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应该怎样写(二)——抓住灵感,并契合好诗的标准

这是上一篇《诗应该怎样写——无视诗坛乱象,把握自己的心》的续篇,我不能说是中篇还是下篇,因为这类文章皆是因问题起,回答的时候聊到哪里算哪里,并没有事先做好篇幅设置——当然,大概有些什么要讲自己还是清楚的,只不过有时候会发散很远,即使拉回来也会占相当大的内容空间。

这类文章,是我原来在群里讲课聊天时养成的习惯成文,一般称之为聊天稿。

高谈阔论就是特色,但是内里还是会把问题讲清楚。至于那些希望一口就吃到干货的朋友,建议你去买本新华字典,那全都是干货。

上篇文章谈到诗歌创作的第一步是方向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学习创作的诗歌体裁,学习好规则,就可以正式开始诗歌创作之路。结果文章一写完就忘了,有朋友私信提醒,才想起来继续把这篇文章聊完。顺便看了下留言,果然有如饥似渴的朋友批评全文夸夸其谈,写诗一地鸡毛。

个人的文章就是闲聊,当然是夸夸其谈了,这点我承认,也不会改,你爱听不听。只要不是写小说,任何评论类的文章都是夸夸其谈,读者不过捡自己需要的、喜欢的观点接受罢了。

至于写诗一地鸡毛,这就有意思了。如果就诗歌主题来展开讨论,那今天这几千字也就完全跑题了。我只告诉你,庄子说过“道在屎溺”,一地鸡毛算什么?只有你有本事,鸡毛也可以飞上天。不要以为诗就只能写爱情、豪情和虚幻的仙侠高邈,一个写文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视野开阔。

这个问题我们改天再说,接着上篇文章思路聊。

捕捉灵感

解决了学习写诗的方向,就要真正开始写诗的详细步骤了。注意,这是在默认上一篇文章内容大家已经了解,就是对诗歌创作的第一步已经走好的情况下,才开始对诗歌创作来做逻辑方面的细化。

也就是说,你已经通晓了如何写现代诗——这个不难,具体见上篇文章。

或者你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格律——这个没有讲,因为这属于格律诗范畴,个人有专栏讲解这些知识,相对于现代诗,格律诗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这对有高中文言文知识基础的我们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大家可以选择专栏里免费的前几章看一下,确定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学习掌握。

写古诗并不比写现代诗难,关键是你有没有兴趣去做这个事情。

我们默认这些问题大家都已经解决——我知道怎么遵从形式上写诗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诗是人类感情强烈波动起伏,使用有节奏感的文字来抒发的产物。因为情感太强烈了,语言交流不能满足个人表达,所以才会有仰天长啸,才会有抑扬顿挫,才会有引吭高歌。

所以,诗词的基础出发点,是情感。当这些情感波动被我们捕捉到,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这些情感的火花,就是艺术的灵感。

什么是灵感?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注意,灵感这种思维状态,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只要你的感情波动,这种思维状态就可能产生了。

但是抓不抓得住这种思维状态,能不能表达出来,就是灵感能否落地的问题,是诗人和所有艺术创作者的本事了。

所以,我们会称天才艺术家“有灵感”,实际上他是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转换成为他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了。对于诗人来说,就是将灵感变成了文字,有节奏地可以吟诵的文字。散文家将灵感转变成散文,小说家将灵感转变成小说,画家将灵感转变成绘画,这在艺术工作者中是相通的。

经常有朋友说,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灵感。其实这不过是另一种说法。灵感的到来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我们是不是经常脑海中产生一丝感叹、一点欣喜、一点惊奇、一点恐惧,然后转头就忘了?这就是我们捕捉灵感的本事不够,让它偷偷溜走了。敏感、细腻的艺术者能从任何一次情感波动中抓住灵感并表现出来。

这是天赋,也需要长期地、大量地、专业地训练。

天赋是人类共有的,谁都有情感波动,谁都能灵光一现。而专业大量地训练则是让我们保持对灵感的敏锐,同时迅速地捕捉这种思维,并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段还原这种情感,和读者,欣赏者共情,并以此打动他人——完成一次情感的共通、灵感的传播,这才是艺术品存在的价值。

产生共情是诗的终极目的,也是诗的价值所在。

情感的波动是公平的,灵感的到来就像满天流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是眼之所见,鼻之所闻,手之所触通过神经元汇集到大脑的一个生物学过程,这是一个理科的学问,是不存在变量的。

接住灵感,则是一个文科问题,因为涉及到每个人脑海中的知识和经历,如何对神经元传递上来的情感波动做出反应,如何思考,转换成为输出。

为什么有些人有灵感?

因为他思考了,而且得到了他对某件事情或者状态的不同想法或研究突破,并能够表达成他的观点。而这种想法如果比较神奇、创新,我们就能称之为灵感,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科技研发。诗词创作的灵感能够让我们写出锦绣文章,而科技的灵感则有可能让我们在某个方面实现突破,其实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个人在思维,在思考上有了突破。

为什么有人会没有灵感?

因为他不思考,或者说他的思维长期陷入一种麻木的,平常的思维状态,无法突破自己的思维禁锢,情感的刺激对他来说没有反应,所以他也不会出现灵感。

有些朋友就会说,我也在思考啊,我整天都在思考,为什么没有灵感的产生?

