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一生三度出家,初恋为他殉情,圆寂前遗言:挂念日本母亲
清朝末年,有一位来自中国广东香山的商人,名唤苏杰生,长年在日本横滨做茶叶生意。
这苏杰生40来岁,在广东老家娶妻黄氏,儿女双全。不幸这儿子在6岁时一病而亡。后来苏杰生又偷偷在日本纳了妾。这小妾名唤河合仙,隔年便为杰生诞下一子,取名苏煦亭。
河合仙有一妹妹名唤河合若,人生得妩媚袅娜,长年爱穿一身淡紫色外衣,年纪又小,分外惹人注目。
不久,迷恋于小姨子美色的苏杰生,便和这河合若暗通款曲。
河合若胸口处有一粒朱砂痣,迷信的苏杰生认为此女奇特稀有,定能为他诞下贵子。
天长日久,河合若自然珠胎暗结,姐姐河合仙得知真相后,也不深责。
1884年9月28日,河合若顺利诞下一子。
这个苏杰生眼里的贵子,就是民国著名情僧、诗僧、画僧苏曼殊。
图 | 苏曼殊
河合若不久就由父母做主,回到日本逗子乡下,嫁给了当地一个海军军人,而苏曼殊则由河合仙抚养。所以长大成人后的苏曼殊,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认为姨母河合仙是他生母,而真正的生母河合若,却一直被他认作姨母。
1889年,年仅6岁的苏曼殊,在得到苏杰生正妻黄氏的允诺后,被父亲带回广东老家,而河合仙则长留日本。
认祖归宗回到广东的苏曼殊,在妻妾成群、明争暗斗的苏家,受尽欺凌。
因为没有生母在侧,他被苏府上下目为杂种。
正这时,苏杰生在日本的生意,因资金问题经营失败。迫不得已,他带着其中一个小妾大陈氏和三个女儿,远赴上海经商,而其时已12岁的苏曼殊则被留在广东老家。
正妻黄氏虽为人善良,无奈因苏家人口众多、家务繁杂,无暇照顾年幼的苏曼殊。
有一次,身患疟疾高烧不退的苏曼殊,竟被人扔进柴房。
后来因为长兄苏煦亭之妻,苏曼殊长嫂的好心救护,苏曼殊才得以逃过这生关死劫。
图 | 苏曼殊与外祖父、外祖母
死里逃生的苏曼殊,最终决定离开苏家。
在离家很远的一处溪水边,徘徊流浪又无处可去的苏曼殊,偶遇慧龙寺住持赞初法师,后被仁慈的赞初法师带至广州六榕寺出家,受沙弥戒。
然而其时才12岁的少年,到底是调皮玩耍目无戒律的年岁。
一次苏曼殊在寺院内捉住一只病鸽,竟杀鸽烤肉。缭绕的烟气和喷鼻的肉香,很快被众僧发现,举报到住持那里,苏曼殊很快就被逐出寺院,再次无处可去。
万般无奈之下,苏曼殊最终决定投奔二姑母苏彩屏。
1896年3月,二姑母将苏曼殊带到远在上海的父亲苏杰生身边。
不久苏曼殊就被父亲安排进入当地一所教会学校读书,教他英文的是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庄湘老师。
第二年,因父亲病重,苏杰生返回广州,苏曼殊后来便经常寄居在上海的二姑母家。
长年寄人篱下,几无亲情、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言的苏曼殊,在1898年初春,和表兄林紫垣一同踏上了东渡日本的客轮,决定赴日寻母。
当时长兄苏煦亭在横滨经商,很快苏曼殊就见到了自己六年未见面的“母亲”河合仙,不久又被安排进入日本大同学校读书。
图 | 苏曼殊幼年时与养母河合仙
日本读书期间,在苏曼殊的居所,有一日本少女与其为邻。这女子有一信鸽,有一次落到苏曼殊书窗前,足上竟系有少女亲笔写的一首诗。
于是靠着这一只信鸽,苏曼殊和她日日诗歌往还。
不久,这事就被苏曼殊兄长及少女父母发觉。
这少女自觉羞愧难当,后来竟投水自杀。
经此人生情变的苏曼殊,遂于1899年秋,毅然离开日本,独自回到广州,在白云山蒲涧寺,再次落发为僧。
这一年,曼殊16岁了。
然而蒲涧寺僧人生活自由散漫,全无出家相,内心失望的苏曼殊,于第二年春,再次东渡日本,入大同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这一次,苏曼殊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年后,因成绩优异,他考入早稻田大学。1903年,又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当时,俄国借口义和团运动,企图长期霸占我国东三省,国内反俄运动高涨。
其时身在日本的苏曼殊很快加入了拒俄义勇队,表兄林紫垣得知后大惊失色,立即将此事告知苏杰生,苏杰生决定终止对苏曼殊的经济供给。
苏曼殊被迫回国。
不久,民主革命运动领袖章太炎、邹容等人,被清政府判以永久监禁。心灰意冷的苏曼殊遂于1904年1月,至番禺县雷峰山海云寺再度出家为僧,法号曼殊。
