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论治热痰饮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论曰:“前人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事实上温药和之,只适用于脾肾阳虚,水停肠胃之痰饮,并非治一切痰饮的原则。痰饮病,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烟,就知属寒痰;患者眼泡暗黑,知属热痰;患者四肢多痿痹,屈伸不自如,知属风痰;如上及于目、下至于肠的,为痰饮之所及;咳引胁下痛的,为悬饮之象征;水行遍体四肢的,是溢饮之见证;上及头目眩冒,证见胸膈支满不得卧的,则为支饮之现象;胸胁及背下至四肢历节痛的,为留饮之病况;平素喘咳,发则影响腰背身目的,为伏饮之症候。其主要区别,素盛今瘐,为痰饮之特点;痛限胁下,为悬饮之独有;身体痛重,属溢饮之范畴;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之大要;背冷如掌大,为留饮之确证,发则身泣出,为伏饮之 。溢饮表邪重者,用小青龙法,此是汗法,不是和法。支饮腹满,内饮结实,用厚相大黄汤,此是下法,不是和法。悬饮胁痛,咳唾短气,脉沉弦有力,饮结在里,用十枣汤;留饮欲去,自利反快,虽利续坚满,用甘遂半夏汤,以上为攻逐水饮法,不是和法。痰饮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用已椒苈黄丸,此是凉药,不是温药,是前后分消法,不是温药和之之法。” 程门雪先生论热饮甚详:“ 饮病大别,只有寒热二种。寒饮易知,热饮难晓。姑先言其热者。热饮有二:有新病即热者,有久而化热者,久者易知,新者难晓,更先辨其新者。饮停于上,则为支满;热伏于中,则为烦燥。热则作渴,饮则作呕;热则津不行而口舌干燥,饮则水内留而咳逆喘息。验之于舌:舌边尖红绛者,热也;中厚白腻者,饮也。参之于脉:脉紧者,饮也;脉浮数者热也。此饮病新起即热之症状也。既见饮证,又见热象,即当从热饮取法立治。若徒守温和成法,未有不偾事者。治饮宜温,治热宜清。饮自热来,当清其热;饮从外入,当祛其邪。惟是饮停未久,犹是清稀之水,未成坚结之形,一切峻攻,均难取法。欲求正鹄,其惟小青龙汤加石膏一方乎?水停心下,故用青龙;热在胃中,故加石膏。由此推之,则知大青龙之治溢饮,亦热饮也。水停心下,故宜温散;水溢皮肤,则宜发汗。饮多于热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热多于饮者,用越婢加半夏汤,热虽同而热之轻重不同也。体虚者,清热化饮之中须顾其虚,木防已汤;体实者,清热化饮之中兼治其实,厚朴麻黄汤,热虽同而体之虚实不同也。此饮病初起即热之治法也。若内热不清,外饮不去,热煅其饮,饮从热化,由清稀而变为粘腻,由支满而浸成坚癖,饮热团结,合而不分,饮即热,热即饮,热非徒用寒凉所能清,饮非另用辛温所能化,又当峻用苦辛寒泄之品,去其坚,破其结。其停结之处,胁下为最多。喘急甚者,皂荚丸涤之,葶苈泻肺汤泄之;痛甚者,十枣汤、控涎丹逐之。停于胸者则胸满,厚朴大黄汤主之;蓄于肠者则肠鸣,已椒苈黄丸主之;已行复结,心下坚满,甘遂半夏汤导之;流于四肢,筋骨楚者,指迷茯苓丸消之;结于六腑久而不化者,礞石滚痰丸泻之;若目痛如欲脱出,心烦如啖韭蒜,日夜隐已不得卧,支满咳喘无已时,痰如稠糖,粘手不脱,一切丸治均不见效者,惟有皂荚丸一方可服,在上者吐,在下者泻,痰实一去,即有生机。其体虚者可以补正之药相间而用。丸以治痰,汤以扶元。其用有二:一为汤丸同服者,久虚之人,胃弱不能行药,每用攻而不动者,一得扶正气之药,则药性大行,攻力反大。若以为补正可以缓攻药之性而偶用之,则效果每出乎意料之外矣。一为汤丸分服者,如上午丸,下午汤;今日丸,明日汤;甚或数日汤补,一日丸攻;数日丸攻,一日汤补,当以人之体格虚实为之。” 裘渍然老师深明此理,观其论“治痰饮以寒凉”文中说:“治一痰饮患者已服药数百剂,西药亦服遍而未效,裘老用葶苈汤,射干麻黄汤,三子,平陈,指迷茯苓,滚痰,涤痰不效,后用控涎,十枣也未效,不得已处以黄芩生地各一两,龙胆草五钱,二剂竟奏意外之功,又服数剂而瘳。