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沧桑人生(青海湖)(邢秀 玲)

2021-04-16 07:27:21 青海湖 2021年3期

邢秀玲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李清照的词以委婉清丽著称,被 誉为“婉约派”词宗。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在由他撰写的《中 国文学史》中如是评价李清照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 于一群词人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 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 能追得上的……”

诚然,李清照的《漱玉词》仅有 50 多首,比起那些著 作等身的文宗巨擘,未免显得有些单薄。可是,一部文学史 告诉我们,诗词文章的永生向来都是以质而不是以量取胜的。 正如茫茫夜空的无数星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仅仅是有数 的几颗。

李清照的词是有着特殊魅力的,她善于从景物和日常生 活中选择表达情思的意象,用简洁平常的语言准确地传递复 杂、微妙的情感。她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致的风格相结合, 文字口语化,又不乏精心提炼,既耐读,又易记。笔者就是 李清照的“铁粉”,能将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 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或许出于对她作品的喜爱, 也十分关注她的人生经历和命运遭际。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 朝为官,崇拜苏轼,也是“苏门学士” 之一。母亲王氏,出身相门,知书达礼, 情趣高雅。清照得益于优良的遗传基因, 又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她从小才思敏捷, 博闻强记,工艺能文,兼通音律,十几 岁就写出表达少女情怀的《点绛唇·蹴 罢秋千》,为人所称道。同时代的文人 王灼率先点赞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见。”

她 18 岁时,由父母作主,许配给 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家世 代为官,门第更加显赫,赵明诚 21 岁, 当时在太学读书,俊朗儒雅,和美丽 聰慧的李清照十分般配,他俩的结合, 可谓门当户对,天造地设,完美得无 以复加。

婚后,这对神仙眷侣诗词唱和,琴 瑟共鸣,达到了灵魂的高度契合,从这 个时期清照写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 草青》《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等词中, 可以窥见她此时明朗快乐的心境。当然, 赵明诚作词远不如爱妻,但他受祖父的 影响,对金石文物情有独钟。据史料记 载 :北宋时的汴京,在大相国寺中设有 “瓦市”,每月定期举行,市场上百物罗 列,热闹异常……每逢初一或十五,明 诚告假前往“瓦市”,遇到中意的名画 古董,便倾囊购置,有时甚至将衣物典 当出去,间或捎些果品小吃,归来后与 清照共尝。

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两年 后,一场横祸降临到清照父亲头上。在 北宋元佑年间,由于新旧党派之争,将 以苏轼为首的一批有识之臣诬为“元佑 奸党”,流放充军,横加迫害,李格非 也难脱干系,被罢官削职,驱逐出京。 不谙世事的李清照救父心切,要求公爹 赵挺之在朝堂上挺身而出,伸以援手。 然而,刚刚晋升为宰相的赵挺之深知官 场险恶,波诡云谲,他一口拒绝了媳妇 的请求。清照气愤难忍,竟公开顶撞公 爹,指责他隔岸观火,冷酷无情……这 在封建社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她的家庭 地位从此跌落,以至受父之株连,被强 制离京返回原籍时,赵挺之不闻不问, 一对新婚夫妇生生被拆散,三年之后才 得以团聚。

学识出众的李格非远不如他的老师 苏轼旷达,他受到诬陷,心情郁闷,回 到故里后便卧病在床,不久命归黄泉。 他的姻亲赵挺之即使明哲保身,不吭一 声,结局也很惨,很快被奸臣蔡京罗织 罪名,罢去相位,不久病死京都。死后 三天,蔡京又命开封府逮捕赵挺之在京 的亲属,后来查无实据,这场风波才算 平息。但赵氏兄弟因此而失官,赵明诚 从鸿胪少卿变为一介布衣,这也成全了 他研究金石的志向,因祸得福。

远离官场的赵明诚偕妻子回到老家 青州,过起了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倒 也符合这对夫妇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曾有“审容 膝之易安”,意即住在仅能容身的陋室里也很舒适,宜于安身。夫妇二人为狭 小的书房取名“归来堂”,称内室为“易 安室”。清照干脆自号“易安居士”。他 俩吟诗作对,饮酒赏花,生活既充实, 又有趣。清照曾留下“赌书泼茶”的记载: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看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 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 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通过 这段朴素的文字,一对恩爱夫妻苦中作 乐、有滋有味的日常生活可见一斑。

当然,更多的时间则用于收藏整理 文物,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 不仅正其伪谬,还品评高下。为了收集 整理金石文物,他们生活俭朴,节衣缩 食,正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 言 :“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 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这 位风华绝代的少妇,除了用学识才气装 扮自己,竟没有锦衣靓饰点缀,寒酸如 此,可钦可佩!

