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控股公司再被列为被执行人,累计总金额超1345万
近日,起点锂电大数据从天眼查获悉,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法院,案号(2021)粤0404执176号,执行标的超273万。截至目前,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1345万。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银隆新能源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侧面反映出公司目前资金状况堪忧。短短几年,从明星企业逐步掉队,银隆的境遇不免让人唏嘘。
2016年,格力集团董明珠携王健林、刘强东30亿元入股银隆新能源,一时间让那家原本默默无名的银隆新能源瞬间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后,银隆不断扩张,并且谋划上市,在珠海、邯郸、洛阳、成都等地均建立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据资料显示,银隆快速签下石家庄、洛阳等多个新能源项目产业园,总投资超800亿元。
但是随之而来的内部争斗,让银隆的发展停滞了下来。董明珠与银隆原董事长的矛盾不断升级,让管理层大换血,加重了公司的经营危机。
2018年初,银隆新能源被曝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同年,银隆终止IPO辅导,宣告上市失败;各地产业园也相继关闭,公司也开始内部裁员。
2020年,在新能源面临寒冬之际,自7月10号开始,银隆新能源在阿里拍卖官网上已经拍卖了8次股份,不仅数度流拍,而且拍卖的单股定价也从最初的35元一路降到了27元。
如果说内部斗争加剧了银隆的失败,那么路线选择的偏离就是导致其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
银隆所掌握并且使用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官方宣称钛酸锂电池可以达到6分钟充满电、拥有2.5万次至3万次的循环寿命、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的优质特性。
2017年,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6000多辆,排名全国第四,2018年排名第三,仅次于宇通和比亚迪,这足以看见银隆早期的实力。
但是相对于主流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钛酸锂电池不仅能量密度非常低,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并且由于资金问题,在技术升级方面远远落后于排名前列的电池巨头。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期,能量密度低的钛酸锂电池在乘用车、客车市场的出货量不断下滑,销量大减。
随着2021年新能源补贴进一步取消,落后的新能源车企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对于银隆这样的本土企业来说,内外隐患之下,想要走出这个困境很难。
目前,如何将自身电动大巴的业务持续做大做强,抢夺更多城市公交车或者省域内的长途电动大巴的订单,在这基础上延伸部分电网储能业务,将是银隆新能源扭转困境的关键。
董明珠要想继续延续造车梦,也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更加市场化的方法来运作企业,步子才能迈的更稳一些。
作者:张清辉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