该病系属痰饮,又无明显热象,“温药和之”,为医界公认的治法,然而攻逐蠲饮,温肺化痰,理气降逆之剂叠进而无寸效,最后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这已不是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经年不愈的沉疴。这种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处方的不易,医生真是“可为而不可为”。又说:我过去治过不少哮喘病,有的是风寒上束,痰饮内阻;也有寒包热的,有痰饮阻肺,气阴两伤的,有上实下虚的,有肺脾同病的,用相应的治疗,一般都可得到缓解和痊愈。但是遇到有些明显是寒饮的病,症见咳唾稀涎,喘逆不平,痰鸣如吼,形寒怯冷,苔白滑,脉沉弦,口不渴,胸脘窒闷等。宣肺降气,温肺化饮,通阳散寒,应该说是正规的治法,然而对于某些病人,用上述药物,却毫无效果,后竟用大剂量石膏,黄芩,知母,桑皮,合欢皮,芦茅根,凌宵花等药奏功。我执行医术已过半个世纪,类似这种情况所见实多,渐渐体会到治疗疾病,既要不离于法,又要不拘于法,因为医理很难而用法每可变,只有懂得法无常法和常法非法这个深刻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治病方法的真髓。“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知道人体内和自然界的未知数还很多,岂可以几种习用的方法以应万变的病证,而如果以几张现成的方剂应付病家,却认为已尽中医之道者,恐难免管窥蟊测之诮。” 按:程老之论热饮甚这精僻,裘老此论可为行医五十余年之心得总结,实为可贵。 我在临床遇此类患者,往往细询其用药史,有二类病人皆为棘手,往往辞不治。一类为常服氨茶碱,麻黄素,尤其是“百喘朋”片者,二类为常服扑尔敏,克喘素,特别是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类,患者常服以求效,不知毒性累积之副作用,久之又产生耐药性,以致不可救药。我曾询哮喘患者服百喘朋片,其每服二片而能喘止睡好,不服则不行。我曾试服二片百喘朋片,服后一夜心如掀,肺如捣,痛苦不可名状。而观哮喘患者服后无事反而能止喘之效,一日不服则痛苦不能忍受,停药则痰喘依旧之象,则西药不能治本明矣。服激素常期以至一日不服则动也不能动者,此二类咳喘患者均要辞之不治。此二类患者服用西药服惯了,用中药不可能马上见效,一停药则发作,需特别慎重,以免招来麻烦。 忆1985年治一董姓老者,六十多岁,咳喘不能平卧,吐稠痰粘,喘则张口抬肩,动则气促心悸,病已十多年,常服数种西药维持,仍不断发作,其服有氨茶碱,土霉素,安乃近,扑尔敏,痰咳净,百喘朋等片。劝其服用中药,其家人说已服过几百剂中药了,还是不能停此数种西药,不断发作,发作时必须加用大量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之针剂输液数天方能缓解。此次又发作十分严重,病人不愿服中药了,去其家出诊,看其在床上似趴非趴,张口抬肩,喘促声喉鸣声十分明显,询其症状不能答,察其舌紫苔厚滑腻,脉滑大而硬,对其家人说此症常服西药特别是百喘朋片,其它的药物很难见效,现在病人是顽痰痼疾,只能想办法控制症状,然后再慢慢想办法。记起近阅《中西医结合杂志》,上载一方,是用西药654—2注射液,取两侧定喘穴注射,每穴十毫克,当即与患者注射,针未取出,患者喘促已止,说我可好了也,早知你有此办法,早请你来早好了,这个罪实在受不了。告知这只是暂时控制发作而已,病根未除,若要根治还需从中药上想办法,其家人与患者均表示同意。第二天又行一次穴位局部注射,发作缓解下来。嘱病人常服之西药不可突然停服,先仍服维持量,等中药显效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服。后处以麻杏二三汤加味再加射干,间断服用皂角丸,痰涎减少后停服之。合并服用西药至二月余方始停服 此病之中西结合可谓数方并用的兼备法也。治此类重症咳喘病人,临证务须细询其原来用药情况及以病史,以便诊断用药处方。患者服用止喘类,消炎抗菌,激素类药有效以致患者自行购买长期服用,临证时一般用药很难取效,实乃无可奈何之事也。 又按: 此病之中西结合可谓数方并用的兼备法也。治此类重症咳喘病人,临证务须细询其原来用药情况及以病史,以便诊断用药处方。患者服用止喘类,消炎抗菌,激素类药有效以致患者自行购买长期服用,临证时一般用药很难取效,实乃无可奈何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