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堡进化史——从圆堡到箭头形多角堡 (2)

塔楼

15世纪的热那亚建筑师和艺术家阿尔伯蒂对突出于城墙之外的塔台的型制有这么一套看法:“塔台应为半圆形或如船首般的尖角形”。但阿尔伯蒂在谈及角型塔台时并没有指明其与火器之间的搭配使用而仅是在强调侧翼射击之于要塞防御的重要性,而且我们也知道后世所出现的绝大多数的棱堡并非简单的尖角形而是即有边又有面的多边形。观察存世至今的多数棱堡就可以发现它们通常是由两个边、两个面和一个尖角所组成的。两边与城墙相连,两面侧对敌军,尖角突出于前而整体呈现“箭头状”。

常见的棱堡外型由两个边、两个面和一个尖角组成而成箭头状。

守卫中世纪城堡的塔楼又是何种结构的呢?中世纪的欧洲塔楼多以方形或圆形为主,方形塔楼的内部空间更宽敞,但圆形塔楼的军事价值更高。与前者相比,圆形塔楼能够为驻扎其中的士兵们提供360度的全方位观察视野以及更宽广的射击角度而不受墙角的限制。当与相邻的城墙和塔楼协同作战时,圆形塔楼前方的射击死角比方形塔楼要狭窄的多

圆形塔楼前的射击死角比方形塔楼要小

此外,无论是弩炮还是投石机,这些应用于中世纪战场上的古老的投射类攻城器的威力和效率远不能与大型火药武器相提并论。其所抛射弹丸的飞行速度即不够迅猛,弹道也不平直,因此当石弹击中圆形塔楼时,有一定的几率会被圆弧形的外壁弹开。即便是14世纪后期由大型射石炮所发射的更重的石制炮弹的飞行速度和穿击力也不够理想,因此圆形、半圆形或D型的塔楼在射石火炮繁盛的14-15世纪仍然具备相当的军事价值。而圆形塔楼射击盲区小、坚固耐用,抗击打能力强的特性(与方形塔楼相比)也早已深入人心,自然也受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对火炮要塞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军事工程师们的青睐。

炮塔

正是由于以上所提及的圆形塔楼种种的优良特性,它们成为比方形塔楼更适于对抗早期管型火药武器的军事建筑。早在15世纪初,当射石火炮、佛郎机炮以及火门枪充斥战场之时,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城池中就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石制炮塔。这些炮塔往往非常高大,而且是由冷热兵器混合搭配防守的。富热尔城堡的炮塔有大约20米高,而汉姆城中则有一座直径与高度都达到了33米的大圆塔,富瓦城堡于该世纪修建的5层圆塔的高度则达到了42米。这一时期的炮塔多以圆堡为主,但古老的方塔并未被拆除,各种不同型制的塔楼和炮塔以及各式混搭的冷热兵器一同拱卫着这一时期的城堡,此时的要塞仍旧是中世纪风格城堡的延续。

富瓦城堡

可能在15世纪下半叶之后,部分塔楼的高度降低了。一些炮塔的高度被削减到与城墙齐平,便于人员与火炮的机动。护城壕的作用也变得益发重要,尤其是对于建在平原的堡垒来说更是如此,“没有护城壕的堡垒犹如少了一条腿的动物”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沉降式的整体结构、凸出主墙之外,护卫两翼的圆形炮塔、加厚的城墙和前置的分离工事在加泰罗尼亚的萨勒斯堡身上实现了结合。无独有偶,中世纪的萨勒斯堡的古城墙同样倒在了法国人无情的炮击之下,痛定思痛的西班牙王室才因而耗费巨资修建了这座介于中世纪城堡与棱堡之间的火炮要塞。

萨勒斯堡——介于中世纪城堡与棱堡之间的过渡性火炮要塞。

而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亚平宁半岛上,由结构更加复杂的壕沟以及下层可以承载重型火炮,上层装备轻型火器及弓弩的炮塔相互搭配的堡垒也已出现,典型的代表如位于半岛南部的诺沃城堡在能够保证完善的侧翼火力输出的棱堡出现之前,人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还是集中在火力输出点的竖直方向排列上,如富热尔城堡的6层炮塔。

丢勒式火炮要塞

1527年,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之一,阿尔布雷特·丢勒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所设计论述的“丢勒式火炮要塞”为以圆形炮塔为主要防御工事的强化要塞写下了最后的光辉篇章。丢勒即参观过萨勒斯堡也曾在亚平宁半岛北部游历,他所设计的火炮要塞主要以萨勒斯堡为参考。丢勒的要塞以宏大宽广的半圆形炮塔、深达数十英尺的宽阔的壕沟和守卫炮塔底部的分离式炮台为主要特征。

丢勒式要塞虽未在欧洲大陆引发共鸣,但在一海之隔的英格兰却出现了大量与之类似的火炮要塞

丢勒的要塞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他所设计的圆形炮塔过于臃肿肥胖,即便是在分离式炮台的保护之下亦无法消除接近城下的射击死角而给予了敌军可乘之机。正因如此,除了克洛尼堡等少数几座堡垒有着丢勒式要塞的风格外,他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在欧洲大陆国家得到太多的响应。有意思的是,反倒是海峡对岸的英格兰人所修建的大量的岸防要塞在风格上与丢勒的设计有颇多相似之处。这些要塞多以粗矮的半圆塔及曲墙相互环绕、掩护,并在竖直方向上设立多层射击平台,规模较大的要塞外围同样会挖掘壕沟以避免敌军火炮直射塔楼的底部。

圆堡VS 多角堡

当圆形炮塔的高度不断降低并低至于城墙顶端平齐并且其直径进一步加大时,它们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中世纪时期的塔楼转型为棱堡。尽管圆堡可能在对抗早期弹道不够稳定、飞行速度较慢且穿透力不足的石弹时有一定的效果但铜铸长管火炮发射炮弹的出膛速度高达512米/秒(24磅炮),铸铁炮弹的密度是石弹的2.5倍以上。正因如此,法国人的大炮才能毫不费力的击垮意大利人的要塞,而圆堡的种种不足亦随着重型火炮数量的增加而日渐暴露,单纯依靠在工事的垂直方向上堆积火力并不能有效反击重型攻城炮的轰击因而必须进一步挖掘侧翼射击以及城头防御火力的潜力。

法国人的铜铸长管发射的铸铁炮弹可以轻易摧毁坚固的石壁,圆形塔楼皮实抗揍的优势已不明显。

与箭头形多角堡相比,圆堡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 相邻两侧圆堡和城墙上的守军无法以火力覆盖圆堡前方的区域,因而不能消除射击死角
  • 圆堡伸出城墙之外的面积比多角堡更小,能够配置的火炮数量有限,反击火力不足,难以有效封锁炮塔两侧的城墙
  • 圆堡的曲面不利于火力的集中,相比之下多角堡平直的面既能保证更加凶猛、密集的火力输出,又能提供更清晰的射击路线
  • 相比处处对敌的圆堡,多角堡仅以一角和两边正对敌军,给与敌军的攻击选择有限而利于驻军的防守,亦更有助于相邻棱堡和城墙之间的互相掩护

圆堡 VS 箭头形多角堡

(未完待续)

本文为首发于今日头条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点赞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