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大规模内战 前后闹了将近1500年 现在还在打

伊斯兰逊尼、什叶两大教派对抗千年,至今仍矛盾重重。关于什叶、逊尼的矛盾的缘起,云石君在《地缘政治53:什叶、逊尼大分裂》一节中曾有分析。具体而言,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两大政治世家——倭马亚家族跟哈希姆家族为争夺权力爆发火并,伊斯兰教也因此分裂为尊奉倭马亚的逊尼派(多数派),以及尊奉哈希姆的什叶派(少数派)。这是伊斯兰两大教派分裂的缘由。但也是缘由而已。毕竟这种为了权力互撕在人类历史上太平常了,由此产生意识形态分裂也不奇怪。不过通常火并完后,胜利一方都会用政治权力,来弥合先前的意识形态分歧。而具体到阿拉伯内部,倭马亚家族当时打败了哈希姆家族,创建了阿拉伯帝国史上的第一王朝——倭马亚王朝。照理说,什叶派就此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毕竟严格来说,什叶、逊尼之间没什么原则性的意识形态冲突,它们的分裂,不过是两大家族政治对抗的延伸罢了。既然倭马亚已经赢了,那什叶派再斗也没啥意思。可是什叶派并未从此销声匿迹。当然,这也不是说不过去,毕竟哈希姆家族依然在反抗,什叶派大旗扛下去,也算是能说的过去。

按理说,这下什叶派可算是翻身了!总算出头了!可事实却大跌眼镜:阿拔斯王室开国不久,什叶派就跟它反目成仇,而阿拔斯转而皈依了逊尼派!这真是见鬼了!毕竟什叶派、逊尼之所以分裂,就是因为什叶一直尊奉哈西姆家族——而逊尼派却支持倭马亚!现在,哈西姆家族总算翻身了,什叶派却跟跟他们闹翻,这是哪门子玩法?当然,什叶派也有理由,在他们看来:只有当年的哈西姆家族族长——先知穆罕默德的侄儿兼女婿阿里,其之后代才是哈西姆嫡脉,方能担任哈里发。至于阿拔斯王室,他们虽也属于哈西姆家族,可却是旁支(他们的祖先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故不可继承大统!说实话,这个理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毕竟阿拔斯王朝开国时,阿里已经死了上百年了;阿里的直系后裔,更是在倭马亚王朝对哈西姆家族的百年追杀中被铲除殆尽。且不说阿拔斯王室已上位这个既成事实,单就阿里血脉断绝这一条来说,阿拔斯王室担任哈里发也完全说得过去了——他们虽不是穆罕默德——阿里一系的嫡脉,但好歹也是哈西姆家族的人。可什叶派就是不认,非要说阿拔斯王室是僭越。闹到这份上,阿拔斯王朝不跟他们闹翻才怪了!什叶派就这样又一次沦为当权者打压的异端!甚至,阿拔斯王朝完蛋后,相继兴起的塞尔柱帝国、伊尔汗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皈依逊尼,而对什叶派大加打压。什叶派到底招谁惹谁了?而换一个角度,被这么大帝国不断的打压,什叶派却依然能延续至今,它的生命力咋就这么强大?

这其实跟中西亚的地缘环境密切相关。在上一节《地缘政治53:什叶、逊尼大分裂》一文中,云石君曾经对中西亚地区的地缘结构有个分析:中西亚这块伊斯兰文明的本部核心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高原、两河流域、迦南低地、伊朗高原、图兰低地等诸多次级地缘板块,各板块实力差距并不明显。没有一个强大到能够威震四方,力压群雄的主体核心地缘板块。我们拿两河流域做例子。两河流域的地缘区位,大致处在中东伊斯兰核心区的中央,并且它也是中东最富饶的板块之一,所以各大伊斯兰帝国创立后,都不约而同的把它作为自己的统治核心区,而两河流域的核心城市——巴格达,也成为中世纪所有伊斯兰大一统帝国的京师。可问题是,两河流域这个板块的整体规模有限,其所能积蓄的能量,还不能够保证对中西亚乃至北非的大片疆土进行整体覆盖。这即是说,单单依托两河流域,就想控制遍及亚欧非三大陆的整个伊斯兰世界,实在是力有不逮。可是两河流域不管是区位、体量、开发潜力,都已经是伊斯兰世界中最适合作为本部核心区的板块,如果连它都不能完全胜任,其它板块更不待言。只不过,虽然中西亚伊斯兰世界内部而言,其地缘结构堪称支离破碎,不过从区位上看,鉴于中西亚正好位于亚欧大陆中心,所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路。这一地缘区位意味着,只要东西方商业交流顺畅,那中西亚沿线各板块,都能够从这种商业流通中大获其利!而政治上的统一,又能够有效突破阻碍商业交流的政治藩篱,进而确保商路的畅通。这种情况下,中西亚各次级地缘板块逐渐萌生了政治整合乃至文化整合的利益驱使,伊斯兰得以横空出世,依托商业的纽带,把中西亚各次级地缘板块整合为一体。

