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元:腹诊经验谈(上)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三

12:00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作者简介

王宁元,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内科,医学博士。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岐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杜雨茂、藤原久义、陈可冀诸先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研究与临床工作,在《英国药理杂志》、《美国心血管药理杂志》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同时进行现代日本汉方名医学术介绍与著作翻译,目前在翻译大塚敬节著作系列,已出版《汉方诊疗三十年》、《伤寒论辨脉平脉法讲义》,即将出版《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研究》。

各位同道、各位专家,晚上好,我是北京中西结合医院心内科的王宁元,今天非常荣幸,我利用这个时间与大家一起探讨伤寒派腹诊的这个话题。今天大致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探讨一下伤寒派腹诊的基本方法,还有一些经典病例的举例。

第一部分内容,就是伤寒派腹诊的含义和源流的简介。腹诊,我们认为是中医四诊之一,也就是说,望闻问切,切诊里面应当包括脉诊,还有腹诊。语音的内容,基本上是我在前面发过的ppt的内容的讲述,基本上是按照那个顺序,还有图片,可以做参考。我们看到,腹诊ppt上面,有一个腹诊图,这个腹诊图实际上指的,腹直肌拘挛切诊的一个诊查示意图,在患者的右侧腹直肌,脐下部位,诊查者以右手的手指,食指中指还有无名指的指腹进行触诊,他的左手,搭在右手的上边,起到一个调整方向和施压的作用,对于腹诊的内涵,腹诊的含义,寺泽捷年,是一位有名的汉方医学家,他在他的著作里面,《和汉诊疗学》这本书里面,是这么说的,他说腹诊是通过观察腹壁的紧张度,腹肌的防御反应,来判断虚实和决定病情,这个概念,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我们有了腹诊的经验,对腹诊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会发现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

北的老前辈,李文瑞先生,在80年代,受当时卫生部的委托,到日本的东汉医学综合研究所,跟随失数道明老先生,进行腹诊的实践学习和文献的研究,李文瑞先生出版了《伤寒派腹诊》,《难经派腹诊》和《折衷派腹诊》三套书,非常的详尽的搜集了腹诊的研究资料,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也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李老在伤寒派腹诊书中讲到,说腹诊者,乃医者应用按、摸、扪、循、寻、揣、推、探等手法,对胸腹部临证出现的各种腹征、腹症以及腹侯,进行诊查,得出腹诊的辨证结果。腹诊,是一种诊查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辨证的方法,他可以直接指导临床施治,李老的伤寒派腹诊里面,引用了大塚敬节的研究结论,认为腹诊,从文献的渊源,以及操作的内涵上来分,可以分三种流派,一是难经派腹诊,也就是说,难经派腹诊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来源于《内经》和《难经》,第二种,也就是伤寒派腹诊,也就是说伤寒派腹诊的方法和内涵,主要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一、二两者,折衷,进行筛选建立起来的腹诊流派叫折衷派腹诊,我在书店里看到的李老出版的《伤寒派腹诊》和《难经派腹诊》,都见到了,《折衷派腹诊》,据说是马上就要出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大概介绍一下,伤寒派腹诊的基本方法。首先介绍一下,关于腹诊区域划分的一些最基本的划分方法吧,划分方法根据医家以及著作的不同,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说《和汉诊疗学》,这部书,已经翻译完毕,等待出版,中文名字叫《汉方临床诊疗学》,在这部书里面,他对腹部区域的划分,划分胸胁,胁下,心下,脐上,脐旁,小腹,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在《汉方诊疗医典》这是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清水藤太郎等三位编写的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面,对于腹部的划分,有着更加详细的一些地方,比如说,他讲的胁下和脐上,脐下,以及胸胁和小腹的部位,在书里边分的更细了一些。

