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苏州最有故事的47条巷子(下)

本篇介绍苏州100条巷子中的:南显子巷、菉葭巷、祥符寺巷、邾长巷、海红坊、高师巷、清洲观前。

百巷苏州第四十一篇章

—— 南显子巷 南石子街:值得一看  ——

如今正是开学季

沉寂了一个暑期的

南显子巷和南石子街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这两条几乎相连的小巷内

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个都不缺

朗朗的读书声和家长步履声

为这条古老的巷子增添了几分活力

不过你真的了解这条

你常常来往的小路吗

它虽看着其貌不扬,其实深藏不露哦

快跟着小i重新认识一下它吧

南显子巷
南石子街

南显子巷西起临顿路,东至迎晓里,巷口处便是苏州有名的长发西饼店。它家的鲜肉月饼是苏州一绝,如今快到中秋节了,长发西饼门前更是每天都大排长龙,就为吃上一口香甜酥嫩的肉月饼。

据《苏州府志》记载:“仁美坊,南显子巷口,表右史上官涣酉所居”,上官涣酉是宋朝年间的进士,官至朝议大夫。而南显子巷就如其名,旧时是显贵所居之地。

与南显子巷相连的南石子街,西起迎晓里,一直往东走,便到了平江路,原为泥土路,用碎石子铺街后得名。

建在古宅里的学校

惠荫园,也就是如今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所在地,始建于明代,为归湛初宅园,后归胡汝淳,名洽隐山房。园内多美石,当时的叠山名家周时臣仿洞庭西山林屋洞在园内设计叠成水假山,石洞幽深,玲珑剔透,有“小林屋”之称。

明末清初,洽隐山房被韩馨购得,重新修缮,改名为“洽隐园”。韩馨此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天才。他八岁就能作擘窠大字,十三岁便入郡学,有“文兼韩柳,书擅羲献”之誉。

明末,魏忠贤兴大狱,韩馨作为复社中的著名人物,几陷不测,所以绝意进取,隐居巷里,“洽隐”二字便正合此意。

后几经损毁、重修、易名,直至李鸿章在此创立安徽会馆和程公祠,作为安徽同乡宴会休憩之所,才改名为“惠荫园”,并予以扩建。

此时便是惠荫园全盛时期,当时园内有八景:柳荫系舫、柳荫眠琴、屏山听瀑、林屋探奇、藤崖伫月、荷岸观鱼、石窦收云、棕亭霁雪,可惜如今不能一观。

在学校大门东部,尚留存有安徽会馆门楼,用铁栅栏围着,雕刻精细,气势恢宏,依稀能见当年盛景。两边石库门上各有砖饰门额“憩棠”、“敬梓”二字,查阅资料发现,这四字取自《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只”和“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除了惠荫园,南石子街的大儒中心小学,其实有清朝徐氏春晖义庄的一部分,这春晖义庄是由清朝孝女徐淑英承其父徐佩藻遗志而创建。

能住的探花府

南石子街5号至10号是潘祖荫故居,提起潘祖荫,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他的祖父状元宰相潘世恩您一定听说过,钮家巷的苏州状元博物馆就是他以前的住处。

苏州状元博物馆

潘家门第显赫,是苏州人口中的“贵潘”,家族之中,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潘祖荫也不例外,他少年得志,23岁便考中了探花,一直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

潘祖荫虽位高权重,但却十分体恤民情,每每听闻民间有水旱灾害,他便四处奔波,全力赈灾,因此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不过潘祖荫一家最为人所赞扬的还是他们历经艰辛保护国宝大盂鼎和大克鼎的事迹。

原来潘祖荫不仅精通经史文集,还喜好收藏,有专藏珍本书籍的“滂喜斋”和专藏青铜器的“攀古楼”,是当时青铜器第一藏家,其中大盂鼎是左宗棠为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所送,而大克鼎则是潘祖荫花重金所购。

抗战爆发后,潘家后代悄悄回到这里,把两鼎藏于木箱中,再将木箱埋在地砖下,因此才将两件国宝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后人将两鼎捐赠给了国家。

