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真是一个神奇的巧合,1949年至2020年,恰好也是71年

文/品论社

公元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割据东南七十一年的吴越王钱俶入朝觐见宋太宗,呈上表章献纳所辖疆土十三州一军归宋,太宗赵光义欣然接受,赐诏嘉纳,封钱氏为淮海国王。

识时务者为俊杰,同一年(公元978年)的早些时间,另一个割据小政权,割据福建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也早已经奉上《纳地表》,将其统辖的泉州、漳州两郡及以下一十四县尽数奉上,结束了十余年的割据。

次年,北宋一鼓作气,攻灭北方通辽抗宋的北汉,至此,北宋统一中国。

割据东南七十一年之久的吴越国,为何就甘心不战而降,拱手祖辈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土地呢?

深究其原因,钱氏甘心纳土归降,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原因。

吴越国的往事要从钱俶之祖、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说起。

钱镠生于晚唐,年轻时跟随唐末藩镇董昌为副将,在东征西讨中一步步壮大自身势力,之后董昌据越州自立为帝,钱镠起兵讨伐,攻破越州,俘获董昌。

平定董昌之乱后的钱镠,顺势接管了董昌原有的地盘,占据杭、越两州,控制江浙地区,形成割据势力,到唐灭亡时,钱镠已经尽据以杭州为中心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建立吴越国割据政权。

吴越国地处东南沿海,虽然繁华富庶,但毕竟辖土狭小,国力薄弱,因此钱镠自始至终坚持“度德量力,善事中原”的战略方针,教诫子孙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

唐室灭亡之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中原政权先后建立,割据一方的钱镠始终没有僭越称帝,而是尊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乃至之后的北宋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实际上,钱氏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除了名义上奉五代中原政权为正朔之外,吴越国的割据性质与前蜀、后蜀、南汉、南唐等称帝的割据政权无异。

钱镠死后,其子钱元瓘、其孙钱佐、钱倧、钱俶先后继位,均谨遵钱镠“尊崇中原”的遗训,对内休养生息、兴建水利、灌溉农桑,对外善事中原、休兵止戈、避免战争,吴越虽是割据政权,却也算得上是当时中国少有的一方净土。

到了钱俶当政时,中原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后周王朝建立,郭威、柴荣两代皇帝励精图治、苦心经营,东征西讨收复大片疆土,隐隐有一统天下之势,虽最终功亏一篑,却为北宋的最终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开启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征程,先后攻灭并吞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

到了公元975年,天下就只剩下东南的吴越国、清源军、北汉等三个实力较弱的割据政权了。

大势已去,吴越王钱俶毅然决定纳土归宋,结束了祖孙三代五王长达七十一年的割据。

其实,与其说钱俶归宋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不如说他是形势所逼,无可奈何。

当时北宋国力之强盛,已远非吴越这个偏据一方的小政权可能抵抗的,北宋收复了大半个中国,声威之盛,兵力之强,人心之所向,远胜吴越。

吴越若要抵抗,无异于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螳臂当车,其道之绝也。实力悬殊,是钱俶纳土归宋的客观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而“度德量力,善事中原”的钱氏祖训则是钱俶最终放弃武力抵抗的主观意愿,毕竟在钱氏割据东南这七十一年里,吴越自始至终对中原王朝谨守臣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吴越纳土归宋只是完成了法理上的回归。

更何况,天下苦分崩离析久矣,国家统一是众望所归。

七十一年,真是个神奇的巧合,907年至978年是七十一年,1949年至2020年,恰好也是七十一年,一千多年前识时务的钱氏选择放弃割据,纳土归宋。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与祖国分离七十一年的东南宝岛也是时候归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