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隆昌石牌坊(清.国五)(四)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地方官员,在其任职的地方被立石牌坊旌表、纪念,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此类牌坊均需地方士民上表请求,皇上“恩荣”降旨才能建造。然而,令人不胜惊讶的是,在一个小小的隆昌县的县城,竟然立有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清同治十年(1871年)短短26年间的五位县令的五座“德政”牌坊。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立如此之多县令德政坊,实堪称中国历代以来世所罕见的“奇观”。
北关牛树梅(隆昌知县)德政坊,立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牛树梅德政坊位于隆昌 县城北关道观坪,是隆昌县城石牌坊群从北到南的第3座,也是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牌坊通高7.7米,面宽6.7米,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结构。各层楼盖檐下额枋均为镂空石雕镶嵌而成,是隆昌石牌坊中唯一的一座镂空雕刻牌坊。 牛树梅德政坊匾额为“民之父母”、“乐只君子”
牌坊的额 枋、花板上用象征性的手法雕有“五福 捧寿”图、“福禄寿喜”图、“平升三级” 图和“八宝”图等各级图案,以表达对牛树梅的称颂和祝福。根据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史料记载,牛树梅任隆昌县令虽仅一年,但做了许多好事。他支持创办“恤嫠会”,使大批孤苦穷困无助的寡妇孤儿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减少徭役,禁娼缉盗,劝农桑,兴教育,戒科饮,抑胥吏,禁强暴,鼓励节孝乐善,以淳民风。他经过访查和审理旧案发现,官吏多有私贪腐败之行、衙役有敲诈勒索之事,即行整肃吏治,发布告示,坚决查处舞弊,革除腐败之行。他清慎廉洁,律己极严,每至乡村,则独坐一骑,从者几人,而饮食舆马之费自己薪俸开支。他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立下审办案格言:“勤听断,少臆断,不枉断,公而断,断而公”。
在办案中,他排除舞弊干扰,公正而断,为民伸冤,替民作主。他常晓谕属下“惟乡间民众受害最烈”,他要求官吏衙役办案务求勤勉,“当官作差者一日不勤,下必受其害,案必受其染”,要求做到“案无留牍,讼无冤狱”。同时,牛树梅理政又不同于一般人,他既凛然威严,又平易近人;既果毅严肃,又幽默诙谐,总是以平常快乐之术,布施君子之道,使人乐意接受劝诫,心悦诚服。
为了旌表牛树梅的“德政”业绩,道光皇帝特御书“德政”二字制成五龙竖匾,嵌于牌坊南北明间顶楼檐下。五龙“德政”匾额下,牌坊明间正背两面的横匾额上镌刻着“民之父母”、“乐只君子”的题字。牌坊的四根立柱上,正背两面题书有6副颂扬牛树梅的楹联:“读十年书,从政能兼果达毅;作万家佛,居官不愧清慎勤。” “清廉不必鱼生爸;仁爱尤欣凤集庭。”“敦俗劝农桑,衣衣我兮食食我;育才隆学校,风风人而雨雨人。”“翰款免零星,鹅洞苍生沾子惠;粜平逾数月,隆桥黎庶鲜庚呼。”“槐幄风清牛刀小试;蓬峰浑溥骥足终登。” “室尽鸣弦口碑共表三岑异;案无留牍心境偏愈一叶清。”
北关刘光弟(隆昌知县)德政坊,立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刘光第德政坊位于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5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二,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牌坊的形制、高、宽与牛树梅德政坊相同,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牌坊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题书有“仁心善政”、“政成化洽”八个大字,这八个字正是刘光第“德政”的集中体现。
刘光弟德政坊匾额为“仁心善政”、“德成化洽”,
据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史料记载,刘光第任隆昌县令后,亲自带领部下与潜入本县南部屡屡伤害百姓的盗贼展开枪械大战,最终击败猛盗,保护了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刘光第4次出任隆昌县令,前后累计达12年之久。他为官清廉,“薄于自奉,出则裁卤薄(官吏外出时的前导),居则省厨傅”。他对百姓的疾苦极为关心,看到隆昌街头乞丐甚众,便带头捐出半年俸禄,向全县发出倡议修建栖流所,收容乞丐,使一百多名无家可归的人有了一席安身之地,免于冻死、饿死。进而他又请来石匠、木匠、泥瓦匠、弹花匠等师傅,教这些乞丐中有劳力的人学手艺,使他们有了自力更生谋生的手段。在被收容的乞丐养好身体后,他又发给路费送回原籍。
回龙观是古隆昌八景之一,既是县人游览胜地,也是隆昌士子心中圣地,但因年久失修而倾颓。刘光第倡议进行修复,并带头捐出俸银,还亲自规划设计,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材料,终于使回龙观重新大放异彩,县人振奋,文运再开。正由于刘光第有如此 “德政”,故牌坊的字板铭文称赞他:“抚我黎元,惠我兆庶,不徇不阿,以忠以恕,德洽与情。” 牌坊次间的匾额上刻有緬怀他的“民说(悦)”、“怀之” 4个大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