说,这是水南湾八十一岁高龄的曹树珠(亦名曹东晖)栽的。曹老,是位老知识分子,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并努力践行。
我对这位老人满怀敬意。
哦,想起来了。曹树珠老先生是我父亲的老同事,曾一起教书育人,只不过,我父亲教数学,老先生教语文。
据说,老先生书教得好,口才也好,人愈多,口才发挥得愈好。在那个特殊年代,老先生曾受到冲击,在江西深山隐居多年。
改革开放后,曹老回到老家,不甘庸庸碌碌,成了植树造林的模范,曾被评为大冶市劳动模范。
我的同事田力此前告诉我,曹树珠老先生还在村里建了一个果园——锦绣园,种了脐橙、沃柑、胡柚等果树,还准备引进四川春见丶湖北伦晚、广西红美人等果树。
种植水果一举多得,既能美化水南湾村的自然环境,又能为乡村旅游、城里人下乡采摘增加亮点,还能为农民增收,助力他们奔小康。在老人带动下,水南湾村许多村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果树。照这样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年,水南湾的东山、西山就能变成一条绿色长廊了。曹树珠老先生憧憬着。
老骥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因行色匆匆,我来不及去拜访这位老人,也来不及去锦绣园转转。
下山后,已是中午十二点,我们直奔镇卫生院食堂。掌勺师傅中计是我们的同学。大眼自掏腰包,早已将数百元钱从微信上发给了中计,让他辛苦一下,准备好午餐。
镇卫生院比较气派,两座新大楼正在兴建中。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中,面对一桌子好菜,食欲大增。龙虾,红烧鸭,粉蒸肉,清蒸排骨汤…...喷香扑鼻。大眼拎来两瓶白云边,中计还准备了啤酒。有女同学提议,先喝白酒。见女同学这么豪兴,义军当然不甘落后,连忙斟酒,而且还要斟满。可惜,我因身体原因,遵医嘱,不能饮白酒。为不扫大家的兴,我只得以啤酒作陪。一位女同学饮干一大杯白酒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谈起了读书时的许多趣事。
这位女同学还说,她在单位举办的一次晚会上,朗诵了我写的一篇文章,就是承蒙著名诗人向天笑关爱,发在新东西上的随笔《养儿方知老父恩》。
当时,还闹了一个误会,一位同事以为她生了二胎,她连忙解释,她是朗诵的同学作品。她可不敢生二胎,她老公是一家政法机关的领导。
哈哈,我笑起来,马上斟满一杯啤酒敬这位女同学,她也一口干了。
同学们喝得兴致正高时,一位女同学偶然说起一件事。1987年,她卫校毕业,和晓燕及另两位女同学分到镇卫生院,在这里工作了五年。
我连忙插话,我记得当年在镇文化礼堂,你们卫生院美女们跳的舞蹈可亮眼啦,看得我如醉如痴。女同学笑了。
这位女同学如今是大冶一家医疗机构的领导,女同学晓燕是黄石一家医院的妇科专家。
她说到另外两位同时分到卫生院的女同学,叹了一口气。一位不幸遭遇了车祸,另一位得了重病。
我问,你有位同学兼同事,她的父母是不是曾经在大冶邮政局卖过杂志?
她说,是啊,就是这位女同学得了重病。
我一下沉默了,不由想起了那段青春时光。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已参加工作。每到周末,我总爱到大冶邮局买杂志,经常买的是《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知音》,卖杂志的是两位和善的老人,他们是夫妻。常常有两位妙龄女子帮老人卖杂志,原来,是这两位老人的宝贝女儿。
年纪小几岁的女子,身高在一米六几,白净面庞,长着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态度友好,声音清脆,无论哪位顾客来,都热情对待,哪怕你不买杂志,只是翻翻,也不厌烦。
我知她在我的家乡卫生院工作,看过她和我的女同学的精彩演出,因此对她印象较深。
我到邮局,只要碰上她,总要买几本杂志。
后来,我得知她调到大冶城里工作,大冶邮局的报刊亭也换了人,而我,也从大冶转到了黄石。
几年前,我在报社下辖的《今日大冶》上,看到了有关她的工作报道,上面还刊登了她的照片,年岁虽不饶人,但风采依旧。
不久,我在大冶街头,偶遇到她,她身材仍然很好,脚步轻快。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美丽,充满活力的女子,竟然患了重病。
女同学说,当年她们分到镇卫生院时,条件很差,她和这位美女同事借住在镇教育组,如今,都早已回城,早已成家立业,条件好了,她却不幸患病。
女同学不久前还去看了她。
唉,难道天不佑好人?
人生,快乐与悲伤相伴,唯愿悲伤少一些,快乐多一些!
但愿这位美丽女子早日好起来!
匆匆写于2021年4月18日

曹中江,从事新闻工作,爱好文学,偶有习作。老实做人,真诚为文。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