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娃学这学那,结果吃力不讨好?!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每天8:30准时推送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陪你吃早饭

Dr Bing  |  鸡娃

现在的娃,谁家不是琴棋书画语数英兴趣班齐齐上阵。娃放学后不是在上兴趣班,就是去上兴趣班的路上。

为啥有些娃上个兴趣班叫苦连天,闹得鸡飞狗跳?有些娃却乐呵呵地主动要求爸妈报N个兴趣班?

今天我Bing就给大家扒一扒,到底要不要逼娃上个兴趣班,兴趣班里面有些啥道道。

兴趣班虐我千百遍

我待它如初恋

说到兴趣班的话题,大家都贼拉有料!

首先,就是对被逼着上兴趣班明确拒绝的吐槽,果断占据了浩浩荡荡的舆论先锋军啊!

先不说你们怎么虐娃,就想想小时候你们父母怎么虐的你们,大概三天三夜也回忆不完

有网友“大娃”是这么说的:

一说到这事儿,我就TM的难受啊!

小的时候,我妈问我:“你想学吉他还是钢琴呀?”没有什么都不学这个选项吗?我:“那我学钢琴吧。”

我妈:“这可是你自己选的,你别后悔啊!”

什么鬼?于是现在看着练吉他的同学,留个长头发,坐在操场中间,弹着吉他唱个民谣,小姐姐们就嗷嗷叫着往上扑:“哇!好帅!我要嫁给他!”

可我呢?好不容易有架钢琴想给小姐姐秀一下,可特么小姐姐弹得比我还好,我真的是惊呆了啊!小姐姐弹完淡淡的甩我一眼:“滚。”

然后我妈又问我:“身体太差,得学个体育项目。想学篮球还是武术呀?”每一个小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我:“教练,我想~学武术吧!”

于是,现在看着篮球boy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随便一招灌篮就能让小姐姐们激动的嗷嗷叫:“哇!好酷!我要嫁给他!”

我只有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哭出声。默默拭去眼角的泪水,并来了一招夜战八方藏刀式,小姐姐们看到了:“神经病。滚。”

后来,我妈又问我:“你想学国画还是油画呀?”我:“国粹需要传承!我学国画吧。”

现在,看着其他学素描油画的同学,随便给女生画几张画像,女生们就美的嗷嗷叫:“诶呀~画的好像!好喜欢!我要嫁给他!”

小姐姐:“诶,你不是也会画画吗?”

我:“打扰了,我只会画山水。”

小姐姐:“滚。”

最后,我妈问我:“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提升你的气质,所以你想学围棋还是书法呀?”

“我~都不想学。”

“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那就两样都学吧!”

于是看着现在会打麻将的男生,陪着女生去宾馆通宵打麻将,我的眼中,流出了悔恨的泪水:“小姐姐,下围棋吗。”

“滚。”

你说我妈逼我报那么多兴趣班不是浪费时间浪费钱吗?

吐槽派们对兴趣班可谓是深恶痛绝了。

除了吐槽派,还有一类就是感恩派了。爸妈逼上兴趣班,逼的好逼的对,光荣伟大正确!感谢爸妈当年逼迫之恩!

前一阵子《向往的生活》中有一集的内容被刷屏了。那一集是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综艺首秀。

吕思清拉完琴,所有人都哗哗地感动。王迅说,我也特别喜欢小提琴,特别爱。但是几十年没碰了。他试着拉了拉,比起吕思清拉的,嗯,确实有点一言难尽。

然后他说 :“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我妈那时候工资一个月18元,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才买了一把小提琴。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

再后来特别后悔,当时坚持一下吧,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这时候,一众在镜头前舞台上活蹦乱跳的明星,突然都开始后悔自己没才艺了。何老师说:

Angelababy说:

吕思清走后,Angelababy又采访了同样会拉小提琴的刘宪华:“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去参加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非常非常感谢。

最后,Angelababy叹了口气,画外音说:当初为什么没人逼我?

这期综艺节目因为“逼娃上兴趣班”的话题,意外上了热搜。

网友呼啦啦一片开始觉得觉得娃子还是应该逼一把的啊,不逼怎么能成才?

所以,这两派人都很有自己的道理。

吐槽派的觉得:学那些劳什子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有个毛用?纯粹吃力不讨好。

感恩派的觉得:还是逼一下吧,将来会孩子会感谢你的。

那么当孩子长大了,开始主导自己的生活时,他们到底会怎么看待这段经历呢?

养娃是一场不能NG的电影拍摄,我们不知道现在的决定会在十几二十年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只能凭借自身有限的学识与经历来导演孩子前半段的人生。

我们当父母的,蒸的很艰难啊,今天你逼娃一下,娃可能怨你;你不逼娃,娃可能恨你。这这这到头来左右都要挨骂?光想着让我们父母承担责任,这个锅我们当父母的也不想背啊!

其实也不用担心,既然是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有数据给你答案!

不用搞抓周迷信那一套,有机构专门抽取上千个样本做了详细的数据调查,咱就来看看大数据怎么说

第一个问题:上兴趣班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感谢父母吗?