前不久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的苏剧现代戏《国鼎魂》就是根据潘家人的故事改编的。《国鼎魂》讲述了潘府六十年间虽然历经战乱,屡遭逼迫,但以潘祖年孙媳潘达于为代表的潘氏一门仍谨遵潘祖荫立下的家规,严护古董的故事。

潘宅东路的大门在一片白墙黑瓦中有些低调,只有镌刻于门楣之上的“探花府”三字,还隐隐透出名门望族的昔日气象。

老宅经过恢复修缮,如今一部分被改造成了一家园林式文化精品酒店“苏州文旅探花府花间堂”,这也是古宅保护再利用的新探索。

从门外望进去,可隐约望见园内花草繁茂,亭台楼阁高低错落,不时有游客进出,这不仅让前来游玩的人感受到深厚的苏式宅院氛围,也让这座百年老宅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询问巷中居民得知,墙上的拉环为古代拴马之用

不起眼的老宅

这两条巷子中,除了上面两处大宅,还有两处不起眼的旧宅第。一处是韩宅,另一处则是端善堂潘宅,是水利专家潘镒芬的老屋。

韩宅

潘镒芬,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清宣统元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江苏铁路学堂测绘科。后潘镒芬被推荐给山东黄河河务局担任工程技术要职。从此,他便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黄河治理事业。

潘宅

在苏州城闲逛,总是会产生错觉,前一秒还是繁华都市,车水马龙,后一秒踏入小巷,便像是走进了另一方世界,即使身在闹市,但城市的喧嚣和规整仿佛影响不了巷中的生活。漫步其中,走过在这里屹立百年的老宅,墙面上每一丝斑驳的痕迹似乎都在诉说它的年岁和故事,引着人去探索和发现。
南显子巷 南石子街:

●苏州市姑苏区,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长发商厦旁

百巷苏州第四十二篇章

—— 菉葭巷:不只有美丽的名字  ——

菉葭巷,读来便觉清新浪漫,不自觉便想起这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人儿,就伫立在那河岸旁。

在菉葭巷深处,莫非正如《诗经》里的这首《蒹葭》描述的一般,曾有一位如水的女子,立于河岸一旁,风姿绰约,惹人回顾……

当然……没有。

菉葭巷位于悬桥巷北面,东出平江路,西出临顿路。这“菉葭”二字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风花雪月”,据传,巷内旧时曾有陆氏族人居住,因而得名“陆家巷”。

《吴门坊巷待輶(yóu)吟》中记载:“陆家巷,门户临流巷陌斜,伊人秋水渺无涯。陆家旧姓疑无据,尔雅庭溶改菉葭。”后注:“按清邱庭溶,字鸿章,工书善画,居陆家巷,乃改陆家为菉葭,至今沿用也。”《宋平江城坊考》中也有记载:“陆家巷,卢熊《苏州府志》著录。今名菉葭巷。”

可见,“菉葭”二字其实是“陆家”化用而来,不过虽为化用,巷子的气质却与此名极为相配,朦胧雅致,清新文艺。

  生活  

小i尤爱菉葭巷的气质,这是一条商业与生活并重,古朴与小资共存的巷子。

巷口处有一修车摊,是记忆里一贯的样子,红色的喷漆很是显眼。一旁的象棋摊也是这里固定的节目,两人对弈,周围围着两三个人,路过的行人有时也会好奇凑上来,瞄上几眼。所谓“观棋不语真君子”,人虽多,却不吵闹。

巷子两侧是一些小商铺,来来往往人很多,一派繁华热闹的街头市井模样。走进菉葭巷深处,骤然安静了下来,两侧绿荫遮蔽,像条巨大的绿色隧道,漫步其中,有丝丝凉意。

两侧零零星星有几家茶馆小店,布置的个性十足,店内静悄悄的,无人揽客,只待有缘人。闲居的老人,有的在忙碌晚饭,有的已早早搬出藤椅或板凳,坐在家门口,在和煦的晚风中,享受难得的闲散时光。