灵是神奇的,感就是想法。

你若将想法落实并得到世人认同,确实难得,但是灵机一动,谁没有过呢?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有谁没有做过梦吗?其实梦就是一种神奇的,但是不受控的想法。梦的产生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思维基础之上,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寐。那么当你做了一个梦,你有没有想过去把它写下来,去把它记录下来,给别人去阅读?我们知道有个故事,一位科学家在梦中发现了一个化学方程式,他醒过来之后把它写下来,这就是真正的梦中灵感变为现实。

而我们大多数人对梦境是忽略的,或者付之一笑的。

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对灵感的到来,没有做好自身的准备。抓住灵感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随时记录灵感、实现灵感的心理准备。

知识储备

这其实是学习规则之后的第二步。上面讲到的灵感捕捉,其实只不过是想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知识储备对于其他行业可能不同,但是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就是一条路——大量阅读赏析前人和他人作品,并理解它们。

命运对每个人丢的球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接住。

灵感这种思维状态,虽然会大量的、公平的出现,但是与思考者自身的知识、思维局限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一个学文科的人,长期浸淫在古文诗词里面的人,就不会产生科学技术方面的灵感。同样一个学理科的人,一个科学家,他也很少会有诗词方面的灵感,做出很好的文章来。不是说没有,也会有,只是他经过长期的训练,学会专一的思考之后,会自动忽略其它方面灵感的到来。

灵感只是一种思维状态,一种比较神奇的,在合适的时候出现的灵机一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会有的。所以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并不是灵感何时会发生,而是如何产生自己需要的相关方面灵感,并且适时地抓住它,把它转化成好的文章。

抓住灵感,并且落地,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专一的关于诗词方面的思考,自然是要到大量的作品中去汲取知识,构成自己关于诗词的知识框架,并用大量的知识储备将它填充、加固,形成一套独特的将思维表现迅速还原成文字的本事。这样在灵感到来的时候,才会做出及时的条件反射,不让它和我们的作品擦肩而过。

我们要在大脑反射区构建出关于诗的一个独特区域,当诗歌的灵感被传到脑海中,能够迅速地做出自我反应,并用个人风格的词语还原出来——而这种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天赋就没有关系,而与大量阅读、学习有关系。

灵感的捕捉,需要有知识储备,灵感的还原,更需要有知识储备。

同时,储备的增量不但会让我们形成条件反射,还会因为量变引起质变,直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当我们的鉴赏能力上升到一定阈值之后,就会明白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垃圾诗。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

鉴赏力的提高,也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即上一篇所说的诗的规则和技巧,写作统筹,精巧构思各个方面的学习提高。

当我们有了很高的鉴赏力,能立刻分辨出一首古诗的好坏,明白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解它构建的意象。当我们的灵感到来的时候,脑海中自然会有积累的经验解构感情,重新组合,用诗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时候的诗歌创作者,就不仅仅是会写诗而已,已经成为了诗歌创作方面的好手了。

什么是好诗

这个问题虽然高出“诗应该怎样写”,但实际上是一样的。诗应该怎样写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写出好诗,写出让读者认同的作品嘛。

我们这里还是忽略古诗的格律问题,将它们统一到现代诗中来说,不讲格式,只讲内容意境。

好诗无非两点。

第一是内容好,主题新。那么文字平淡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以平常字说不平常事,主题本身会对读者思维产生冲击,让读者忽略文字本身的问题。

你能够传达大多数人没见过的,不知道的事情,那么你这篇作品本身就具备了打动读者的属性。这个其实就很像当代社会中具有冲击力的新闻,自带爆炸属性,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于诗来说,就是它本身写的东西新奇夺目,要表达的情感与众不同,这在早期的诗歌中是非常常见的。如诗歌之源《诗经》,收集天下民歌,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反映其它地区风物的作品,自然就是让人感兴趣的好诗。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积累,这种风物人情的主题创新到宋代就变换到理论的范畴。因为写景、写事都已经被写烂了,有谁还能超出唐诗?

为什么我们说对于中国古诗来说,好诗早已作完?因为没有新的主题适合旧的形式了。用格律诗来写当下新事物,难免不伦不类,但是用格律诗去写古事,又怎么会是古人对手?

其实这一点对我来说感受最深的并不是诗词,而是大刘的《三体》。这本书的文学性一直被文学家们诟病,可是它的内容决定了大多数人可以忽略作者的文字问题——这书就是好看啊。

第二就是写得好,文采棒。因为主题早已经被写烂,比如爱情、友情、亲情,几千年来作品数不胜数。那么好诗要如何脱颖而出呢?

这才是当代文学、也是当代诗的主攻方向。

因为相对于主题、思想创新,写出风格,写出特色,要容易得多。

我们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只要是网络写手就知道,每当一种剧情成为热门的时候,仿作者便如过江之鲫——这种现象并非网文独有,影视类更甚。大量题材重复的作品诞生,那么你凭什么杀出生天?

凭你写得更好,拍得更好,请的演员更棒,编剧改写更出色——这些都不是文艺创作的内核,但是并不会影响这是一部好作品。

诗歌也不用举例子了,我们看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今天的“白色袜子的味道”,亘古不变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却被诗人们写得千变万化,角度无所不用其极,修辞水平不断推陈出新,口味不断调整。

这是文化发展的自然历程,人类情感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怎么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好诗标准。

话说回来,无非还就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演变而已。

诗应该怎样写?当我们了解诗的规则之后,在有情感波动的时候,让这种感觉成为一种灵感,通过我们大量阅读学习前人作品建立起来的写诗方法,用文字将这种灵感展现出来。

然后再通过积累出来的鉴赏能力作自我批评和修改,调整修辞,让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形成特色——记住上一篇说过的,其本质要是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吟诵体。

好诗成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