从此后他便以曼殊之名行世,不久又发愿前往南亚佛教圣地朝拜。
此次朝圣之旅,苏曼殊有两大心愿,一是学习梵语,二是探求佛教起源。
他打算横跨中南半岛,途经越南、老挝、缅甸,最后至暹罗。
南亚之行前的这年3月初,苏曼殊又去香港筹措资金,没想到却在香港的太平山,遇到了当年在上海读书时的英文老师庄湘。
那年庄老师已经70岁了,陪他一同住在太平山的还有他的女儿雪鸿。
因为师生二人志趣相投 ,苏曼殊遂在太平山庄老师的别墅里,连住数日。
那年苏曼殊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才貌俱佳、丰神俊朗,雪鸿不禁心生爱慕。
这一切,都被身为父亲的庄湘看在眼里,终于在苏曼殊临行前的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把小女恋慕之事向他和盘托出。
苏曼殊听后既不欢喜也不惊讶。彼时一心向佛的他,早已是禅心已作沾泥絮,遂婉言谢绝了庄老师的牵线。
与庄老师作别后离开香港的苏曼殊,从上海出发,正式开启了他的南亚朝圣之旅。
苏曼殊一路艰辛跋涉,不畏山高林密路险,虎狼出没,历经数月苦辛,最终顺利到达暹罗盘谷,住锡龙莲寺。
整个盘谷佛教界为之震动,当地人尊称他为曼殊大师。
1904年7月,朝圣归来的苏曼殊至上海,寂处小楼,专心研习梵文,并着手编撰我国第一部《梵文典》。
三年后,8卷本《梵文典》大功告成。
1908年1月,苏曼殊因病前往日本东京智度寺静居疗养。
河合仙听闻后,又将苏曼殊接至其老家逗子樱山村静养。
在逗子乡下,苏曼殊又见到了生母河合若,并在逗子乡下和她一起生活了大半年之久,尽享母爱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8月,苏曼殊回到上海,后又迁居杭州白云庵。
10月,他又去南京金陵梵文学堂任英文教员。
然而第二年初,他又因病前往日本东京疗养。
当时才二十来岁的苏曼殊为何会一再身体欠佳需要疗养呢?其实这和他个人长期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从小在日本长大的他,和日本人一样,有吃冰的习惯,还一吃就吃上数斤,直至吃到动弹不得,所以他终年肠胃欠佳。他又爱吃糖果等各类甜食,同样是吃到不能动弹才罢。
图 | 苏曼殊最爱吃的摩尔登糖
长期以往,身体不出毛病才怪。
这一次去东京疗养,他还在当地的一场音乐会上,认识了日本艺伎百助枫子。
这女子不施朱粉,清淡如莲,古筝弹奏技艺高超,一下子引起了苏曼殊的注意。
后来苏曼殊又得知她家境贫寒,被母亲卖至艺伎馆弹筝卖唱,不觉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每逢有百助的演出,场场必到。
天长日久,这女子便有托付终身之意,无奈苏曼殊早已心许佛门,于是为之怅然作诗曰: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又为她作《静女调筝图》,画中女子轻拢同心髻,一袭白衣衫裙,漠漠独坐如月光一缕。
在她纤纤玉指下,似有幽远乐音,流水般淙淙流出。
又为她作题画诗曰: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
我亦艰难多病日,那堪更听八云筝。
图 | 1915年秋摄于日本东京之苏曼殊
这年八月,苏曼殊动身回国。
十月,又远赴爪洼中华学校任教。
1910年秋,苏曼殊从爪洼启程,前往佛教圣地印度朝拜。
历时两年多的教学和云游,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也让他的画艺诗艺佛学造诣,再上新台阶。
1912年,29岁的苏曼殊回到上海,任《太平洋》报主笔。
从这年5月起,苏曼殊开始以自身飘零身世、凄美爱情为素材,用第一人称口吻,创作凄美感伤小说《断鸿零雁记》。
这部小说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在《太平洋》报连载三个月,后被结集出版。
这年12月,应陈独秀之邀,苏曼殊赴安庆高等学堂任英文教员。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孙中山由日本赶赴上海,兴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7月21日,苏曼殊通过《民立报》发表《释曼殊代十方法侣宣言》,又称“讨袁宣言”。
在宣言中,他痛心疾首,大声疾呼,呼吁号召仁人志士投身革命。
衲等虽托身世外,然宗国兴亡,岂无责耶?