  旧时踪迹  

苏州的古巷里好像总有几段传说故事。小i听闻菉葭巷里曾有“人等在此下马”的碑刻,是为纪念抗金英雄岳飞在此接下十二道金牌而立,真伪虽已无从考证,但却为菉葭巷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巷内古迹众多,有始建于明朝的陈宅,有乾隆年间专门施药办学的慈善机构仁寿堂,有道光时专为无力治丧者服务的周急代赊局,还有宋代遗物通利桥等。

陈宅

周急代赊局

通利桥

除了这些,最为著名的建筑还要属巷内的天宫寺。

据《吴门表隐》记载:天宫寺由唐光禄大夫许台舍宅建,初名武平院,门前直街名初春巷,南口有天宫坊,寺前桥底有古井。山门有脱沙圣帝,裸裎周将军、骑牛金刚。寺内有紫砂夹石、竹叶宝塔、拜垫石、卸甲韦驮等宋朝遗物。规模宏大,占地颇广,有诗曾描写天宫寺当时盛景:“云隐小窗禅榻静,日斜深殿佛灯红。留题欲和鸿泥句,谁复习情似长公”。后来几经被毁重建,如今已散为民居。

  书香  

在接近平江路的路口,有一家书店,是小i最常去的地方,门店不大,但在这个实体书店追求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时代,颇有些隐士高人的感觉。

既然叫苏派书房,店里摆放售卖的自然都是有关苏州的书籍和文创。走进门,便见两侧的书架上的一排排精心准备的图书,有关园林的,有关平江路的,有关昆曲的,简直是珍藏苏州文化的大宝库。书房中间还有茶台,小巧温馨,茶香和书香,丝丝入扣,撩人心弦。

转过平江路,走过菉葭巷,看到了苏州的繁华和市井,若您不赶时间,不妨再回到这里,从字里行间,找一找苏州这座古城在时光流转中的故事。

菉葭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东出平江路,西出临顿路

百巷苏州第四十三篇章

—— 祥符寺巷:苏州丝织行业的见证者  ——

苏州是丝绸的故乡,浩瀚的太湖孕育了悠久的蚕桑文化,而说起养蚕纺丝,就不得不提起一人,那就是远古时期,极具神话色彩的“先蚕”圣母嫘祖。

说起嫘祖,大家可能不熟悉,她其实就是五帝之首轩辕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原来黄帝战胜蚩尤后,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而做衣冠的事,便交到了正妃嫘祖手上。嫘祖在意外发现蚕茧后,发现了其中奥秘,从而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

唐代著名韬略家赵蕤所题碑文中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而今天小i要带大家走的祥符寺巷,就与嫘祖、与苏州的丝织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祥符寺巷:巷以寺名

祥符寺巷西起人民路,东至皮市街,因巷内曾有祥符寺而得名。祥符寺始建于南朝,初名福田寺,唐时改为西竺寺,为比丘尼(尼姑)所居。北宋年间,又易名为“祥符寺”。到了明代,改为了僧寺。清朝年间,是祥符寺的全盛时期。

古宅旧闻

从皮市街拐入祥符寺巷,经过一段宽阔路段后,巷子便骤然窄了起来,只能容得下两辆电瓶车错身经过,两侧的民居,白墙黑瓦,略显斑驳,看着也并无特殊之处。

晚饭前的那段时光,阳光已不再灼人,最是热闹,也最是烟火气。老人们的闲聊声,晚饭下油锅的“呲啦”声,外卖小哥的招呼声,还有随晚风飘扬的衣服被褥……苏州的小巷总是让人感到平凡的亲切。

而巷子里的古宅,多散为民居,与小巷的生活融为了一体。在祥符寺巷的首尾两端,分别有一陆宅和一马宅。陆宅为清代建筑,其余已不可考。

马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处欧式建筑,青砖外墙,门窗均镶嵌有彩色玻璃,东西宽约20米,十分气派。马宅的主人早年间曾开设帽庄,经营帽业,在苏州城很有口碑。

除了马宅,巷内东端还有一片民国里弄建筑,名为“松筠里”,至今保存完好。松筠里南接祥符寺巷,北通白塔西路,因业主张氏的家族堂名为“松筠堂”而得名。

从门口走入,清一色的青砖外墙,过道空中悬着古色古香的过街楼,极具特色。漫步其中,仿若穿越回了那个风情独特的年代,那过街楼上,是否曾有个穿着旗袍的女子,向下张望,婀娜摇曳呢?

