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她辞职了,义无反顾地从一个“很好”的状态中逃离

稻垣惠美子,朝日新闻社的一名编辑,在50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辞职。

她未婚、无子,从辞职开始也失了业。

从大学毕业开始,她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8年,退休生活几乎一眼可望了,顺利干到退休就能领到优厚的退休金,但她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一切。

并且她将辞职以后的生活写成了一本书《50岁,我辞职了》。

那么她辞职以后的生活究竟怎样呢?我们且看看她书中是怎样写的。

稻垣惠美子

从“很好”的状态中逃离

从22岁到50岁,惠美子已经在这家公司待了28年,听起来确实让人有点厌倦了,但对惠美子而言,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在别人看来,她的职业生涯是完美的,处于一种“很好”的状态,但在惠美子看来,这个“很好”的状态却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原因在于大幸福会掩盖小幸福,它会使人慢慢失去感受小幸福的能力。

就像工作,一旦习惯了高薪酬,好处境,从中离开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仅如此,要求还会愈发变本加厉。假如待遇变差,就会影响心态,不断丧失自由精神,人生会被恐惧和不安所支配。

惠美子已经被这种恐惧所包围,所以必须尽快从这个“很好”的状态中逃离出来。

辞职后惠美子烫了个爆炸头

辞职后,“无夫、无子、无业”,成为真正的“三无人员”,用惠美子的话来说就是“断了触手的章鱼”,被从“摇篮到坟墓”这一完美的安全装置中剥离出来。

但这是她个人的主动选择,她想尝试一种“没钱也开心的生活方式”。

但一个人到了50岁,已经很明显感觉到身体机能的衰退,视力、记忆力等明显一天不如一天,可以想象在这种年龄失去公司这个保障后的恐惧。

仿佛只身一人站在荒野中,有一种被整个社会抛弃的感觉。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惠美子很快就从这种忧虑中解脱出来,因为当她想象自己一桩桩美好的愿望可能被实现时,她就喜从中来。即便孤独,她也可以忍受。

生活进入到一种极简模式

失去了公司这颗大树的“庇荫”,她开始感到处处受挫,因为以前她没接触过这种或那种事。经历了一个个打击后,她开始学会如何面对现实的人生。

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后,惠美子尝试一种极简的生活模式。

首先要从以前的豪华公寓中搬走,换到一间比较便宜的小房子中。因为没有了固定工资,租房补贴也随之失去,住房必须要降级。

房子小,自然放不下很多东西,所以必须“断舍离”。生活简单了,烦恼似乎也减少了,惠美子很快就适应了。

如此以来,支出就大大减少,用比想象更少的钱就可以满足生活。

稻垣惠美子

当生活不被金钱物质所捆绑,人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广阔,生活也更自由。

时间自由后,就可以充分享受烹饪的乐趣,简单、俭省的一顿饭,就可以让自己吃得心满意足。

当然压力也是有的,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每个人都有,并且会伴随一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活着,就难以摆脱。

这是人类普遍的宿命。

跳出公司的框架来认识社会

日本是一个“公司型社会”,个人和公司都捆绑在这种模式中,若非到退休年纪,一个人如果离开某个公司,就会完全失去保障。

惠美子是主动自愿辞职,所以她有这种觉悟和准备。

因为认识到在日本的大环境下,企业为了存活下去,就必须大量生产,并通过过剩包装以及各种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把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向大众渲染成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促使大量消费。

惠美子认为,企业越努力想要存活下去,就越给大众带来不幸的影响。

所以极简生活并没什么不好,反而是让人学会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只有不被金钱物质所捆绑,人的眼界才会变开阔,压力和焦虑感才会减缓,人也才能变得更自由。

当然,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职场是获取工作能力、人生经验以及各种知识的好学校。虽然辞职了,但惠美子对公司的栽培充满感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答公司的恩情。

