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但正三观,还能求勾搭 | 广场舞极简史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

    郭沫若先生,

    曾通过研究甲骨文发现,

    "巫"和"舞"是一个意思。

    ”巫者,舞也。“

    舞蹈,

    是自人类诞生开始,

    便有的一种艺术形态。

    今天,

    风物君来跟你聊聊,

    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

    是怎么来的。


    远古时期,

    集体舞用于祭祀较多。

    原始先民击退野兽的进攻后,

    一些有血缘关系的人,

    聚集在一片空地庆祝。

    若出现了天灾人祸

    或要预卜事情的吉凶,

    则几乎整个部族的人

    都在图腾物前的空地上,

    顶礼膜拜、

    呼号舞动,

    这些都是广场舞蹈的雏形。

    1985年出土的陶片,广东原始社会中先民庆祝农业丰收的舞蹈活动

    到原始公社后期,

    即尧、舜、禹时代,

    集体舞有了较大的变化,

    人们更加注重动作的丰富性,

    伴奏上添加了简单的旋律,

    服饰也从自然物的随意遮盖

    变为了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特别自夏启时起,

    出现了专门为奴隶主创造的

    大型表演性广场舞蹈艺术,

    此时的“广场舞蹈”

    具有自娱与娱人的功能。

    而什么是广场舞?

    它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

    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

    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

    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

    广场舞,

    早期原是牵系鬼神祖宗、国家大业的事,

    而如今的广场舞,

    却是从有着公共政治话语的舞蹈演变出来.

    如果从这个源流开看,

    远古的广场舞,

    与当代的广场舞的起源,

    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到了近代

    1942 年,

    受新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秧歌运动

    陕甘宁边区掀起了一股热潮,

    此时的秧歌舞也真正得到快速的发展。

    新秧歌舞

    溶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

    属于一种新型且小型的广场剧

    秧歌舞的兴起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

    人们思想的解放,

    它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群众文化的新天地。

    中国最早的广场舞,

    一只陕北秧歌队

    1943年,

    为了确立为战争,

    为生产及教育服务的总方针。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

    中共中央发起了新秧歌运动

    对民间旧的秧歌队进行了改造,

    以此作为政府动员的工具。

    发挥着正三观、涨节操的作用。

    1943年春节

    秧歌闹得热火朝天,

    涌现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

    如"鲁艺"的《兄妹开荒》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

    街道、广场上

    处处都是官方组织的秧歌舞。

    中国的各种改造,

    跃进等社会运动,

    也都是在秧歌舞渲染的

    喜大普奔的气氛中进行的。

    1960-1970年间,

    秧歌舞变成了忠字舞

    流行于文革高潮期,

    其功能、形式特征

    与 “语录操”相似,

    是中国文革时期

    用于广场或游行的队列

    行进间的群众舞蹈,

    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那会儿的文艺青年,

    都以会跳秧歌舞为荣。

    就跟现在会两下街舞似的。

    在广场上、大街上,操场上,

    革命群众屁颠屁颠地跳着忠字舞,

    以表示他们对革命及其领袖的忠诚。

    跳舞时,

    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

    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由于忠字舞简单易学,

    革命群众们没事儿就来两步。

    据说在沈阳火车站,

    曾发生过不会跳“忠字舞”者

    被阻拦上火车的事。

    文革后,

    邓小平时代,

    全面清算文革,

    忠字舞作为时代的产物,

    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笑料,

    九大以后渐趋衰微。

    1978年改革开放后,

    第一年的除夕夜

    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

    第一次出现了消失多年的交谊舞,

    针对 “封资修”十几年的

     “舞禁”从此解除

    改革开放前,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很多年轻人

    没有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交谊舞的盛行

    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因此

    这个时期的交谊舞

    也具备了一定的婚介功能。

    到了1980年代,

    中国的公共场所自发地

    出现了交际舞、迪斯科等

    高大上的舞会,

    但很快就被政府

    以资产阶级颓废文化为由禁掉了。

    公园、广场,街巷等公共场所,

    大妈们销魂的舞姿从此一去不复返。

    1990年代,

    由于“气功”被禁

    社会上出现了

    一大波出于闲散状态的中老年人,

    他们有着强烈的勾搭

    求勾搭的欲望,

    却只拥有数量有限的社交途径,

    由于“广场舞”成本低廉、灵活易学,

    适合集体参与,

    一跃成为城镇中老年人

    怒刷存在感的不二选择。

    进入21世纪,

    随着“创文创卫活动”的开展,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广场舞在祖国

    可谓是规模壮大

    遍地开花。

    大妈们在空旷的广场里,

    开着高音喇叭摇摆,

    听着网络歌曲摇曳,

    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甚至把广场舞,

    搬到了世界各地。

    中国大妈在法国罗浮宫跳广场舞

    中国大妈在莫斯科红场跳广场舞

    现代的广场健身秧歌

    与 40 年代的传统秧歌

    存在一定的区别,

    传统的秧歌舞

    大部分有融入戏剧的形式,

    有唱、有跳,

    现代的广场健身秧歌舞

    更加注重其健身性,

    主要的在音乐的伴奏下

    以舞蹈动作为主。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tips:

    广场舞最重要的是

    ——动作标准、

    表情丰富。

    广场舞神曲有,《套马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