然而这年九月,二次革命仍归于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逃亡日本,苏曼殊亦避难西湖。
经此革命失败,自这年下半年起,苏曼殊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由于长年饮食无度,胃肺脾各种毛病都找上门来,他常常浑身疼痛、哆嗦不止,不得不于这年12月初,再次东渡日本养病。
此次因病寓居日本,苏曼殊一直滞留至1916年5月才回国。
这两年多的日子里,苏曼殊写诗作画著小说,也常与同在日本的孙中山会面,还时常去探望生母河合若,一住便是一个星期。
这两年多的日子,虽身体抱恙,倒是苏曼殊人生中度过的难得安稳幸福的岁月。
1916年回到上海的苏曼殊,先是住在上海,后又迁往西湖。
在杭州西湖畔,他写出了此生最后两篇文言小说《碎簪记》和《非梦记》。
图 | 苏曼殊作品
图 | 苏曼殊作品
1917年春,已经51岁的河合若自感时日无多,亟盼儿子能再回东京。
这年4月,苏曼殊再度由上海东渡日本。
没想到六月从东京回到上海的苏曼殊,竟肠胃病复发,痢疾不止,一下子就病倒了。
在上海住院期间,他肠胃痉挛严重,全身疼痛难忍,后在蒋介石的帮助下,紧急转入海宁医院治疗,病情才短暂稳定下来。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苏曼殊的病情时好时坏,他也因此有时头脑清醒,有时又神志糊涂。
逢到天气好的时候,病房外秋阳烂漫之时,苏曼殊的心情也随之好起来。
这时候,他总爱和前来探望他的朋友们说一些自己的南亚之行、印度之旅的奇闻异事、异域风情,又爱说一些出自佛经的小故事,却总不提自己的病情,他不愿朋友们为他担心。
医生安慰他说,等过了这一冬,到春暖花开时,这病就快好了。等夏天一到,就一定能痊愈了。
然而谁想到,到1918年4月的暮春时节,曼殊的病非但不见好,还愈发严重起来。朋友们都慌了神,又把他匆匆转至广慈医院。
在广慈医院,朋友们轮流昼夜守护他,唯恐出现意外。
有一个朋友安慰他说,昨夜得了一梦,梦见菩萨端立云端,说苏曼殊的病很快就会痊愈。
这时,苏曼殊双手轻轻合十,嘴角露出一丝感激的微笑,却连说出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年5月2日,苏曼殊病逝于广慈医院,年仅35岁。临终遗言是:
但念东岛老母,一切有情,都无罣碍。
他终究没能等来1918年的夏天。
苏曼殊圆寂后,孙中山先生惊闻噩耗,无限悲痛惋惜,又赠千金。朋友们将他葬于西湖孤山脚下一处风景秀美之地。
由此处极目望去,便是西泠桥,苏曼殊之墓与桥畔苏小小墓遥遥相对。
一代名僧相伴一代名伎,月寒水冷凄清秋夜,料想亦不寂寞。
生于日本,长于中国,12岁便出家的苏曼殊,一生三度出家,初恋为他殉情,艺伎相托终身。
他精通佛学、诗文画三绝,又投身民主革命,出世复入世。
在世人眼里,他是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他痴、畸、狂、怪,俨然是妙玉一般的品性,却怎知,私生子的身份、缺少母爱的童年,在大家族受尽欺凌、死里逃生,小小年纪就被迫寄身佛寺的他,这般人世辗转飘零的辛酸苦楚,又有几人真正用心去读?
足下是无尽腐烂泥淖,他在不见天日的黑暗里挣扎着生根发芽,最终开出了一朵朵惊艳世人的清净白莲花。
文 | 午梦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