祥符寺巷内最为著名的建筑还要数中段的“轩辕宫”。轩辕宫又名“仙机道院”,是苏州清代著名的 “四宫”之一,与皇宫(万寿宫)、学宫(孔庙)、天妃宫齐名。

轩辕宫始建于北宋,宫内主要祭祀黄帝及上文提到的“先蚕”圣母嫘祖。苏州丝织手工业历史悠久,从事者甚多,每年九月十六机神生日,无论老板和职工,都要到庙内进香,祈求丝织行业兴旺发达,生意兴隆。

清末,轩辕宫内先后建立了云锦公所、丝业公所和铁机丝织业同业公会。后云锦公所改名为纱缎业同业公会,公会又改组为丝织业同业公会。在这里。不仅见证了苏州丝织行会组织的发展,也对苏州的丝织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我们在巷内看到的轩辕宫建筑为清代遗构,临街有一砖雕门楼,雕刻精细,上有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所题“为章于天”字样。

不过虽然轩辕宫的门面在祥符寺巷,但其正殿却在洪元弄10号。宫内经过修缮,不仅恢复了古色古香的样子,还设有文化机构,重新焕发了生机。在东侧庑廊墙壁上,还保存着状元陆润庠撰写的《重建轩辕宫记》碑,碑文诉说着清朝年间轩辕宫重建并设云锦公所的往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曾位于小巷西端的“五洲邮票社”,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邮票商店。主人张景盂先生集收藏、经营及传播邮票知识于一身,他编写的《集邮须知》是我国最早一本集邮入门书。1915年,张景盂在此开业,盛况空前,观者潮涌。

洪元弄双井

轩辕宫所在的洪元弄内还有一处留韵义井。原是民国时期三茅观巷的钱庄老板沈惺叔老来得子,为示感恩,沈老板便出资挖了18处义井,洪元弄内即为一处。因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大多都挖了双井。

苏州的小巷看似平凡,但其实像一个未被发现的宝藏库,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只能您来慢慢发现~

祥符寺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西起人民路,东至皮市街

百巷苏州第四十四篇章

—— 邾长巷:乱世海盗“发家史”  ——

秋意酝酿许久

在十月氤氲出美丽的色彩

最爱在这样的时节

不冷也不热

拐进一条苏州的小巷

慢慢悠悠晃荡在青石板路上

不经意间

便会撞见一段历史的诉说

一种文化的遗存

和一片古今相融的生活

一段历史的诉说

邾长巷西起平江路,东至仓街,在繁华的平江街区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条普通的小巷,却是历史上一段重要事件的见证者。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其实从巷名上便可窥见一二。据《苏州府志》记载,“邾长巷”原名“朱张巷”,因元代时,有朱清、张瑄两家居此而得名。而这“朱张”二人可都是传奇人物,与宋元更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朱清是崇明岛人,因为家里贫穷,从小便被诋毁为“少年无赖”。后他受佣于一位杨姓富人,因不堪主人虐待,一怒之下,“夜杀杨氏,盗其妻子财货去”。与张瑄一起扬帆入海,做起了海盗。

他们行踪飘忽,聚集了同伙数千人,海舶五百艘,在海上活动了十几年,非常熟悉南北航道,官兵也拿他们没办法。后来宋朝覆灭,朱张二人接受了元朝的招降,为元朝一统立下了军功。不过,他们对元朝最卓越的贡献却是开拓了元代海运。

