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句现在看来像鸡汤的话,出自前苏联影片电影《列宁在1918》瓦西里之口。战争期间,物资短缺,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与妻子互让一只面包,并坚定地告诉妻子:“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后来大家经常引用这句话,意思是:“问题一定会解决,你放心好了!”每次看到那满满挂着面包🍞的树,总想起这句话,仿佛希望就在眼前。面包树,是它的果实像面包么?不是。它名字实际是源于它的果实风味像面包。
来来来,啃几个大面包,再配杯香浓牛奶,就什么都会有了。
面包树,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因其果实风味类似面包而得名。又名罗蜜树、面包果树、亚波罗密、婆罗密树、释迦果、马槟榔。外国人称之breadfruit(面包果)。面包树的拉丁通常写作Artocarpus incisa,还写作Artocarpus altilis,不过cfh中,面包树的拉丁名是Artocarpus communis,其中属名Artocarpus由artos(面包)+karpos(果)指果可食,其味如面包,种加词communis 指“共同的”。
原产太平洋群岛及印度、菲律宾,为马来群岛一带热带著名林木之一。中国台湾及华南地区均有栽培。
资料显示,面包树在“我国海南的万宁、保亭,台湾地区的宜兰、屏东、花莲有零星种植。”,可是在我认识植物以来,在广东很多地方也能见到它的身影。大概七八月份,树上会挂满一个个球状的果实,果实有点像我们身边更为常见的波罗蜜,可它的形状更圆,更好看。初听面包树之名,我自然把它认为是因为它的果实如面包而已,每次见它时,口水流了一地……一直没见有人摘来吃,自以为只能看看的,后来才知道,它真的可吃,还好吃,正因为它烤熟后味如面包而得名,我的下一步目标一定要亲自尝尝它的味道。
据说,成熟的面包树果实有橄榄球那么大,可以放在火上烘烤,至金黄色便可食用。烤熟了的面包树果,松软可口,酸中带甜,与面包风味相近。面包树果在太平洋很多岛上都是深受岛民喜爱的主要食物。
据史书记载,18世纪中叶时,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殖民地西印度群岛,由于单一的种甘蔗,黑人受压迫,生活苦,特别粮食不够,闹过大饥荒,1770-1777年间,仅牙买加岛一地,黑人就饿死1.5万人。英国殖民者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那里粮食状况,就下令游船去南太平洋岛国塔希提采集面包树苗,运到西印度群岛去种植,并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的饥荒。
关于这段历史,华植推送《植物故事:面包树》提到:在约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 1743-1820)参与的第一次环球旅行中(1768-1771年),詹姆斯·库克船长(James Cook, 1728-1779)被塔希提岛的面包树深深吸引,发现面包树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于太平洋岛屿,尤其是在塔希提岛。1787年威廉·布莱中尉(William Bligh,1754-1817)到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塔希提岛,根据班克斯的建议收集面包树幼苗并带到加勒比海种植园种植,为黑奴提供食物……
面包树是一种木本粮食植物,果实富含淀粉,烧烤后可食用。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乳汁拿给小孩子当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它含有大量的淀粉,少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B。面包果除了可以直接烤食以外,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或酿酒。由于面包果是当地居民必不可少的木本粮食,所以,人们在自己住宅的前前后后都种上了面包树。据说一棵面包树所结的面包果就能养1~2人。
面包树是许多热带地区的主食,玻里尼西亚人在航海探险时通常携带此树的根插,以便在其他海岛种植。一棵面包树一年可结200颗果,是食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其中一种。
面包树的木材材质轻软而粗,亦可供建筑使用,用面包树建的房子,可以住上50年;海岛居民以此为独木舟,用面包树做的独木舟是萨摩亚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萨摩亚人甚至还用树皮做绳子和各种生活用品。
面包树是常绿乔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达40多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
植株含白色乳汁,具板根,外形浑厚;在幼木时,板根并不明显,随树木长高长粗,板状的根就逐渐阔展形成。
它的叶片很大,长约30至90公分,我的脸都算大了,它比我的脸还要大。单叶互生,革质,呈阔卵形,叶端尖,基部呈心形,叶表为墨绿色富光泽,为3至9羽状深裂或全缘,叶脉明显。
雌雄同株,雄蕊极小,穗状花序,密集而成棍棒状,花被二片,雄蕊一枚,直生。雌花花被筒形或球形。
面包树结的果实叫做聚生果,为复合果球,肥大呈肉质,小而头大,径10-20厘米,外有角形之瘤突;小果各藏黑色扁平之硬种子一粒。本种之果托特别肥大而为肉质。初为白色,成熟时为黄色。
面包树适合作为行道树、庭园树木栽植。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种有面包树,只作观赏用。
查找资料发现,很多人把猴面包树与面包树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不同科不用属,下面看看面包树所在的波罗蜜属的几个成员。波罗蜜这个属好神奇,在我国它也叫桂木属,如果从属名的拉丁去分析,却是面包树属,全属约60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约9种,分布在华南沿海城市,在我们身边,最出名的当然就是波罗蜜了,它是典型的老茎生花,这个季节挂满树干。波罗蜜,也写作菠萝蜜,是世界著名的热带水果。又名苞萝、木菠萝、树菠萝、大树菠萝、蜜冬瓜、牛肚子果。本它原产于印度,隋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称为“频那挲”(梵文Panasa 对音),宋代改称菠萝蜜,沿用至今。在所有的水果中波罗蜜算是体积比较大的,看起来很笨重,但是其果实肥厚柔软,爽口清新,果香味四溢,常被人们称之为“热带水果皇后”。▼ 波罗蜜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在南方这个属还有一个种叫桂木,见它很多次了,可跟它还是不熟。桂木,又称红桂木,生长于海拔700m以下旷野或山谷林间。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桂木高可达17米,主干通直,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浅疏锯齿。果酸甜可口,生食或糖渍,或用为调料,木材供建筑及园林观赏等,果根入药,具有活血通络,清热开胃,收敛止血等功效。▼ 桂木 Artocarpus nitidus subsp. lingnanensis
白桂木,大乔木,高10~25m,胸径达40cm。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倒圆形,全缘。聚花果近球形,浅黄色至橙黄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于秤架、天井山。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云南。生于海拔100~1700m的丘陵或山谷疏林中。由于垂直分布较低,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种群遭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少见。乳汁可以提取硬性胶。树干通直,生长快,材质优良,具有抗虫、耐腐能力,为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树冠开阔浓绿,也是很好的景观树种。▼白桂木 Artocarpus hypargyreus
常绿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褐色,粗厚。叶大,互生,厚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50厘米,成熟之叶羽状分裂,两侧多为3-8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全缘,侧脉约10对;叶柄长8-12厘米;托叶大,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10-25厘米,黄绿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贴柔毛。
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长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或棒状,长7-30(-40)厘米,黄色;雄花花被管状,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雌花花被管状,子房卵圆形,花柱长,柱头2裂,聚花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长宽比值为1-4,长15-30厘米,直径8-15厘米,绿色至黄色,表面具圆形瘤状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软,内面为乳白色肉质花被组成;核果椭圆形至圆锥形,直径约25毫米。栽培的很少核果或无核果。
拉丁学名 Artocarpus communis J. R. Forst. et G. Forst.
种 面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