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舞台,大人的名利场:最怕孩子长高,疯狂童模过劳、整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资讯越来越发达,人的注意力也越来越稀缺。越是吸引人眼球的,越能赚取流量,获得收益以变现。
在此怪圈生态背景之下,文字传播、新闻调查、各行各业凡涉及到向外发布的一切,都齐刷刷向“惊、奇、险、恶、怪、烂俗、惊悚”等方向靠拢聚焦。于是人们所见的,日常被占据的,都被这些世俗万象牢牢占据了。
仿佛,精怪出奇才是世界的真实面貌,好像,它们才是人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然而,这类内容越是见得多,并未给社会带来更多启发与警醒,反而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拧巴不爽和焦躁烦闷里。
近乎于在厕所边住久了,久不闻其臭。因为,不得不住在厕所边的人们,一早就习惯了。习惯之后成了自然,也就渐渐忘却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非常之多。
譬如,栽花种树,门窗关严,喷洒空气清新剂,做好下水道疏通,使用厕所除臭剂,勤通风,常打扫。一系列事情做下来,厕所还是那个厕所,环境却可能不再肮脏臭不可闻。而做这些事情背后的目的与心理驱动,其实只是:追求美好与舒心
若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人,或一群人,有追求美好的心和行动,就不会主动让自己陷入到烂俗、庸常、臭不可闻的境地。即使不幸短暂身在其中,其人自身也能够做到身旁三尺范围内,芬芳洁净有序。
所以,如果以此辩证思维来看待日常问题和社会现象,我们其实是有很多解决方法和方向的。
根据调查媒体发现,当下的“童模”市场,已经沦为了大人疯狂敛财的名利场,自家孩子一旦成为儿童模特,就基本成为了其家长和家庭的敛财工具。
虽然儿童模特走秀拍品牌照收入非常可观,有的甚至一年就能买到一套房,但是,这些孩子们,却成为了整个产业链上最辛苦的童工,且大部分儿童模特的生活和日常,都极不正常:
第一、 过度劳累,经常天不亮就开始赶通告、走秀,睡眠严重不足;
第二、 普遍整容,模特行业看脸看身材吃饭的行业需求点,使得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整容,以满足摄影师和品牌方的要求;
第三、 严禁长高,超过一米三费用减半;超过一米六直接Pass掉;平时的饮食被爸妈严格控制,有的天只能喝一杯牛奶,顿顿蔬菜不见荤腥,目的就是要以最好的身材,挤进小号的演出服里。
记者调查掀开了童模市场的惊异现象,且焦点主要放在了父母为了配合产业链需求,而对孩子的种种折腾上。
从新闻价值而言,童模遭遇的种种,放置于整个社会大框架范围内,不属于伤筋动骨的大是大非问题,因而只能说记者调查暴露了畸形需求下,人们的行为的变形与变态,社会影响面不会很大。
如果我们把问题聚焦在家长、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成长,精神发育等方面,就会觉得不顾死活折腾孩子来挣这份钱的部分家长们,十分狠心,心态扭曲。

不用从心理上去细思苦酌,任何正常人都会知道,一个6岁以上10岁以下孩子,过早踏入浮夸、虚假、变化多端市场环境的心理危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思原本应该是单纯、直接、率真、爽朗的。对于美、对于外界的赞誉和喜欢,对于劳动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简单而循序渐进的。
但是,一部分家长们将孩子送入童模圈,甚至不惜以塞红包的方式给孩子找资源,帮助孩子走上走秀舞台给品牌方站台。
这种行为背后,往往并不是帮助孩子成才,增长见识,锻炼胆量和技能的培养人才的心思,而是赤裸裸的以孩子为工具赚钱发家致富的铜臭行为和心理。
而这一部分家长,客观地说,往往自身生活和工作并不如意,收入也不算高。眼界受限,最容易看到钱;心理偏差大,最喜欢能赚钱的事儿。
在如此精神和心理状态下,这些家长们往往非常容易见钱眼开。当一个发财赚钱的机会摆在眼前时,平时根本摸不到财富门路的他们,如豁然开朗般,迅速跟帖上去,紧紧扭住命运抛来的救命绳索不撒手。
却根本不去更进一步地思考:孩子这么小,就踏进以形象、容貌、颜值身材为价值考核点的“娱乐型工作”环境,他/她们稚嫩的心理承受得住,消化得了吗?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童模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一副大人范儿,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被摄影师教导出来的Pose架势,完全失去了孩子在正常发育阶段应有的童趣和率真。
而关于童模早熟,过早进入娱乐圈的危害,早前的国歌少女林妙可后来的发展状况就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童模的父母们,的确是赚到了钱。但是这些人,实在不配做孩子的父母。
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被金钱与眼前所扭曲,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而孩子,则更可怜的,成为了金钱奴隶之下的,被剥夺了正常生活的人形赚钱工具。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