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与汉末魏晋书法家群体:浅谈中国草书书法的演变轨迹

有人问我:张芝在书法史上是什么地位?

总的来说,我认为张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章草演变发展到后来的狂草”这一系列发展脉络的开启者,他也是汉末魏晋书法群中书法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

一、张芝归属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想说清楚张芝在书法史上是什么地位,就要先搞清楚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分期问题。

考察张芝的生平我们会发现,张芝是东汉末年的书法大家。

张芝,字伯英,是东汉末年的章草大家,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即192年),张芝是魏晋之前的书法家,东晋的庾翼见到王羲之的章草书信时直呼“伯英再生”,赞誉有加。

史料中关于张芝的书法记载非常少,散见于有关张芝的书法论著中。《后汉书·张奂传》中就有关于他父亲的记载。仅仅略微提到了张芝的书法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书法家尴尬的处境。本身他们并非显贵之人,书法好也不能垂留青史,反映了古代儒家士大夫对于书法的看法,不仅张芝是这样,张旭也是如此,这两位在书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在正史里面三两行就交代完了,这是题外话。

好在后世的书法理论家,诸如西晋书法家卫恒的《四体书势》较为详细的记载了张芝的情况,称其: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实,亦称皆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韦仲将谓之草圣……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这段话颇耐人寻味。首先卫恒先论述了一下章草的发展史。章草我们都知道,是隶书草书化的产物。章草经过杜、崔等人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个时候,张芝出现了,卫恒认为张芝是超越崔、杜等前辈的“草圣”。

这是关于“张芝在书法史上的定位”这个问题一次比较详细的论述。实际上他就为我们指明了一个论证逻辑,那就是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张芝的时候,应该从草书发展这一脉络体系中,对张芝进行考察评估。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了。

二、草书的发展

我们先给大家勾勒一个大致的草书发展史。中国书法草书的诞生应该是在隶书之后。实际上,各种书体诞生时间的前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限,但是章草是在汉代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

章草在汉代经过发展,魏晋时期,人们在此基础上,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家将其进一步发展成熟,演变成为小草。小草其实是相对于大草而言的。

大草,也被称之为狂草,唐代的怀素、张旭在承接汉末魏晋书法遗韵的同时,加以创新发展,因此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狂草艺术。

这是一个极为粗略的描述。但是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草书从章草到小草然后再到大草这样三个时期中,草书发展是紧密相承,不可分割的。尤其是从章草到小草的过渡发展上更是如此,因为他们之间的时间跨度最紧密。

三、张芝属于汉末魏晋书法群中的书法家吗?

因此,如果单独割裂的看待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定位,那么他就应该属于汉末书法群体。但是张芝的独特性就在于他不同于其他汉末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具有发展性和一定先知性的,他在某种程度上为魏晋书法的发展奠基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割裂的看,就会将这种先知性、发展性阻碍了。

所以,张芝的书法如以汉末魏晋书法群中加以考察,然后在将其放置在从汉末魏晋到唐代草书的发展脉络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张芝的历史地位了,即草书发展的先导人物。

此外,在中国书法史上,早已经有此看法。比如,宋代刊刻的《淳化阁帖》就将张芝的书法刊刻了进去,而我们知道《淳化阁帖》的刊刻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几乎主导了整个中国书法后续发展的逻辑,而且《淳化阁帖》的刊刻也被看作是确定王羲之“书圣”地位的标志性事件。张芝的书法被编入,或许与二王一派魏晋书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代孙过庭在他的著名书法理论著作《书谱》中说:

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

后人据此,将东汉末年的“草圣”张芝,曹魏时期的隶、楷书家钟繇,东晋末年的王氏父子称之为“书中四贤”,可见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四、总结

总之,作为汉末魏晋时期特有的书法群中著名的人物之一, 张芝自然可以看做是魏晋书法的先导,甚至可以归入魏晋。

因为从章草这一发展脉络来看,张芝不仅是是中国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关键人物,而且还是中国书法从章草到小草乃至于唐代大草发展的重要人物,张芝不仅与王羲之是处在一个发展脉络上的,更是和唐朝张旭的狂草艺术处在同一个发展脉络上。

张芝不仅是有魏晋神韵的,而且还是先导,是魏晋书法的代表人物,没有他的参与,魏晋书法很难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单纯的以“魏晋”看“魏晋”是不全面的,张芝必须纳入其中详加考虑。

关于张芝的书法史定位,我是倾向于将其归入魏晋,汉末书法确实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单元,但是张芝其书法成就本身就应该放在魏晋进行表述才算合理。如果硬是扣细节,也未尝不可,将其放在汉末书法的这一阶段。但这将无法使张芝在书法史上的意义确立起来。

(0)

相关推荐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0)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高二适的意义

    高二适先生(1903-1977),江苏东台溱潼小甸址村(今属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甸址村,二零一九年原兴泰镇并归新溱潼镇)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原名锡璜,二十四岁因慕唐代诗人高适之名,兼取&qu ...

  • 陆机《平复帖》:经典塑造与笔法类型

    陆机<平复帖> 1956年,<平复帖>由张伯驹夫妇捐出,在经历过被北宋宣和内府和清乾隆内府的两次宫廷收藏之后,它再一次进入故宫博物院,其"博物馆级"和&qu ...

  • 穿越回古代:浅谈中国古代饮食的演变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不仅有川鲁淮粤四大名菜,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还有遍布全国的地方特色名吃.花式点心等等,就算吃一辈子你都吃不完.那么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咱们的祖先们都 ...

  • 从战争的通神祭祀,再到音乐、礼仪功能,浅谈中国建鼓的演变

    建鼓又称"楹鼓"或"植鼓",在中国鼓史中具有十分显赫的地位,是由一根高大竖木从鼓身穿堂而过,木下有鼓座支撑,顶端有羽葆华盖装饰. 建鼓图像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 ...

  • 书法家王秉玺《浅谈当代青少年书法教育》

    王秉玺个人简介 1.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 3.山东省当代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 4.济南市槐荫区书协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 5.中国硬笔书法山东 ...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历史及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其造园手 ...

  • 浅谈;明清瓷底足演变

    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 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 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为通常所称&q ...

  • 浅谈中国历代陶瓷上的精美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建意识的工具.在明.清 ...

  • 浅谈明清瓷器底足演变

    洪武时期瓷器底足 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 ...

  • 浅谈中国古文字(仙儿姐姐)

    中国的根文化,叫古文字. 在1959年的时候,我们的郭沫若先生把这个甲骨文的前半身叫做我们的那个字卦.提供给毛主席,毛主席说这个话不好听,应该取个什么名字?于是我们的郭沫若先生就把这个名字改成了叫古文 ...

  •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浅谈中国的丧葬制度和礼仪

    "丧"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指处置死者遗体的方式.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无论是埋葬制度还是丧礼制度.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