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优秀的血糖管理者不能少了这张表

很多病友向我咨询问题。

途径有QQ、“甜蜜家园”论坛、微信群,以至于在我的“陈刚大夫讲糖”中。

我说:您的血糖呢?

于是乎--------

传过来的,有一些是患者凭记忆告诉我的数值,有一些是手机控糖APP上的截图,也有一些是患者自己记录的,更有直接把血糖仪测试结果发照片给我的。

哈哈,超乎我的想象。

做一个优秀的糖尿病健康自我管理者,至少包括血糖监测和记录。

今天上午,我为一个甘肃兰州的微信病友传去了一张表。

故事还是有的。

通过朋友的朋友的微信转发,她关注了“陈刚大夫讲糖”。在看了几篇文章后,她留言给我,想让我帮她调调。

61岁的她,160cm身高,体重130斤。糖尿病有5-6年了,用甘舒霖50R刚2个月,是每天2针的那种预混胰岛素。

(她是这样告诉我用什么药的

刚联系时(那是今年的6月4日),她告诉我她的剂量是今年住院时制定的(刚2个月哦),早22单位,晚上18单位。

我告诉了她这种预混胰岛素的弊端和使用原则。她时常在晚餐后到睡前吃东西,否则就低血糖。

我让她先关注我的这两篇文章:“想和预混胰岛素说”、“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直接告诉她,把晚餐前的胰岛素减量到14单位。并告诉她,监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

昨天晚上快11点的时候,她发过来近三天的血糖记录。

(她是这样记录的)

今天早上看到微信后,我告诉她暂时减量为20/12单位。并为她做了一个观察表。

糖尿病,目前还是不能治愈的病种。在经历了“心理洗礼”后,就要思考如何因对糖尿病的问题了。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等等都要学习并实施。

有太多的病人来看病取药的时候,不能清楚自己用的药物名称;这张撕开的血糖记录,我想她也不会保存多久;对历年历次到医院所做的检查,能够娓娓道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其实、学会记录,是一名优秀健康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内容。而且有研究证实,每天坚持记录血糖测定值,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

(这是马学毅著《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一书中的内容)

既然记录了,当然就不要单纯的做成血糖记录,应该有更多的信息。比如:身高、体重、腰围,具体用药名称和剂量,具体血糖数值,还包括平时的一些医院检查(常规和生化检验、心电图、超声等等)。这也是医生在分析病情时最常用的。

这是16行,可以记录至少半个月。

体重、腰围,需要您半月关注一次,要看我关于“两个三角”的文章;

如果您能天天测血糖,就记录到相应的时间点上;

用药问题,“记录”的第一行要有记录(药名和剂量),然后哪天有更改,就记录在相应的那一天上;

“备注”一栏,如果有低血糖或突然升高的血糖,要写上原因分析(如饮食、运动、洗澡、牙痛等问题)。对于到医院做的检查,可以写上检查项目和明显的阳性结果。

然后把检查结果单黏贴到纸的背面。

当然,如果您的胰岛素方案是4针,把前面的改以下就行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对自己的提醒。真正记录的意义,也是糖尿病诊疗“医患结合”的需要。

糖尿病的治疗是讲究医患结合的。在医生资源紧张的目前,学会做一名优秀的患者很重要。糖尿病的不能治愈,“记录”也决定了这个治疗过程的“连续性”。

当您把这些表按照日期顺序放到一起,那就是您成功抗糖的见证。

学会了这些,就掌握了一手的信息。它类似于“导航”,目的明确,不成功都难。

这位病友很感激我的指导。我把这个表格以及它的作用发出来,就是希望大家能更优秀。

诊室门庭若市,一个病友用这个表,医生就会一目了然;而另一位病人则抱着肩膀,用“您猜”的口吻质问:别管以前用啥药,现在血糖就这些,该用啥药你不知道?还当什么大夫?

不用质疑我的医术和医德。对前者,我会认真翻阅每一张检查单据,因为您记录的“阳性结果”不一定就是我所要的,一些阴性结果也可能很重要-----此时,我就是“良医”;而对于后者,近“知天命之年”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年勇于“指责”的勇气,我会用最快速度的让你乐者走出我的诊室-----此时,我就是“智者”,不会让你从质疑到不满再向吵架、打人发展的。

做科普,写文章。

很多时候,看我的文章,与其说是指导控糖,还不如说是畅谈人生。此时,我已不在是医生,您也不在是病患,我们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叙述健康生活的轨迹。

谈得来,就是缘分。

有缘聚,无缘则散。

传播知识,就是行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