元初,因为数百年的战乱,北方经济与南方相差甚远,京都粮食不得不“仰给于江南”,所以朱张二人提议用海道运输南北粮食。也因此,二人官运亨通,势倾朝野,“富倍王室”,邾长巷的宅子就是当时置办下的。只是后来他们日渐嚣张,遭人嫉恨,被朝廷剪除。

朱张二人开拓海运,不仅于元代生计有益,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还促进了太仓的开发。原来朱张二人开辟的海运启航港刘家港就在太仓境内,让太仓从“居民尚不满百”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了“东南之富域”。

而这样一段重要的历史时刻,居然能在苏州一条不打眼的小巷中,得以探寻,也是意外之喜。

一种文化的遗存

在邾长巷与仓街的交叉口,还有一座古井——洙泗泉,开凿于光绪年间,井圈上刻有“洙泗泉”、“自治局官井”字样。

洙泗,即为洙水、泗水,原来古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给一众徒弟讲学,后来便以“洙泗”代称孔子和儒家。在苏州方言里,“井水”又与“进士”发音相近,所以有传言,读书人喝了这井的水,便有助于科举考试高中进士。

一片古今相融的生活

邾长巷里还有两处老建筑,一处是孙维佳故居洁园,如今隐于民居,只能从青砖墙面和底下的界碑,知晓一二。

另一处则是位于巷口的鹤鸣堂康宅,是当时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在苏州兴建的私宅之一。融入了上世纪30年代西方建筑风格,墙体青砖都是从国外运回的,编有英文代码,被评为“苏州最佳民国洋房”。

这里还曾有多部影视作品取景,由陈道明、佟大为主演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就是在此拍摄的。

如今的鹤鸣堂,并没有闲置,而是被一家苏式餐馆入驻,一边的墙面爬满了绿色的树藤,西式的建筑中,伴有江南的温婉,清幽雅致,别有一番意趣。

苏州的巷子,古宅故居很多,故事传说也多,但都在岁月的流转中,与苏州人的生活融为一体,让人游览其中,心生亲切。

邾长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西起平江路,东至仓街

百巷苏州第四十五篇章

—— 海红坊:巷短故事多  ——

海红坊和苏州其他的巷子相比,看着有些普通,不过200多米长,傍晚时分,巷子里人不太多,除了草木摇曳,只有刚下了学的孩子在嬉戏打闹,偶尔从两边民居里传出低语,显得格外安静。

但苏州的巷子就像时光的裂缝,虽窄而幽深,透过它却能窥见千年来的印记。这条看似平平无奇的巷子,却与历史上三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有关。

海瑞的大红袍

海红坊,东起新春巷,西出养育巷,又名“海弘坊”,因巷内曾有“海弘寺”而得名。明卢熊《苏州府志》作“海红花巷”。据传,巷内曾有海棠树,十分名贵,名海红,故以巷名。

不过,这巷名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明朝的大清官海瑞有关。民间传说,海瑞的书童海安,就曾住在这里。

海安忠心耿耿,一生都跟随着海瑞,后来海瑞病死在任上,海安帮忙料理完后事,便准备回苏州老家安度晚年。老夫人觉得他劳累了一辈子,准备送他点银两,但他坚辞不受,无奈之下,只好把海瑞生前穿的一件红袍送与了他。

回到老家后,海安将海瑞的红袍挂在客厅的中央,日日焚香点烛。久而久之,街坊们便将这件红袍简化为“海红”了。

不羁才子金圣叹

海红坊还曾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居住地,如今虽踪迹难寻,但漫步其中,仍觉景仰万分。

有才能的人大多都有些怪脾气,金圣叹为人孤高,狂放不羁,能文善诗,作文怪诞,顺治皇帝曾赞他“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都有评点,素有“不读金圣叹评《水浒》,不足以知《水浒》之奇”之美誉。他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被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来,金圣叹因控诉吴县新任县令鞭打百姓,亏空粮仓而被逮捕,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全家被充军,海红坊的房子也被充公处理。