稻垣惠美子

近30年的职场经历,使她抱着一种人生大于职场工作的观点,重新定义工作应该是让他人获得快乐并得到满足的事情。

其实在日本,并不是只有在职场工作的人在支撑这个国家,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老人及孩童等,他们都有出力,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尊重各个阶层及各种人群的付出,才是一个健康而有序的社会。人都会生病或老去,我们不该太过突出一类人的努力而忽视另外一类人的付出。

譬如像日本社会对家庭主妇的尊重,就比我们国家很多人看待家庭主妇这个角色,要全面和宽容,她们在经济上得到的支持也更多。

对于金钱的观念

辞职后,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了,人自然会焦虑,但既然选择了辞职,就必须要承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变化。

在人们的认识中,有钱就会幸福,反之则不幸。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金钱这个东西似乎并不那么单纯,有时候挺别扭,挺复杂的。

越是想要很多钱的人,偏偏越没有钱,即使一下子有了钱,钱也会离你而去,因为很快就会花光。反之,对钱抱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似乎金钱却离你越来越近,而且久久不会离去。

对惠美子来说,金钱就像一个永远的谜题,看着明白,实则不然。

决定从公司辞职以后,惠美子集中请了自进入公司以来从未有过的带薪休假,在国外待了很长时间,圆了以前的梦想!

25天!这种长期休假对于日本的工薪阶层来说,简直是梦想中的梦想。

惠美子也将此前所赚的钱狠狠地、爽快地砸在了这最后的享受上。

稻垣惠美子展示新书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她觉得有意思,反而在社交平台上写旅游日记,让她找到了很多快乐。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并得到网友反馈,这个事情才是真正有意思。

明明不赚钱的事情,却让人沉浸其中,甚至比在公司时更勤奋,对惠美子来说,这似乎才是旅游带给她的真正收获。

当然,惠美子后来出书了,出名了,赚钱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了。

对于工作的看法

由于以前在媒体的工作性质,使惠美子具有很强的文字写作功底,但最重要的是,写作是她喜欢的事情。不用任何人督促,她也能持续下去。

当然,并非只有写作一条路可走,惠美子也设想过,可以成为一个“做饭阿姨”。她非常喜欢烹饪,既能满足“做饭的欲望”,又可以帮到需要的人。

还可以当个木匠,改造废旧房子,日本很需要这种人,自己也不会为房租发愁了。

因为喜欢老人,还可以尝试做一下有关护理的工作。还因为钟爱日本酒,也想做一下餐馆的烫酒师。还有还有……

总之,一旦有了为兴趣而工作的想法,并不愁没有事情可做。

在做了自由写作者之后,身份的转换让她也切身体会到自由撰稿人赚钱的辛苦,并反省自己以前是如何“压榨”他们的。

这样的反思会让人体谅各种人生的不易和艰辛,自然而然怀有一颗慈悲之心。

日剧《新闻记者》

直面生死问题

生老病死,这是人人都逃不过的规律。

如果生病了,该如何治疗,到什么程度?又该如何迎接死亡?

这些都是惠美子辞职后需要直面的问题,其实,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要直面生死这个问题。

不把自己的生命与健康完全押在某一个“赌注”上,现在就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死亡方式。

就像惠美子所说,这件事既不悲伤也不沉重。感觉这件事定了,人生便定了。

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人生一些事情,再怎么不愿意,都躲不过,那就坦然面对。

的确,感觉生命的逐日衰退,这对任何人都是挺残酷的一件事。50岁,正处于似老未老的年纪,应该可以看开很多事了,其中看淡生死,便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理关口。

所以惠美子在50岁辞职这件事,并不特别奇怪。近30年的惯性生活使她并没有机会体验另一种生活,这对一个思想丰富、情感充沛的人来说,总是一件遗憾的事。

她迫不及待地打破了自己的生活常规和惯性,去尝试一种不同以往的,哪怕“没钱也开心的生活方式”,因为她要的是内心世界真正的自由。

当然,惠美子在50岁辞职去开创人生新篇章的故事,不一定适合很多人,她只是让我们看到尝试其它生活的可能性,它既不悲壮,也不悲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