下面,我们进入腹诊的实质内容。一,腹诊的一般注意事项,腹诊的目的主要是观察腹壁的紧张度,和腹肌的防御反应,所以需要让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双腿伸直,放松,将两上肢置于躯干的两侧,这个双腿伸直放呢,与西医的腹部体格检查是不太一样的。第二点,就是外形的观察,进行触诊之前,要进行腹部的望诊,望诊的第一点,就是腹部的色调,和阴阳状态,皮肤色调具有健康的红润,皮肤营养状态良好,意味着气血量充足,状态良好,如果色调苍白,表明寒,虚寒,或者血虚的状态,如果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干燥,或皮肤营养状态低下,常常提升瘀血,或血虚等等。关于肋弓角,可以做参考,以120度以下,为锐角,120度以上,为钝角,如果是锐角,在虚弱病人往往出现的比较多,这点在临床上也是我们有所验证,可以做一个参考。第三点,是腹部的形状,腹部的形状,与胸腹部相比较,腹部高于胸部,曰腹部膨隆,腹部与胸部平齐,曰平坦,腹部低于胸部,曰腹部凹陷,大致分这三种类型,腹部膨隆的场合,一般表示病在半表半里,或者是腹部气血充实,或者是腹部气滞或者水滞的状态,在大柴胡汤证和防风通圣散证,也就是少阳病期的实证,在这些方剂的适应症里,常常见到腹部膨隆,在分消汤,也就是少阳病期的虚证,可以见到腹部气滞,水滞,膨隆也可以见的到,在防己黄芪汤,认为是太阴病虚证的方证的场合,也可以见到膨隆,但这种膨隆,有别于上两种膨隆,他是属于一种腹壁紧张度偏低的低紧张性外观,这种膨隆是没有力度的,腹部凹陷常常提示半表半里,或者内里的气血虚衰,在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就是少阳病的虚症,这些适应症里面,多数可以见到腹部的轻度凹陷。另外,在小建中汤,人参汤,等太阴病期的方证适应症里边呢,也可以见到腹部的凹陷,以上是腹部的望诊。

接下来,是腹部的触诊,大致分出汗的情况,皮温,紧张度,局部紧张度,悸动,心窝部的异常变化,以及小腹部的异常变化等等。第一点就是腹壁汗出,用手掌轻抵腹壁,查看有无汗出,如果是稀薄零落的汗出,表示在表之气血虚衰状态而出现这种情况,可见到在桂枝汤,柴胡桂枝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等方证中,可以见到这种汗出。如果是发粘的汗液,多为里热所致,在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承气汤等适应证的患者,多见到这种汗出。

第二点,是皮温,也就是腹壁的皮肤温度,虽然皮肤温度,与季节,与患者着衣的多少有关,但一般情况下,将手置于腹部,数秒间,基本上可以看出真正的皮温。在人参汤,和吴茱萸汤的方证,也就是说太阴病期心下痞硬型这些患者,皮温,心下痞硬的部位的皮温可以见到低下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触诊心下痞硬的同时,还可以感觉到该部位皮肤温度的低下。另外,在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方证适应症里面,也就是太阴病期瘀血性质的方证里面,也可以见到脐旁部位,和回盲部位的皮温的低下,在金匮肾气丸,或者是济生肾气丸的适应证,病例里面,有时可以出现脐下部位的皮温的低下,同时伴有小腹不仁。皮温虽然简单,但是在临床中,有时候非常有鉴别意义,比如说,慢性阑尾炎的适应证,可能有大黄牡丹皮汤证,也有薏苡附子败酱散证,这时候皮温,就有鉴别意义,因为正常的皮温,我们可以使用大黄牡丹皮汤,如一个局部的皮温偏低,甚至发凉,甚至患者主诉,局部冒凉气,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使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而不是大黄牡丹皮汤,在胃脘腹部辩证的时候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胃脘或者腹部明显的皮温偏低,有一种凉的触觉,这种触觉就像手,触摸在电冰箱的冷藏室的内壁上,那种感觉,有一种发凉,带有一种阴湿的感觉,这种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人参汤,或者是吴茱萸汤,这一点,在临床上对于方证的鉴别,对于疗效的取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三点,是肠蠕动亢进的有无,在大建中汤方证病例里边,有时可以通过比较薄的腹壁可以见到消化道咕噜咕噜蠕动的情况,如果将手掌置于腹壁之上,可以感到消化道内气体的活动,以及伴随的蠕动的亢进,这种实际的例子,我们在临床上也遇到了很多例,也就是说,患者主诉,肚子,有一种不适感,有一种气逆的感觉,有一种咕噜咕噜感觉,这种主诉可以用我们的手掌置于患者的胃脘或者腹部,进行一种体会,这种体会,对于方剂的选择,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如果出现这种腹征场合,一般提示少阳病期,使用半夏泻心汤,如果是太阴病期,选用大建中汤等等。