状元宰相潘世恩

最后这一位,大家肯定想不到,他就是清朝状元潘世恩。潘世恩一脉,民间习惯称为“贵潘”,以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是当时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

大家一定疑惑了,潘世恩故居明明在钮家巷的苏州状元博物馆,与海红坊又有何关系。其实,关于此事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潘世恩本来住在玄妙观西的海红坊,在他高中状元后,有一次皇帝召见,问他家居何处,他一时紧张误说成了“玄妙观东”,为避“欺君之嫌”,便急命家人速购观东宅第,就是如今钮家巷的故居。

除了这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巷内还有“古城十大名井之一”的松寿泉。松寿泉本是为给家中老人积攒阴德而建,用来周济居民,既是义举,更是孝道。

走一条巷子,就如观一段历史,海红坊的传说不少,若细细探究,或许有新发现也说不定呢。

原周氏宗祠

海红坊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东起新春巷,西出养育巷

百巷苏州第四十六篇章

—— 高师巷:文墨飘香  ——

薛亦然先生曾在《苏州小巷》一书中提到:“不认识苏州小巷,就等于不认识苏州。”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貌,如胡同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而小巷之于苏州,亦是整座城市的底蕴所在。

苏州城内,千年小巷很多,其名称来历大多有迹可循,或出自一人,或一条河浜,或一段历史,或一个传说。位于马大箓巷北侧的高师巷,便是因巷内名人而得名。

“高”字缘来

高师巷东起王天井巷,西出中街路。据《宋平江城坊考》记载,巷内曾住过宋朝名官高定子。

高定子自小聪颖,博通六经,有济世之才,考中进士后,从县主簿一路官至端明殿学士。他为官以教化为先,常常发廪粮以济灾民,百姓对他很是爱戴。因为他晚年退居吴中,整日以著书自娱,著有《存著斋文集》,学者称他为“著斋先生”,高师巷便是由此而来。

不过这巷子里,可不止一个姓“高”的名人,据《吴门表隐》记载,北宋高俅旧居就在这里,所以也有一说,高师巷是因高俅而得名的。

旧宅遍布

高师巷长不到300米,但这里旧宅古迹遍布。巷内原有明代文震亨的故宅“香草垞”,以及崇义寺、仰家桥等,只是如今皆已不存。

高师巷2号、4号,原为近现代藏书家许厚基的宅第。许厚基家庭富裕,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富二代,因此当地人讥笑其不学无术。许厚基一怒之下,发奋读书,斥巨资数万购书,广收宋、元、明古籍,并将藏书楼命名为“怀辛斋”,成为近代苏州的藏书大家。

后来抗战爆发,许厚基家业凋敝,开始以变卖藏书来维持生活,他本人又不事生产,坐吃山空,最后病故于巷内老宅。

高师巷内,不仅有藏书楼,还曾创办过报纸。苏州老报纸《吴县日报》是当时销量最高、在读者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其前身《吴语》就是1916年在巷内6号诞生的,初创时日出只500份,后在众编辑的齐心协力下,销量渐增。

销路打开后,《吴语》更名为《吴县日报》,原来的报名作为副刊名,规模变大,内容充实,业务也蒸蒸日上,是当时苏州三大对开报之一。

巷中段还有两处里弄式建筑群,一处名泰仁里,一处为同乐里。泰仁里连通高师巷与曹家巷,外部为西式,内部为中式。

同乐里亦是中西结合,一溜的青砖外墙,在一众民居中十分显眼。两处建筑内部都有过街楼,居民在此往来说话,晾衣晒被,侍弄花草,显得十分热闹。

巷内还有陪伴了老苏州人多年的和平书场、清末建筑顾宅,它们的正门皆在南侧马大箓巷。(详情点击“打卡'宝藏’小巷,听你未见过的苏州!”)

