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楼,那一幕是心灵的震撼!

晏金宝作品

心灵的震撼
文/晏金宝

3月28日,受邀与作协一行参加下楼镇第三届梨花节暨民俗文化节开幕式。

活动现场彩旗招展,人如潮水,梨花竞放,争相迎客,让原本就迷人的小镇,在这个春天里更加地激情四射,魅力无限,宛如仙境。

随着县委宣传部高文部长一声:“开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表演开始先后登场,接着歌曲、舞蹈、杂技等节目又纷纷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有灵璧娇子之称的解亚娇大展歌喉,一度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主办方可谓用心良苦,不仅诚邀名家大腕前来助兴,且把开幕式会场布置在千亩梨园内,这无疑又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午后,镇里又安排去参观夏楼“川藏线”。咋一听”川藏线”,心里不难理解,虽然没有去过川藏,没有感受过川藏线之旅,但对川藏线的惊、险、奇却早有耳闻,特别是对当年国家建设川藏线的伟大精神而震撼!

车子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连绵起伏的山脉尽收眼底,完全没有了黄淮平原所具有的特征,真若进入了祖国的大西南,饱览了一次川藏线的壮观,这既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当车行至一稍开阔处停下,不难看出这片仅容几许车辆的平坦之地也属于人为荡平。下得车来,才知道这是一防空洞口,即下楼镇的国防教育基地。山体凹陷处便是洞口,两扇大门厚约二十公分,让人看了就感觉非常坚固。当时出于隐秘和安全考虑,除了特殊情况外,这两扇门几乎长期封闭,在一侧大门的下方留有水桶口大小的圆孔供人俯身出入。现在我们进入的大门,据说还是借助炸药打开的。洞口内侧悬有三个人头像,看了下面的文字介绍,才知道他们是因开采防空洞时而牺牲的战士。看着他们年轻英俊的脸庞,情不自禁地默哀、致敬!

入洞往里走,光线渐暗,气温也随之降低,真是里外两重天,十米左右就要借灯光前行,洞壁呈圆形,满是当年锤打斧凿留下的深深痕迹。那时候,全靠人力打通这些长约数百米的整个山体,谈何容易,也难怪有三位战士倒下。看着眼前一切,不由联想到开采时的工程之艰,难度之大,任务之巨,虽然难以置信,而现实却又不得不让我为之震撼,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洞深处,伸手不见五指,备灯者不时提醒小心脚下。原来每隔不远就凿一水窖,以解决饮水问题,出于安全考虑,现大多已作添堵处理。洞内另外还有通风口 观察口、射击口、应急口等。每个洞口上方还建有暗堡,使各空洞之间能相互连通。这样既能保证每个空洞独立防御,又可与其他山洞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每个洞口都选择在山体的最隐秘处而建,再经过一番处理后,几乎与群山浑然一体,很难被敌人发现。整个工程,勘测之缜密,设计之精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下楼镇国防空洞主要分布在灵山,团山、疙瘩山等山体中,共计7个坑道,于1964年开工,1968年建设结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某些国家的无端挑衅,毛泽东主席深谋远虑地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国家实行战略大转移,掀起“三线”建设高潮,下楼镇国防空洞也因此应运而生,由当时6173部队73分队负责挖建,地方干群也积极配合施工。防空洞因建设难度之大,影响深远,彰显了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下楼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此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其主旨就是要大力弘扬和继承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线精神”属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既展现现了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彰显了寻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2018年,中宣部发文将“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伟大的”三线精神”依然豪情万丈,催人奋进,它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也必将成为一首英雄史诗彪炳史册。

作者低调做人,本名晏金宝,灵璧县大路乡晏湾人氏,酷爱文学,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民俗学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民俗学会会员、灵璧政协文史研究员、灵璧家园网知名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