李清照 31 岁生日那天,赵明诚为 她的一张画像题写了十六个字 :“清丽 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这个评价言简意赅,精准到位,既有丈 夫浓浓的情意,又有知音深深的理解。 经过十年时间的共同努力,明诚和清照 收集整理的金石刻辞达两千种之多,收 藏之富,遐迩闻名。这段时间,可谓清 照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这对伴侣最 和谐、最浪漫、最幸福的时光。

后来,明诚重新出仕,又给宁静美 满的家庭生活注入了一些离情别绪,清照写出一阕阕散发着淡淡忧伤的佳词, 其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以及“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等,都成为古代相思诗词 中的金句。

与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一样,李 清照个人的命运也是和国家民族的命 运紧密相联的。当时的北宋朝廷腐败 无能,外强中干,漠北的游牧民族觊 觎中原已久,终于等来了大举南下的 时机。靖康元年(1126 年),金兵长驱 直入,攻陷汴京,驱掳徽、钦二帝和 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 数千人,携文籍舆图、玉器法物等北返, 大获全胜,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 康之变”。次年夏,钦宗之弟赵构即位, 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汴京失陷的消息传来,当时在外地 做官的明诚连忙赶赴青州,急欲转移十 几年苦心搜集的书画金石。岂料祸不单 行,明诚远在金陵的母亲亡故,他又赶 紧南下奔丧。原来打算大批运往南方的 器物,只好减去一半,从简而行。清照 暂时留下,守护文物。

建炎元年八月,赵明诚被南宋朝廷 任命为江宁知府,但他醉心于金石研究, 无意官场,仕途一路坎坷,忽升忽降。 建炎二年正月,金兵攻陷青州城,遍地 战火,将明诚夫妇数十年费尽心血的收 藏统统焚为灰烬。清照怀着国亡之痛、 家破之恨,南下逃亡,历经艰难险阻, 总算来到丈夫身边。短暂的团聚后,明 诚又因个人软弱无能,再次遭到罢官丢职之打击……本想远离朝廷,带着第一 次从青州运出的十五车金石书画,直奔 安徽芜湖,由芜湖再转去江西赣水。他 俩一路颠沛,刚到安徽贵池,朝廷又任 命赵明诚为湖州知州。皇命难违,明诚 只好冒着酷暑奔赴建康领旨。岂料辛劳 过度,到建康后随即病倒,又因用药失 误,病势转危。待清照闻讯赶来时,他 已病入膏肓,药石难救,这年 8 月 18 日, 明诚一命归西。清照悲痛欲绝,含泪作 祭。当时她才 46 岁,中年丧夫,无儿 无女,兄弟姊妹又天各一方,凄惨景况 可想而知……

这年年底,金兵南下,攻陷洪州, 清照托妹夫捎往洪州的两万多卷书籍画 册,全部散失殆尽。正当清照病体难 支、无处投奔之际,竟有人欲置她于死 地,谣传她以玉壶投献金人,有通敌之 嫌。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位爱国词 人做出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贵重 物品进献朝廷。然而,此时的南宋小朝 廷,惶惶如丧家之犬,宋高宗带着随从 和臣僚一路逃亡。清照紧随高宗逃亡的 路线,辗转跟随。她循着国君远去的方 向,自己雇车、雇船、求人、投亲靠友, 苦苦地坚持着。此时书画器皿,或被人 乘隙劫去,或在战乱中丢失,只剩十分 之三四。最后总算赶上御舟,并找到她 的弟弟,心里才踏实一点。第二年春天, 局势稍稍稳定,她又返回越州,寄人篱 下。此时,她已把所有的铜器投交朝廷, 自己只留下几竹箧书画砚墨等便于携带 之文物。

绍兴二年(1132 年)正月,宋高宗 返回杭州,暂时定都于此,改称临安。 李清照这时也来到临安,惊魂甫定,又 遭到一个伪君子的暗算。此人名叫张汝 舟,也是喝过点墨水的文人,外表彬彬 有礼,内心却阴险狡诈。他看中的不是 女词人的颜值和才华,而是风闻她手中 有可观的文物,便向她大献殷勤,使孤 苦伶仃的清照心底掀起死水微澜。待结 婚之后,原形毕露,将手伸向了清照九 死一生保护下来的最后几竹箧文物。他 的妄想受拒后,就对清照百般折磨,甚 至拳脚相加……清照万般无奈,只得抓 住他亲口泄露当年“考场作弊”的劣迹, 将张汝舟告上法庭,提出和他离婚。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承受 的社会压力比男性大得多,男人可以三 妻四妾,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尤其是礼 教严苛的宋代,对女性的束缚更加繁多, 寡妇再嫁被视为“失节”,由女方提出 离婚更是“奇闻”!法律明文规定 :女 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 年。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流放, 清照也随之入狱。幸好负责审理此案的 是一位翰林学士,他敬重清照的人品, 同情她的遭遇,经他全力营救,清照被 拘留九天就释放了。但她的名誉由此受 损,社会舆论对她极其不利,在一些记 载李清照的史书中,无不冠以“不终晚 节”“无检操”等贬义词。

