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中国5A景区—河南龙门石窟28摩崖三佛龛(上)
大家好,我是洛阳阿熊,欢迎你来洛阳旅游,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让您对洛阳这座城市和他的历史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上期节目,我们讲述了龙门石窟的敬善寺,今天我们接着讲述龙门石窟的摩崖三佛龛。
摩崖三佛龛。是一个依山凿石敞开式的露天造像龛。
它雕凿于武则天时期,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佛结迦而坐。这种造像组合在我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整座佛龛给人的印响似乎是尚未完工,除本尊弥勒佛之外,其他六尊都只雕出了身躯,有的已磨光,有的仅呈半成品,有的才凿出石胎便中途废弃。
没有完工的造像也许是一种缺憾的艺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背后的历史也更耐人寻味。
通常佛教中的“三世佛”都是以释迦牟尼居中,而这里却成了弥勒佛。另外,一般主佛两侧都是胁侍菩萨,而这里却成了两尊立佛。以佛为胁侍的造像是十分罕见的,在这里显然是为了更加突出主佛弥勒的权威,这种造像安排即使在龙门石窟也是绝无仅有。
在佛教中,“三世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其中,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据《弥勒下生经》讲,弥勒只是居住在兜率天宫修行的第十二位菩萨,他将在未来世界里成佛,然后降临人间,接替释迦牟尼继续在人间宣扬佛法。一般雕像中,弥勒作为菩萨的形象进行雕刻和供奉。但是,在这里,弥勒居中,似乎是在表示,他已修业期满,离开兜率天降临人间,取代了释迦牟尼的位置,成为主宰当今世界的佛了——如果我们联系到当年唐王朝宫廷演变的历史,微妙便突显起来。当时,正是武则天公开宣扬自己就是当今的弥勒,并取代了唐朝李家的位置,自己做起了皇帝。
武则天是我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在“革唐命称武周”的过程中,显现了颇具胆略的远见卓识。她14岁入宫,封为才人,贞观末年,唐太宗李世民病笃,问武则天他死后有什么打算,武则天答道:“削发为尼,以报天恩于万一”,使得崇佛的唐太宗打消了要她殉葬的念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去世,武则天被送往长安感业寺出家,一下从宠妃沦为僧尼,青灯古佛,使她参透了政治与宗教的微妙关系,当高宗李治继位把她接回宫中后,笃信佛教的武则天就充分利用佛教为自己鸣锣开道,一步步叩启通往最高权力的大门——其中宣称自己是弥勒化生,利用佛教中弥勒未来佛的故事,为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制造舆论,就是其得意之作。
她借助佛教的宣传,引来了一片“改国号为周”的呼声,最后迫使唐睿宗李旦退位,改国号为武周,从而当上了“金轮圣神皇帝”。
在摩崖三佛龛中,弥勒佛降世,取代了释迦牟尼佛,与她登上皇帝宝座配合的就是如此默契——除了摩崖三佛龛,在龙门石窟你还将看到众多以弥勒佛为主佛的佛龛、石窟,它们成了武则天时期石窟造像的一个典型特征。
公元690年左右,这一年武则天80岁,洛阳皇宫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神龙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人们也不再崇信弥勒佛下世的传说,人去台空,这里也就剩下了一片未完工的毛坯石像,任凭风雨的侵蚀,供来来往往的游人指点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