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如何杜绝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
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应该回归人文和人本,医者应该回归被包容和敬仰。而患者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政府也应该有更多教育投入和医疗卫生投入,医疗卫生体制也需要彻底的改革。
28号中秋节,本来是一个欢庆团圆的日子,但是晚上6点多,在河南周口太康县人民医院门前发生了令人沉痛和震惊的一幕,医生和护士被逼着轮流抱着一名幼儿的尸体示众,孩子家人在一旁指责、谩骂和威胁。家属一直在数落着医护人员的违规操作和不负责任。图片太伤心不上了,心痛的是为什么伤医辱医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本以为已经麻木了,都懒得呻吟了,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呻吟,下一个,也许就会出现在我们自己。虽然据说闹事家属已经被刑事拘留,成立了专案组。但是这样的事情本来是有正常的渠道可以走,可是家属经常做极端。法治社会需要给人们正确的引导,告知医患,如何按照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诉求。
在这里有把之前人民周刊采访的一些东西和大家一起思考,我们的医疗体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更接地气的医疗,需要有温度的医疗,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也需要杜绝医疗暴力事件,还医务人员以尊严。希望在医改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能够给老百姓一些真正需要的可及的服务,百姓也需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如何杜绝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
医疗暴力事件就像社会的毒瘤一样,让人们感受到一阵阵痛楚,如何杜绝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成为人们需要去探讨的问题。
李红认为,杜绝这样的伤害还是要以疏和堵两方面结合为抓手,从以药养医的杜绝和改善,从医疗资源的充分投入和建设,从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和价值,从提升医疗管理的效率,从体制的重构和梳理进行,包括就医体系的梳理。医疗应该回归人文和人本,医者应该回归被包容和敬仰。而患者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政府也应该有更多教育投入和医疗卫生投入,以回归一个安静、和平、有序、温暖的就医环境。
邹新春认为,医疗就是要到群众最需要到地方去,大城市的大医院已经很强大了,但是远远无法满足更广大基层群众的需要。人们需要的医疗是在身边的、可及的服务,社区医疗对一般群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应该发展成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形成人潮涌动,让大医院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医务人员持续加班,经常透支健康,甚至加班到猝死。这是畸形的就诊现象,要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就诊体系。
据邹新春介绍,1995年,台湾坜新医院创院院长张焕祯带领一群医护人员,投资创立坜新医院,成为台湾南桃园民众心中最信赖的区域医院之一。张焕祯说,因为坜新医院拥有顶尖的医疗技术,提供居民接近医学中心的医疗服务,让小区民众不用舟车劳顿,就能得到顶尖的医疗服务。坜新医院“哪里有需求,就往哪里去”的医疗理念,也许能在如今医病关系紧张的时刻,带给医院一些新思考。
同时,坜新医院形成了以家庭医学科社区医疗为中心的社区医院,满足多数民众的日常就医需求,有区域级医院水准,让民众相信,这家医院可以提供最好的治疗,进而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庭医生般的信赖,这也就是其发展成为以医师为主体的社区医疗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医生最好能够学习社会学、传播沟通、流行病学等,有前后端医疗照护的概念和经验。在社区进行筛检、卫教、健康促进工作,避免民众生病。患病的就给予整体治疗。病人出院后,医护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必须持续教育,让民众回到社区仍然能够自我保健,避免再度发作或传染而送医院,至少也可以减少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生存质量和时间,达成全程整体的照护模式,这也是坜新医院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式。
邹新春说,坜新医院的成功不难看出,社区医院同样可以是一流医院,一流的社区医院也可以成为人们的首选,不是只有会治疗危急重症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做好社区医疗,让民众少生病或免于生病,更是医生价值的彰显。
本文为人民周刊采访稿,刊登于《人民周刊》2015年第5期。
注:本公众号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欢迎与小编互动交流。如果喜欢该文章,欢迎打赏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