高师巷

马大箓巷

高师巷22、24号是经畲堂张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现为私家园林。门前被芭蕉等绿植环绕,假山石隐于绿叶之后,白墙黑瓦,精雕细刻,看着很是气派。

苏州小巷气质恬淡,绿树成荫,花影婆娑。巷中老人多,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也多,到了放学时间,便三五成群往家走,欢声笑语盈满整条巷子。苏州古城的悠悠岁月,令人感到心底恬然。

在这样的小巷生活,想必也更多一份安然与随意吧。

高师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东起王天井巷,西出中街路

百巷苏州第四十七篇章

—— 清洲观前:梓义小学缘起  ——

在繁华的观前街商圈,除了商场店铺外,还有一处橙黄色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苏州人都非常熟悉的“玄妙观”,“观前”二字就是由它得来,从字面意思就可理解,即为“玄妙观前的街”。

其实,这样的取名方式,在苏州并不少见,如包衙前、宝林寺前等,而在玄妙观东北方向,就有过一个清洲观,它门口的那条巷子,便是“清洲观前”了。

若你不赶时间,便出了热闹的主干道,往周围安静的巷弄走一走,这里的故事一定会让这趟观前街之旅拥有别样的风味。

清洲观前

清洲观前东出井巷,西至洙泗巷,因巷内34号原有清真观而得名。清真观始建于元朝,为严德昭所建,原名清真道院。民国《吴县志》作“清真观前”,注云:“俗呼'清洲观前’”。

清洲会馆

如今在清真观原址上,有砖雕门楼,上刻“清洲会馆”四字。原来清朝同治年间,这里成了水木工行业供奉香火、集会的地方,初名梓义公所,又名公输子祠,公输即为木匠的祖师鲁班。

梓义公所原建在憩桥巷9号的鲁班庙旧址上,名“巧木公所”,后来于战争中被毁,因而移建到了清洲观前。只是如今已散为民居,大门紧闭,不能一观。

梓义小学

说起梓义公所,就不得不提起姚承祖。

姚承祖是谁?他是苏州香山帮建筑艺术一代大师,与明代建筑泰斗蒯祥齐名。木渎严家花园、怡园藕香榭、光福吾家山梅花亭、灵岩寺大雄宝殿,这几个苏州人耳熟能详的名品建筑,皆出自他手。

木渎严家花园

姚承祖还曾是苏州香山帮建筑行业协会的会长,为梓义公所的发展献计献策。他十分重视香山帮建筑艺术的传承,因此还创办了梓义小学,免费招收建筑工匠子弟入学,意在培养有文化的新工匠。

而这所梓义小学旧址就在玄妙观东脚门附近,后门通向梓义公所。后来梓义小学转为公办学校,长达一百多年坐落在观前街。这里不仅是苏州城的最中心,也是苏州的文教窗口、近现代教育的启蒙基地。

1999年,梓义小学因观前街小商品市场建设被整体拆除,时光荏苒,岁月更迭,虽小学已不在,但住在那附近的老苏州人,大多都在梓义小学读过书,这里承载了苏州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山门巷

从清洲会馆向前走,便能看见白色墙壁上贴着大大的“山门巷”三字,这山门巷,与清真观也有些关系。民国《吴县志》中记载,山门巷在清真观直南,因观有山门,故而得名。

山门巷只100米,巷内藏着清朝宣统年间所建的观前大街市民公社公井,是当时苏州第一家市民公社成立五个月后,而开设的。

朱宅

清洲观前1号,是一幢青砖小楼,原是辛亥革命老人朱孔文与他的儿子国学大学朱季海的故宅。

朱季海,名学浩,16岁时师从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是章太炎最小的弟子,因聪明过人,深为章太炎器重,称其为“千里驹”。

朱季海精通英、德、日、法语和训诂考证之学,其著作《楚辞解故》被誉为学术界“天书”。他曾在苏州第三中学教过书,还曾被聘为苏州博物馆顾问等。因朱宅位于清洲观前最东端,朱季海便给他的书斋起名“初照楼”。