看结论,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感谢父母的。这个数据不好不坏吧,看来大部分小兔崽子们还是有良心讲道理的。

但是给这个问题加上一个条件:孩子上兴趣班,如果是被父母逼着去的,答案就有些微妙滴变化了。

“初期被父母逼迫”的回答中,略有不满的人数上升比较多,比例占到了近三成。

如果是全程都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十分不满”的比例就大大地飙升了,也就是说,整个不满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了。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是:上兴趣班的孩子大部分还是感谢父母的。但是被逼着上兴趣班的,负面情绪就占了上风。

看来看去,貌似逼娃还是不可取对吗?但是孩子对父母评价肯定不仅仅是父母逼没逼他们这么简单,而是多方因素导致的。所以——

第二个问题是,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成年后对父母的评价呢?

大家可以看看数据,调查主要是根据这下面这8种因素展开的:兴趣班选择、半途而废情况、兴趣变化、父母态度变化、父母前期态度、父母后期态度、技能水平变化。

▲上表中Pearson相关系数越大说明因素之间相关性越高,带**说明两者显著相关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成年后感谢父母的评价与孩子兴趣变化、技能水平变化、父母后期态度、半途而废情况都是有关系的。

2)兴趣班类型的选择不影响最终孩子的态度,所以不用纠结学乐器还是学美术啦,娃喜欢就好。

3)感兴趣程度提高、技能水平提高、没有半途而废、后期得到了家长更多尊重的孩子更容易成年后感谢父母。

4)前期父母态度更尊重孩子意见,前期孩子兴趣更容易较高;后期孩子兴趣不易受到其他变量影响。

有点复杂是吗?我再来简单总结一下:孩子成年后是不是感谢父母,还要看这个兴趣班本身上的有没有收获、父母逼迫的时机对不对等等。

如果没有收获还硬逼,娃就容易逆反;如果有收获,调动兴趣+充分尊重+对的时机逼一把,娃是不会怨你滴。

所以,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一旦发现娃是个不错的苗子(有天赋),就多鼓励、多支持,坚持把兴趣培养成一技之长,让娃能有所收获,这样他们长大自然也就会感谢你啦。

其实,我Bing的感觉是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了。

给娃报个班,试完课,家长说:我回去问问娃喜不喜欢;

上了幼儿园,因为娃不喜欢,就经常晚来早走

老师反应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家长说:好的,我回家和娃谈一下,看他喜欢什么方式。

中国家长从过去千百年来对孩子的不尊重、礼教,到现在能平等对话,这本来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但是有时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现在很多父母的“尊重”已经成了“尊从”。

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喜欢的事辣么多,能不能啥都不做?

小的时候觉得兴趣班老师要求太严了,不喜欢,可以选择不上。那长大以后觉得领导太不近人情了,我不喜欢;同事总是针对我,我不喜欢,能不能不去上班呢?

那些你不喜欢的东西,往往都更需要费时费力,需要规范,需要自制。

技能很重要,而且无论什么技能,都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反反复复的训练才能有所成就,即便是再有兴趣的事儿,也都一定有这个辛苦的、难以坚持的阶段。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更快地成长,更多地收获。

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动不动就说:“北鼻,你不喜欢就不做哦。”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意识,将来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会逃避。 

不过,既然要逼,应该怎么逼呢?这里面一定是有方法!不能硬逼!

比如刘宪华父母的办法就是带他参加比赛,让他通过登台比赛获得自信,最终尝到了学小提琴的甜头,自然也就愿意坚持了。

所以,我还是建议要多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如果随意放弃,孩子就难以体会到成就感,动力不足,没有动力就更不想努力,于是陷入恶性循环的死结。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但是也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要让孩子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Bing总结:

结合大数据报告的结论和俺bing自己的想法,对于兴趣班,我bing的观点是:

1)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原则——上兴趣班一定是好事!总比在家看电视强吧。

2)其次,兴趣班,关键就在兴趣二字,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娃,引导他们发现兴趣,找到爱好。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娃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3)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兴趣班,逼娃一把是可以的。别用不喜欢当理由,还是尽量帮助他们坚持下去。

氮素这里要强调,逼娃的办法有很多哈,不是让你们拿皮带抽娃,要讲计谋啊朋友们,同时也要让他们感觉自己被尊重。

4)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尝到好处,父母做工作就会很容易啦。而且获得了技能提升,长大以后他们会感谢你。

5)中途娃想放弃,当父母的要不要强迫,还是看娃的情况如何。如果娃兴趣在提高,技能在增强,那就尽可能滴坚持吧!不要让他半途而废!

如果各方各面娃都觉得没有收获,反而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实在没有成果,那就佛系一点算了吧。

最后,我想说,作为父母你的态度是影响他能否坚持一个兴趣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孩子的人生终归是他们自己的啊!

太重鸡不动的,不如放了娃,换条路走试试,也许会有别的收获。

调查数据来源:IBM SPSS、IBM BigInsight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