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导演追求自我升华的电影——《路边野餐》

看完之后,会觉得,其实英文名更加适合:KAILI BLUES。“KAILI”是主角所生活的地方,叫凯里。BLUES则是“蓝调”,蓝调是这种风格的音乐,很多都缓慢、随性、略带忧伤,和这部电影的风格其实很契合。

这部电影其实有很多种的解读看法,中间在荡麦的一段故事,如真实,如梦境,如幻想。

生活在凯里的陈升,每天过着简单、机械、甚至麻木的生活。

陈升有过曲折而且充满遗憾的过往,他愧对母亲,愧对妻子,愧对儿子,愧对兄弟,愧对朋友。在凯里当个诊所医生,也许只是陈升为了证明自己还存在。

唯一的牵挂就是侄子卫卫,陈升将所有的爱和牵挂都寄托在卫卫的身上。

可是,好吃懒做的弟弟,却将儿子卫卫卖了。

陈升为了找回卫卫,打听到卫卫其实只是在镇远。而与陈升一起在小诊所工作的老医生,想到自己曾经的爱人也在镇远,变托陈升带着一件衣服、一张照片、一盒磁带,前往镇远,交给曾经的爱人。

踏上旅程的陈升,在半路火车故障停了下来。陈升下车走到一个叫“荡麦”的地方。在这里,陈升仿佛回到了过去,又仿佛在凯里,又好似看到了未来。陈升似乎在荡麦这个地方重新感受了一次自己的一生。

一个超长的42分钟长镜头,作为观众仿佛在透过屏幕用自己的双眼在观察着这个小城镇,就像在普通的生活中走动一般。

这部《路边野餐》很难去评价或者描述,由于电影本身个性太过浓烈,以致于看的过程中会觉得晦涩难明。缓慢凌乱的剧情,各种没头没尾的对白,让观众看的时候容易出戏。这部电影,如果从体现个人风格来说,极其成功;但是若从商业角度出发,则是绝对的不大众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