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保险?
有孩子后才明白当父母有多“能干”:
哄孩子的时候是故事大王;
给孩子做饭的时候是营养师;
带孩子的时候是游戏王;
……
一颗心恨不得掰成两半用,为了孩子修炼一身本事,只为能够让宝宝快乐成长。
可是一旦遇到宝宝生病,父母有再多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每次在网上看到孩子生病的新闻,心里就特别敏感,想着要给孩子买份保险以防万一。
但市面上保险种类繁多,保险条款又晦涩难懂。想了好久,头晕脑胀仍不知道该怎么选。
个体案例
奶爸以前的一位同事,宝宝1岁半。 正因为不懂保险,听了身边一位做保险代理人的亲戚“推荐”,买了一款一年要交1万多的儿童重疾险。没想到最近孩子突然被查出重症手足口,找到保险公司理赔,却被拒赔了。
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随便买保险,因为90%的家庭都会买错!
原来这款保险的等待期是180天,宝宝在等待期内生病,保险还没有生效,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的!
因为对保险缺乏一些基本认识,身边很多妈妈买完保险后,还信心十足地以为从此就可以安然无忧。最后才发现,花了大价钱买的保险,保障却少得可怜。
如果没有了解保险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亲爱的孩子妈,我劝你先别急着买!
普遍案例
很早以前,市面上就开始流行一种“超级全能”的保险,意思是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没病领钱”的作用。健康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如果它“顺便”也有不错的收益,那是很令人心动的!
很多人都想趁着年轻时把保险买齐,从此就高枕无忧,可以把养老、孩子上学的学费给解决了。
只要认真算算,这种所谓的“全能保险”,保障低且不说,标榜的高收益,其实也没有银行定期高。一旦交了钱过了犹豫期,想退出来就麻烦了。
买保险,哪些「陷阱」不能踩?
陷阱一:所谓全能的保险,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陷阱?
1.总是倾向引导我们,保险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存钱。
2.市面上200-300的医疗险,自己却掏了几千块。
3.引导小白买各种附加捆绑险,一份保单把重疾险、意外险、门诊、教育金、婚嫁金都承包了。最后发现收益,和银行定期差不多。
4.理赔被拒,哑巴吃黄莲。
醒醒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事实上,没几个人会再细看保单上的条款,买完之后就扔一边了。自己究竟买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脸懵逼。到真正发现那份保险是个大鸡肋时,已经过了好几年。
陷阱二:大人保障没做好,只顾着孩子的保障
很多人在关系到孩子的事情上,有点过度“大方”了。比如,给孩子买了上万元的保险,自己和爱人的保费加起来都没有孩子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操作。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家庭中爸爸失去了劳动能力和小孩病倒,带来的经济打击是不一样的!
配置保险的时候,家庭不同角色投入的保费应该不一样。一般来说,孩子没有收入,保费支出应相对低,占比不超过总保费的20%比较合理。
陷阱三:给孩子买寿险
给孩子买寿险的父母,显然没想清楚买保险的目的是什么?
寿险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是弥补家庭成员身故对家庭造成的经济打击。孩子对家庭没有经济责任,不需要寿险保障。
此外,保险法为了防范“道德风险”,保护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对儿童身故保额有限定:
对于被保险人不满10周岁的,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
对于被保险人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陷阱四:孩子的重疾险买到终身
首先,如果预算充足,孩子的重疾险买终身没问题。不过,一般工薪阶层,奶爸建议给孩子重疾险买到30岁,甚至是20岁就可以了。
反观保险的发展史,现在的保险产品,比20年前的保险产品要好得多,保障更全面,性价比更高。等孩子长大了,相信会有更多更好,而且适应那个年代的保险产品,到时候重新配置也是很好的选择。
陷阱五:趁早买教育基金
常说养大一个孩子要300万,其中补习费、兴趣班、学费占了大头。
所以很多家长都会想着,趁早给孩子买一份教育金保险。
奶爸建议,给全家都做好了基本保障后,才考虑买不买教育基金,这个真的不是必需品。
教育基金一般是年金产品,理财属性较强。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比较多,投资收益比较稳定,但是不会很高。而且中途退保,一般都有损失,要考虑好能不能坚持长期投入。
目前国内真正好的“教育基金”保险几乎没有,在考虑之前真的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三思而后行。
上面只是列举一些买保险容易犯的常规错误,其实还有数不完、大家不知道的坑。
找对办法,保险其实一点也不坑。
目前市场上的保险机制、保险从业者,普遍走向了专职推销而非专职保险的行业模式,这就是很多人在被保险推销员推销之后,会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感觉是“传销”的原因。
行业人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普通人也当要求自己具备基本的保险常识避免踩坑。
作为一名奶爸,深知我们肩上的爱与责任,希望大家都能够明明白白买保险,真正使用好保险这一金融工具来保障我们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