金宅

在朱宅隔壁,还有一幢气质典雅的洋楼,是采芝斋糖果店主人金氏的宅居春晖堂。

采芝斋糖果店创始人金荫芝原是河南人,清朝同治年间,在观前街设摊,以出售粽子糖为业。据传,金荫芝熬糖、剪糖的技艺都是来自于《吴门表隐》中所记载的明末制糖高手谢云山。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金荫芝于观前街租下原采芝斋古董店门面,开设糖果店营业。他店里的贝母糖因慈禧太后大加赞赏而成为“贡糖”,“半爿药材店”的美称也因此广为流传。

走过苏州的小巷,便如走过一段尘封的历史,触摸到最真实的苏州千年古韵。

清洲观前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东出井巷,西至洙泗巷

(0)

相关推荐

  • 「一条巷子 古宅林立」苏州高师巷,值得打卡的宝藏小巷

    「一条巷子 古宅林立」苏州高师巷,值得打卡的宝藏小巷

  • 苏州百巷(165)梵门桥弄

           如果说观前街.平江路是精心装点过的苏州模样,让人一见便为之吸引.那么,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巷子大概就是苏州的"素颜"模样了.梵门桥弄,便是其中一条.        由学士 ...

  • 【小巷记忆之十四】湿雨仓街听风寒

    雨中的仓街,在这个冬天显得有点孤冷. 已是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的印象异常冷清,稀少的行人,残旧的小巷,感受不像是在一个城市,倒有几分农村集镇老街的寂寥. 小巷的两侧是低矮.破落的老房子,斑驳碎陈的小 ...

  • 苏州这条405米的千年古巷,竟藏了这么多故事……

    苏州的小巷是个神奇的地方. 无论主干道上交通堵塞多么严重或者喧闹,一旦转角走进一条小巷,弯弯绕绕的小巷里,吵闹的声音一下子就被隔绝了. 这就是苏州的小巷,每条不同的小巷却有一些相似,但是它们所发生的的 ...

  • 旅游:苏州最有故事的47条巷子(上)

    本篇介绍苏州47条巷子中的:大石头巷.金狮巷.仓米巷.富郎中巷.马医科.大儒巷.九如巷.钮家巷.定慧寺巷.阊门内下塘.悬桥巷.曹胡徐巷.阔家头巷.醋库巷.滚绣坊. 带城桥下塘. 吴衙场.盛家带.望星桥 ...

  • 中国最有故事的10条老街,值得走一走

    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条有故事. 有韵味的老街 , 虽不繁华, 但是那样的无法替代. 下面这十条历史名街, 要么历史厚重, 要么文艺小资, 要么有那儿时美食, 让人穿越回那梦中的老时光.  01  拉萨八 ...

  • 中国最有故事的10条老街,值得走一走!

    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条有故事. 有韵味的老街 , 虽不繁华, 但是那样的无法替代. 下面这十条历史名街, 要么历史厚重, 要么文艺小资, 要么有那儿时美食, 让人穿越回那梦中的老时光. 拉萨八廓街 千年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4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4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这是太阳伤 ...

  • 47条受益终生的人生建议,越早知道越好

    作者 l Li.汁儿  编辑 l 易小飒 来源 l 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引领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享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 ...

  • 些子法:杨公风水要注意的47条

    些子法:杨公风水要注意的47条

  • 儿童小故事(47)

    ​幼儿故事1 小鱼撑伞 在一条清澈的小河里,住着鱼虾螃蟹,他们生活得快乐又自在. 好景不长,这幸福美好的日子好像只有一炷香的时间,很短暂.有一天中午,两条小鱼正大嬉戏玩耍.突然,下起了大雨--垃圾大雨 ...

  • 解放路,睢县最有故事的一条路

    文/诗来 每个睢县人都应该知道,睢县城区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它叫解放路. 曾几何时,它应该是睢县最有故事的一条街道.为什么呢?因为这条只有约1.2公里的街道,曾经汇集了睢县城区的大部分店铺.餐馆.商店 ...

  • 苏州话说苏州地名的故事

    苏州话说苏州地名的故事 苏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