第四点,就是胃肠气体多少。通过腹壁叩诊,可以判断腹腔内气体的多少,如果在结肠的肝区部,或者脾曲部,气体多的场合,一般我们选用促进气体循环的方剂,比如柴胡疏肝汤,疏肝汤,柴胡剂等等,在确定小肠气体多的场合,适用于选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泻心汤类方剂。这个气体的多少,可以通过叩诊得到,可以去诊查,也可以通过腹部b超,腹部平片来观察,所以我们面对一个主诉胃脘胀满或者腹部胀满这种患者,我们通过腹部的触诊,或者叩诊,能够区分出是结肠区的气体阻滞,还是小肠气体的阻滞,可以区别出柴胡剂,或者泻心汤类方剂的鉴别。

第五点,是腹力,腹力在整个腹诊,或者说在伤寒派腹诊诊查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谓的腹力,实际上指的就是腹壁的紧张度,他是通过手掌按压腹部,来评估腹壁的紧张度,我们可以把一种适中的中等程度叫做3/5的腹力,那么,强于3/5,有明显抵抗的,我们叫做4/5,如果说,在最强程度腹部抵抗和绷紧状态,我们叫做5/5,那么从3/5往下走,软弱些的,叫做2/5,如果明显软弱,叫做1/5,这是一种半定量的腹诊腹力评估方式,这是五个级别的评估等级,如果对腹诊有一定经验后,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分级,也可以分七级,也可以分九级,这在其他汉方家的经验中可以见的到,在腹力,第五腹力这个ppt左侧,有一张腹满的这种腹诊示意图,这个示意图,是防风通圣散的一个腹诊示意图,他是指的腹部膨满力度比较强的一个示意图吧,在这种示意图里面,往往提示的张力的,向外扩张的感觉,这种触觉是问诊得不到的。是患者主诉所不能够详细地传达给我们的,是不能替代医者用手来触及的这种感觉。

第六点,是腹直肌的紧张度,检查正常腹直肌的紧张度的方法,一般是使用,二,三,四,3个手指的指腹从腹直肌从附着部到耻骨联合部,依次往下按压,就像这个图所显示的,从肋弓的起始部一直到腹直肌的耻骨联合部,整条的腹直肌腹依次向下按压,来检查整个腹直肌的紧张度。这个腹直肌的紧张度名词,带一点西医学的味道,但是它在整个腹诊的诊察中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说腹直肌的紧张度,有不同的类型,在有些场合下,腹直肌紧张度的某些类型,就直接提示,可以选用某种方剂。比如说如果是全腹直肌的紧张,也就是说从肋弓的起始部一直到耻骨联合,整条的腹直肌的紧张,常常提示芍药甘草汤,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或者小建中汤,这个病例我们见过多例,整条的腹直肌如棒状,如果是用一种术语描述的话就叫如立柱状,像两片竹子树在肚脐两侧,这个时候使用小建中汤,或者黄芪建中汤,给老人的话呢,非常的有治疗效果。下腹部的腹直肌紧张往往提示,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这种病例在女性的老人患者中,患者群中,非常常见。对于下腹部出现的包块状的东西,一种抵抗,一种硬结,也可以说是我们常讲的癥瘕积聚这种情况往往通过补肾的方法啊,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七点,是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在腹诊的角度,就是指的心窝部的抵抗、压痛叫心下痞硬。心下痞硬这个词,或者心下痞这个词,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我们对于泻心汤剂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我们一般情况所理解的心下痞,是一个主诉,或者心下痞硬也是一个主诉,甚至心下痞坚都是一个主诉,而我们很少,甚至从教学到实践中很少进行,心下痞硬、心下痞坚、心下是硬的,这种腹诊的触觉。但是真正的心下痞硬的,就有两个含义了,也就是说从主诉的角度来看,心下痞硬,可能是一个主诉,仅仅是一个主诉,但是如果从触诊的角度,从腹诊的角度来看,心下痞硬是医者得到的一种触觉,也就是是他觉。在主客观这个问题上,心下痞硬存在着主观的主诉和客观的他觉两种可能性。

