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橘皮、青皮的功效与应用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橘类的果皮。因其入药“陈久者良”,故又称陈皮。也是中药“六陈”之一。广州新会地区产者为道地药材,故又称广陈皮、新会皮。
青皮与陈皮同为橘的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的果皮为橘皮。因老嫩不同,功效也不同。和枳实与枳壳一样,都是幼嫩时作用峻猛,成熟后药效反而缓和。有生用与炒用之分。
一、橘皮、青皮的功效:
橘皮味辛而苦,性温。归脾、肺经。功效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现代常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证的治疗。黄元御言:“降浊止呕,行滞化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
青皮味苦而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功效能疏肝破气,散结消滞。现代常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证的治疗。
陈皮和青皮比较而言,橘皮辛散生浮,偏理脾肺气分,长于行气健胃,燥湿化痰;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兼能消积化滞。二药一老一嫩(入药而言)、一高一低(功效而言)、一缓一猛(药力而言),功效与应用差异明显,不可不知。
《汤液本草》:“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大者橘也,色红故名红皮,日久者佳,故名陈皮。如枳实、枳壳一种,实小而青未(去)穰,壳大而黄紫色已(去)穰。故壳高而治胸膈,实低而治心下,与陈皮治高、青皮之下同意。”
汪昂言:“陈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胆治低。橘之青而未黄者(为青皮)。”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古书无用青皮者,宋以后才与陈皮分用,故'本经’只论橘皮)主胸中瘕热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长沙药解》:“(橘皮)降浊阴而止呕哕,行滞气而泻郁满,善开胸膈,最扫痰涎。”
《别录》:“(橘皮)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本草纲目》:“(橘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蟹毒。”“(青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本草备要》:“(橘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青皮)破滞削坚,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积,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本草经图》:“(青皮)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珍珠囊》:“(青皮)破坚癖,散滞气,…治左胁肝经积气。”
二、橘皮、青皮的配伍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证。橘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的功效。脘腹胀满或疼痛,常配伍枳壳、木香等药。如胃失和降,恶心呕哕,可配伍生姜,即橘皮汤。如呕吐而见痰热之象,可配伍竹茹、黄连等,即温胆汤。如肝气乘脾所致的腹痛泄泻,可配伍白术、白芍、防风,即痛泻要方。如脾胃气虚而消化不良者,又可配伍于四君子汤之中,即异功散。如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可配伍桔梗、半夏、枳实,即桔梗汤。
2.用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以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气逆等证。
汪昂言:“(陈皮)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
陈皮既能理气,又能燥湿。配伍苍术、厚朴、甘草,即为燥湿健脾之名方平胃散。如配伍半夏、茯苓、生姜等,即为燥湿化痰之名方二陈汤。都是当今中医临症最常用也最重要之方剂。
汪昂言:“(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名二陈汤。”
李东垣言:“(陈皮)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然勿多用也。”
《珍珠囊》:“(陈皮)有甘草则补肺,无甘草则泻肺。”皆供参考。
3.用于肝气瘀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证。青皮辛散温通,苦泻下行,能疏肝胆,破气滞,性较峻烈。治胁痛,常配伍柴胡、郁金等药。治乳痈胀痛或结块,常配伍柴胡、香附、青橘叶等药。乳痈肿痛,常配伍瓜蒌、金银花、蒲公英、甘草等药。若属寒疝腹痛,可配伍乌药、小茴香、木香等散寒理气止痛之药,即天台乌药散。
4.用于食积不化。青皮消积散滞之力较强。治食积气滞、胃脘痞闷胀痛,常配伍山楂、麦芽、神曲等消导药,即青皮丸。
此外,对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及久疟癖块等证,常配伍三棱、莪术、郁金等破气散结之药。然此类中药,攻病同时,亦损正气,组方配伍更须考虑周全,方为稳妥。
5.橘皮与青皮二药还可配伍应用。二药参合,青皮入于肝、胆,行气于左;橘皮入于脾肺,理气于右,左升右降,升降调和,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调中利膈之功。故凡肝气为病,累及脾胃,症见肝胃不和,胁肋疼痛,胃脘胀痛等均可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凡表现为胁肋胀痛、胃脘不适者,用之均有良效。施今墨临证处方,便习以二皮并用。常取青、陈皮炭入药,其作用有三:一是去其辛烈伤气之弊;二是保护胃、肠黏膜;三是止血、制酸。用法精妙,值得学习。
三、橘皮、青皮的用法用量:
二皮应用,以橘皮最为常用。即入煎剂,又常入丸散。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若治心胸中停痰宿水,剂量甚至可用至几十克以上,如《外台》茯苓饮用法。
青皮因其开破力大,故不易大剂久服,一般入煎剂几克即可。
汪昂言:“(橘皮)治痰咳,童便浸陋;治痰积,姜汁炒;治下焦,盐水炒。核去皮炒用(炒橘皮之意)。”以上制法,可供参考。
四、橘皮、青皮的应用注意:
橘皮辛散温燥,温能助热,故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须慎用。
青皮性烈耗气,故气虚体弱者当慎用。
《本草备要》:“(陈皮)多服久服,损人元气。”“(青皮)有汗及气虚人禁用。”
李东垣言:“(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此即中医所谓“有病则病挡之,无病则人挡之”之意,亦《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之意,学者当悟。
附药:橘核、橘红、橘叶的功效与应用
1.橘核的功效与应用:
橘核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经。功效擅长行气散结止痛。常用于疝气、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证的治疗。
2.橘红的功效与应用:
橘皮去掉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为橘红。因其去白留红,故而得名。性味苦辛温。功效擅长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常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证而非热象者的治疗。
李东垣言:“若补脾胃,不去白(即橘皮);若理胸中肺气,须去白(即橘红)。”
汪昂言:“入补药则留白(即橘皮),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即橘红)。”
《圣济》:“不去白(即橘红),反生痰。”
3.橘叶的功效与应用:
橘叶为橘树之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效擅长疏肝行气,消肿散结。常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及癥瘕等证的治疗。
~
阳光普照大地
花朵吐露芬芳
我在辛勤耕耘
蜂儿采蜜忙…
——中医实战笔记20.6.23夜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