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送给家人最好的福利是香囊,集提神、辟邪、祛病、驱蚊、防疫等多重功效于一身】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农历五月初五(2021年端午节6月14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民间传统的节日,历史上也叫端阳节、天中节。
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每逢佳节,总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然而,端午时节,天气湿热,“五毒”尽出,蚊虫滋生。每逢端午这天,民间家家户户流行兰汤沐浴、悬艾草菖蒲、饮药酒、佩香囊等习俗,以表达辟瘟除秽、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那么传统的端午节里要驱除的“五毒”都是哪五毒?人们又是如何除五毒的呢?为此,我们专门专访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著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教授,现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的名老中医张压西主任医师,请张压西教授从中医文化的角度,为我们讲解我们的祖先是在端午节除“五毒”习俗的由来及其养生启示。
张压西教授介绍,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端午节除“五毒”是哪五毒?在传统民俗中,哪些习俗是源于除五毒 ?
古代每年的五月被认为是“毒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于是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其中壁虎无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
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避“五毒”是过端午节的初衷,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将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据说老虎能够威慑百虫驱邪辟瘟。为了防五毒,在端午节,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让小孩子穿上护身。
也有人在孩子脖颈、手腕、足颈上缠绕五色丝线,以求长命百岁;大人们还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围上老虎兜,据说可以避“五毒”之害等。
此外,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还要赐扇,捕蛤蟆,沐浴兰汤,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等等。在端午节,有的人还用绑有红线的笤帚扫除垃圾等。
端午节驱五毒的方法有哪些?
1、五毒图: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2、五毒兜: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面有绣织的五毒图,寓意是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者用温热的鸡蛋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滚几遍,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
3、戴香包(香囊):“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4、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这样做可以驱“五毒”,防瘟疫。
5、五毒鞋: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缝制了五毒虫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节那天一早穿起,一直到次年,再换新鞋,直到小孩三周岁。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习俗,就是通过以毒攻毒,赶走五毒。
6、五毒饼:端午应节食品中的“五毒饼”,是一种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上的玫瑰饼。五毒饼馅料多是玫瑰馅,既做贡品,最后也落的家人分食,慢慢细嚼,且有对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齿”的趣味呢,也有着以毒攻毒,无灾无病的寓意。
7、炒五毒:把银鱼、韭菜、虾米、茭菜、黑豆腐干等一起炒成一盘“黑菜”。这是出于驱毒等需要。农历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虫出动的时节,而古代的消毒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吃了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黄”中一定要有雄黄酒。
此外,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还要赐扇,捕蛤蟆,沐浴兰汤,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等等。在端午节,有的人还用绑有红线的笤帚扫除垃圾,清洁卫生。
端午节佩带香囊既能驱虫除秽,还能修饰仪表,增强吸引力
前面已说到,端午节佩带香囊也是除“五毒”的一种方式,香囊里除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其实不仅是在特殊的节日,香囊一年四季都有着“神奇”的功效。
《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盛装丽人的有两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代女子所过之处,往往有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香气的来源绝大部分便是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的,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
香囊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屈原《离骚》有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江篱、芷、秋兰皆为香草。在古代佩带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子中也一样普遍。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香囊是生活用品之一,却也正因人之必需,而逐渐演绎成世人表情达意的一个道具。
宋朝时官员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囊,到清代香囊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男女相爱作为定情信物,
小说《红楼梦》中林妹妹曾给宝玉做过香囊,一针一线凝结着情意,绵绵情思,含蓄又优美。
到了现代,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囊的习俗。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送一个香囊,传递一份友情,表达一份祝愿,或随身佩戴,或随意挂在合适处,一缕幽香,让人心意澄清。
赠与友人,代表相识相知的君子之交;赠与伴侣,则代表相爱相守、情深意长。
疫情期间佩带香囊,集提神、辟邪、祛病、驱蚊、防疫功能于一身
张压西教授指出,中药香囊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古时,人们一般会佩戴各种各样的香囊在身上,它除了是一种装饰物外,还是古人用来提神、辟邪、祛病的重要“法宝”。
在去年疫情期间,国务院召开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特别介绍了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和成效。专家明确指出:佩戴中药香囊可扶正气、防瘟疫!中药香囊挥发物质能够刺激血清IgA、IgG水平,提高免疫力,可以改变病毒依附的生存环境,有明显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