然而,阅尽人间冷暖、尝遍世态炎 凉的李清照内心已经波澜不惊,她埋首 为丈夫整理三十卷《金石录》,并为之作序。

这部宝贵的著作,足以和欧阳修的《集 古录》相提并论。与此同时,她还写下 了大量充满凄苦悲凉的佳词 :“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等一系列千古绝唱,至 今还被人们广为传诵。

前几天,我从央视四套观看了介 绍浙江金华的纪录片,在著名的“八 咏楼”上,立着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全 身雕像,气质高雅,姿态娴静。雕像后面的巨幅诗屏上,是她的放大手书《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 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 城十四州。”四周陈列着她的生平事迹 和部分诗词,这首七绝正是她晚年流 落金华期间所写。

蓦然间,我仿佛看到饱经忧患的李 清照,咏唱着这首气势磅礴的《八咏楼》, 步态蹒跚地向我们走来,于是,我打开 了常置案头的《漱玉词》,再度重温她 的清词丽句、沧桑人生……

邢秀 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著有散文集《情系高原》

《眼中的星空》《紫调欧罗巴》《西部神韵》等。曾获青海省政府文学艺 术奖,首届重庆散文奖。

(0)

相关推荐

  • 随笔||日薄春犹早 晚来秋风急

    日薄春犹早  晚来秋风急 --一代词人李清照 杨青||江苏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仰望星空,我仿佛见到一位多愁善感.清丽娟秀.归去来兮的古代仕女从环形山上款款而来,美丽的轻轻的,飘渺的面纱掩饰不了她那淡 ...

  • 【百荷书房@随笔】百荷踪影||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诗人借项羽的宁死不屈来反讽徽宗父子丧权辱国.作者的满腔愤慨与热血喷 ...

  • 沧桑人生,留住生命里的爱与暖,就是一生的收获

    作者:子墨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也不相信虚设,苍白的话无需说,人生只有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每天的日出日落.虽然时光如流水,留不住的东西太多,但是,留不住时光,却能留住人 ...

  • 尤秀玲:岁月,一副绣卷

    一缕朝阳的细线 捻缝一副绣卷 阳光.海浪.还有香风 憧憬着,企盼着,还有虔诚的祷告 垂钓.奔跑,还有鸟儿的鸣颂 笑容还未收拢,晨光已失踪 晃眼的夕阳,悄然爬上天际 呼唤你归来也呼唤你归去 采鲜嫩的花蕊 ...

  • 中国国家画院 唐秀玲导师工作室 设立十周年记(学习篇)

    用画笔记录   我们的成长 用作品讲述   我们的故事 2011年春季,唐秀玲重彩绘画名家工作室在中国国家画院设立.导师唐秀玲以独到的创作理念和扎实的教学举措,与前后十个年级的83位学员在中国画及重彩 ...

  • 沧桑人生,从容面对

    作者:子墨 我喜欢这样的世界,绿色流动,阳光透明,琉璃一样的世界.草摇摆着,花开的很美!草尖上有露珠,浮动着花的身影,缓缓的风轻轻的过,怕打扰了这美丽的画卷,拔节的庄稼,也在悄悄老去. 日子就是这样孤 ...

  • 胡秀玲,女,76,外感

    21/5/24,住联谊,感冒,低烧,早博,风心:贫血,无食欲,面黄.银翘,薄荷,牛蒡子,桔梗,藿佩,紫苏,鸡内金,谷麦芽,焦查曲,陈皮,枳壳,砂仁,炒白术,茯苓,生甘草.3剂.

  • 冯秀玲:《逆风飞翔,追逐最灿烂的梦》班会课件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 ...

  • 冯秀玲:面对疫情,老班想对你们说(8)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 ...

  • 【广东】杨敬涛《苍耳》指导老师:邢邦玲

    苍耳 东华小学 杨敬涛 走在九洞山的小路上 顽皮的苍耳 紧紧抱住我们 它是想搭乘顺风车 去我家做客吗 著名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q ...

  • 【广东】聂子皓《​奇思妙想》指导老师:邢邦玲

    奇思妙想 东华小学 聂子皓 从前有个人, 他想造一口大锅, 在里面放很多菜 . 然后把锅架在火山上, 火山什么时候喷发, 菜就什么时候煮好, 到时候就可以让很多饥饿的人填饱肚子. 他还想在地上建一个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