这就决定了这种大一统模式的脆弱性。虽然共同的商业利益基础,让大家愿意政治上整合为一。但是贸易并非各地缘势力所得收益的全部,各地以前就有的农业和牧业,跟这种东西方贸易的关联并不大。这种情况下,以传统农牧业为生的部族与地区,并不会因为这种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统一,而收获什么额外利益——相反,自己头上还多了一个主子。既然所得之物质收益,不足以弥补政治上的损失,那它当然会对这种政治压迫心生抵触,甚至发起抗争。当然,要是中枢力量够强大,那么地方势力不爽也没用。但伊斯兰帝国中枢所依托的本部核心区——两河流域,不管是质量还是规模,都不足以完全压制四方。这就给了反对派生存空间。阿拉伯地区倒也罢了,但在伊朗高原,在中亚的图兰低地,总有一些边缘的地区与土著部族,并未享受到太多东西方贸易的好处。所以也不愿意巴格达的伊斯兰帝国朝廷管自己。虽然以他们的能耐,还不足以直接颠覆巴格达的统治,但自成一体,不听中央号令还是能够做到的。在政治上,这些反对派抗拒中枢;那么相应的,在意识形态层面,他们也会跟巴格达有意划清界限,以削弱强势中枢对当地的影响力渗透。倭马亚王朝时代,由于中枢是逊尼派,所以什叶派就自然而然的被这些边缘势力加纳,成为他们对抗中枢的意识形态工具!同时,出于反抗倭马亚王朝的共同利益,哈希姆家族跟这些边缘势力也自然成为同一阵线的盟友。但随着倭马亚完蛋,哈希姆崛起,这事儿就变了。

当然,由于倭马亚王朝本身就是阿拉伯帝国乃至伊斯兰世界的掌控者,故在倭马亚时代,哈希姆家族与边缘势力的目标没什么不同——反对倭马亚王朝和反对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是一致的。但随着倭马亚王朝覆没,阿拔斯王朝上位,二者间的分歧就出来了:鉴于阿拔斯王朝已经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那么维持国家统一就成为其基本利益诉求;可边缘势力却是要脱离阿拉伯帝国,独立建国,这自然而然的跟已代表帝国利益的阿拔斯王朝产生冲突。综上所述,所谓什叶、逊尼之争,绝非简单的宗教理念或者历史认知分歧。本质上,它是维护伊斯兰世界统一的伊斯兰帝国中枢,跟希望独立建国的边缘势力之间的现实利益杯葛;再往深了说,则是中西亚各区域间的地缘博弈,在宗教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当然,鉴于逊尼派是穆斯林的大多数,故哪怕是阿拔斯王朝覆亡后,哪些陆续崛起的强势伊斯兰帝国——像突厥系的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蒙古系的伊尔汗国等,基于巩固自身统治的考量,也都会顺其自然的皈依逊尼。但这样一来,什叶派就明显命运堪忧了——即便不至于彻底消亡,但地位也注定边缘。但到了16世纪,什叶派却上演了一次精彩逆袭——伊朗萨法维帝国,将什叶派尊为国教!萨法维帝国的这一举措,让什叶派一扫之前几百年的窘迫,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虽说单单一个伊朗,还不能够让什叶反压逊尼,但起码也足以支撑其挺直腰杆,跻身主流教派之列,与逊尼分庭抗礼。但这里有一个让人费解之处:在当时,萨法维帝国也算是中东一大强势帝国,且志在一统伊斯兰世界。既然如此,它为什么不像之前的阿拔斯、塞尔柱、伊尔这些帝国那样,奉逊尼为宗呢——毕竟皈依逊尼,才可以争取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的认同,而尊什叶这个少数派,明显是会让逊尼派反感,进而阻碍其一统伊斯兰的宏图大志实现的。当然,有人会说,这或许是萨法维王室一己之好。可问题是,萨法维帝国灭亡后,伊朗又陆陆续续经历了阿夫沙尔、恺加、巴列维和现在的伊斯兰共和国共四个朝代。这几百年里,伊朗一统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雄心从未消泯;可是,伊朗依然坚持尊奉什叶,从未试图改变萨法维帝国当年所做的教派选择。伊朗这是为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