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成为普通人,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近日,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在一场演讲中的这句话火了,这场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也在各大网络平台刷屏,刘教授针对当前普遍的教育焦虑,反思自己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引领、教育孩子,其中很多金句纷纷被网友拎出来品咂——

“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现状,即‘军备竞赛 ’模式,它包含两个策略——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而这种恶性竞争的后果是对女性的伤害,对家庭关系的伤害,对教育公平的伤害。”

“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

刘瑜将自己的教育观归纳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把沿着孩子身上的独特性、帮孩子找到喜欢的事作为一个家长的使命。

事实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类似名人大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刷屏,引来一波点赞转发。当然,这一次网上也有些不同声音,比如就有自媒体针对演讲内容回怼——

“清华女教授对不起,我们普通人配不上你的大道理,即使真的是军备竞赛,咱们普通人难道有得选?”

“比起失败,我们更怕的是连参加比赛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普通,却也会竭尽全力带着孩子挑战各种不普通的可能性”

……

网友对演讲内容热烈讨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焦虑表象下的内心困惑,在经历被鸡娃大军裹挟、被“资源比拼论洗脑”过后,多数家长还是或多或少心有不甘——“别人报的班我也要报,别人学了我也得学”真就是百分百正确的路径?一边是不忍看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各种打鸡血而睡不够、玩不好,一边却又缺乏拒绝流水线式教育的勇气和定力。当教育的“剧场效应”越来越明显,当越来越多前排观众站起来观影,后排观众只能也全程站着才能获得基本的观影体验,对此,很多家长心知肚明,却无能为力。

欣慰的是,时不时能有人站出来为大家讲道理,厘清理想的教育该有的模样,抑或帮家长们找到心理慰藉,在鸡娃大战间隙做些情绪疏导。但回到现实,家长们在网上握爪点赞、抱团取暖之后,转身又在给孩子报班抢位中开始了新一轮的激战厮杀。

教育理念和环境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当下所谓的“教育军备竞赛”,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培机构、学校和家长多方共筑的一座围城,学校教育的放手为教培机构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拳脚的空间,而家长的焦虑、攀比心理则充当了这场竞赛的催化剂。

关于家长的攀比心理,网友这样一段描述很是贴切——比谁更早翻身,比谁更早出牙,比谁高一点重一点,比谁先学会踩单车,比谁画的圆最圆。等孩子长大点儿就比幼儿园、比小学、比中学、比大学,比完学历就比工作、比对象、比收入,临终了还要在养老院里比孩子一个月来看自己几次。

此番描述或许有些夸张,但如龚先生一样的家长们都能或多或少从中窥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龚先生也时常摇摆不定,却在某次教培机构“超越同龄人”的话术中如梦初醒——有朝一日孩子真的强大到“甩同龄人几条街”,他(她)会真心快乐吗?比起为父母争取满满的成就感,孩子内心的丰盈富足才更重要,不是吗?

这样的道理,有些人压根没想过,有些人心里明白却难以做到。一句“势不可挡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走红,能否撬动时下教育焦虑这块巨石,或许还得打个问号。毕竟,教育观念的升级换代,需要更多人日拱一卒的不懈努力,需要为人父母者自我观念和心态的不断修行,需要全社会对普通人的尊重与认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抱持一颗平常心。

在说出“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之前,刘教授在女儿满百天时曾写下一段话,龚先生摘录在此作结,与诸位共勉——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内容来自:工人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