那么现在在腹诊的角度,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如何来诊查心下痞硬,仍然是二,三,四,3指从胸骨剑突的下部,一直到肚脐,连续按压正中部位,观察有无抵抗或者硬结,或者是拘挛,询问患者有无压痛,这是心下痞硬的诊察方法。第七点心下痞硬的PPT下面有一张附图,蓝色的这种椭圆形的一个,在胸骨剑突下,上脘这个部位有一个标识,就是指心下痞硬的常出现的范围、部位。心下痞硬可以出现在半夏细辛汤,或者人参汤的适应症中经常见到,这在原文里也是有所体现的。

心下痞硬并且范围比较广泛,程度比较坚硬的叫心下痞坚,这个在木防己汤的条文里出现过,在《金匮要略》里。

(0)

相关推荐

  • 王宁元:腹诊经验谈(下)

    作者简介 王宁元,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医学博士.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岐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杜雨茂.藤原久义.陈可冀诸先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研究与临床工作,在 ...

  • 我在腹诊课上的一次神奇的治疗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厚朴健康营,作者厚朴健康营 厚朴健康营健康生活聚居地 今天的健康营,一如往常一样,介绍健康管理知识.给大家做腹诊实操.下课后,李宁老师在微博上记录了自己腹诊顺带治疗一 ...

  • 王宁元精读:龙野一雄论腹诊(二)

    以上语音是王宁元译"龙野一雄论腹诊"第二部份的原文,文字部分在下文. 龙野一雄,1905-1976,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医史学者,曾任日本东洋医学会首任会长,主要著作有<汉方入 ...

  • 王宁元精读:龙野一雄论腹诊(三)

    以上语音是王宁元译"龙野一雄论腹诊"第三部份的原文,文字部分在下文. 龙野一雄,1905-1976,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医史学者,曾任日本东洋医学会首任会长,主要著作有<汉方入 ...

  • 王宁元精读:龙野一雄论腹诊(一)

    以上语音是王宁元译"龙野一雄论腹诊"第一部份的原文. 龙野一雄,1905-1976,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医史学者,曾任日本东洋医学会首任会长,主要著作有<汉方入门讲座>& ...

  •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的基本方法

    作者:王宁元,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医师,日本医学博士. 王老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岐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杜雨茂.藤原久义.陈可冀诸先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研究与 ...

  •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的基本方法

    作者:王宁元,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医师,日本医学博士. 王老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岐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杜雨茂.藤原久义.陈可冀诸先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研究与 ...

  • 王宁元 | 疑难杂证鉴别,确立方证,会腹诊就多一招。

    疑难杂证鉴别,确立方证,会腹诊就多一招. 柳xx: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 ...

  • 王宁元:腹诊心下痞硬和吉益东洞的学说

    在<伤寒论>中,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花代赭石汤.桂枝人参汤.赤石脂禹余粮汤等诸方的条文中,列举了心下痞硬.这些方剂中除赤石脂禹余粮汤外,都配伍有相当量的人参,吉益东洞基于此并参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