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关于软、硬笔的笔性和线条造型的思考

原创翰墨书道2019-04-28 00:22:06

关于软、硬笔的笔性和线条造型的思考/陈风

硬笔书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具有审美内容的文字造型,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象我们祖先用铜刀、石刀作硬笔工具契写的甲骨文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就现有的书法研究状况来看,它比毛笔书法还早;说它年轻,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新的意义上的书法艺术门类,还是近几年的事。它毕竞还是从传统书法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带有母体的胎迹。同时,它又是它自己,身上存在着有别于母体的气质。这些主要表现在笔性和线条造型上。

本文试图从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笔性和线条造型的比较中,探讨硬笔书法的一些特点。

书法是用汉字的点线组合来抒情达意的造型艺术。书法中的“点”实质上是运行距离极短的“线”,所以书法也是一种线条造型艺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定义。在硬笔书法提出前,这个定义也是毛笔书法的定义,因为那时指的书法就是毛笔书法。而现在,书法既然包括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这就有必要分细点了。我在这里之所以丢开正题,要先把书法、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三者的关系搞清楚,是便于下面正题的探讨。

从一般的书法定义中,我们可以根据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在使用工具上的不同引伸出它们各自的定义;毛笔书法是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线条造型艺术;硬笔书法是以硬笔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线条造型艺术。我们将二者作ー一比较,可以看出:

(1)“以汉字为书写对象”,这一点两者完全一致;

(2)两者书写工具一一笔不同:(两者同属线条造型艺术,但由于书写工具的不同,造成两者线条造型的差异性。

(1)是它们的共同点,这里没有必要闻述。(2)是它们的不同点,不同在哪里,这是需要搞清楚的。(3)是它们的异同点,异在哪里?同在哪里?这是需要弄明白的。如果能把(2)和(3)的问题弄清楚,那么可以说,我们对硬笔书法的理解就深了一层。

下面我就试着谈谈(2)和(3)的问题,即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笔性和线条造型问题。

我们知道,毛笔是通过集成圆锥体的动物毛(鸡、羊、狼、兔毛等)直接墨触纸运笔的,而现代硬笔(如钢笔、圆珠笔)则通过墨的缓冲装置(墨胆、墨管之类)使墨缓缓地流注笔尖,经过金属笔尖触纸运笔的。前者笔性软,墨无缓冲装置,耗墨多而快,书写的字相对于硬笔要大;后者笔性硬,墨有缓冲装置,耗墨少而缓,书写的字相对于毛笔要小。这一软一硬,一多一少,一快一缓,大ー小的不同,必然形成两者线条造型上的差异性。

书法的线条造型一般指的是点画的造型和结构的造型。

首先谈谈点画的造型。点画造型在这里指的是点画构成的方法和点画的基本要求。点画离不开用笔,因为富有变化的点画形态,是靠正确、灵活的用笔来完成的。不论何种点画都要经过落笔、行笔、收笔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提按的把握是点画能否生动的关键,刘熙载《艺概》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这说明提按对点画是何等的重要。由于笔性的不同,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在提按上有很大的差异,毛笔书法的点画线条是靠指腕控制笔毫作提按运动来完成,由于笔毫的伸缩性大,就造成了点画线条变化幅度大;而硬笔书法的点画线条,则靠的是笔杆斜倒在虎口内(这里用硬笔中最有代表性的钢笔来说明,用指头控制做轻度的提按运动,使笔尖左右对称的两部分按则开,出墨多;提则合,出墨少。从而出现点画线条轻微粗细变化。很明显毛笔书法的点画线条变化幅度比钢笔书法要大得多。

有许多人认定这是硬笔的局限性,因而硬笔书法就不如毛笔书法了。这样看问题,我认为是简单而片面的,我倒愿意把硬笔书法的这种“局限”看成其有别于毛笔的固有特性我在前面提到过,毛笔书写字大,硬笔书写字小,这也就当然地决定了它们。我在前面提到过,毛笔书写字大,硬笔书写字小,这也就当然地决定了它们的提按幅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点画大小不会相同。硬笔写小字的提按相对于毛笔写大字的提按,确实是不显眼的。但对于只有一平方公分左右的小字来说,这种小幅度的提按就足够了。因为笔的提按对于书法来说,并不是越大越好,它必须是适度的。这个适度只有根据书写字的大小来制定,字大点画大,提按幅度当然应大,字小点画小,提按幅度自然要小。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的提按要求,那要以适应各自书写汉字的大小为适度。如采用硬笔特有的提按去表现毛笔书写的那般大的字,轻微的提按细小的点画当然没有表现力;如果用毛笔丰富的提按去表现硬笔书写的那般小的字,那么,提按再丰富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毛笔不易写小字,硬笔不宜写大字的缘故。所以,毛笔通过提按形成的点画,只能是毛笔书写的提按点画,硬笔通过提按形成的点画,只能是硬笔书法的提按点画。两者通过各自的提按幅度形成的点画不能互换,更不能混为一谈。

其实,两者的这种不同,都是各自的笔墨情趣需要的结果,并不是哪一方的“局限”,因此,硬笔书法在提按上的“局限”应理解为硬笔书法的一个固有特点。

硬笔书法由于工具的固有特性,还使它避兔了书写中带来的一些麻烦。搞毛笔书法的人,常常会为点画未达到立体感的“圆”而苦恼,就是书家也不例外。可硬笔书法在点画上要达到立体感的“圆”,那真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毛笔笔锋是由所谓“千毫”组成,运笔者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偏锋现象。硬笔中的钢笔与圆珠笔就不一样了,钢笔的笔锋只有笔尖对称的二部份;圆珠笔笔锋只是一个四面皆可滚动的圆珠,它们不象毛笔的“千毫”那样难掌握,所以硬笔几乎不存在偏锋问题,只要书写者愿意,点画的立体感“圆”随意可在笔下出现。

再谈结体造型。结体造型主要包括结字造型和章法造型。结字造型指的是一个字中的点画布置。如果每个字中点画的相互配合能够恰到好处,那写成的字一定美观。这是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共同追求的一个境界。结字造型,历代书家都极为重视,他们知道,能在结字上有所突破,这是成为自己书风的重要环节。结字造型规律古人总结过许多,唐代顾询的《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等,他们谈的虽是毛笔书法的结字,但却值得硬笔书法借鉴,而且毛笔书法在结字上的基本要求“点画呼应,重心平稳,形态变化”,同样也应是硬笔书法的结字要领。

那么,硬笔书法在结字造型上是不是没有自己的特点了呢?不是的。我认为硬笔书法在结字上的特点就是,它应该以标准简化汉字为主要书写对象,利用简化汉字的点画布置来进行书法创作。有些人觉得繁体字能使结字安排多变、美观,更具有书法韵味,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审美积累在作怪。我认为,硬笔简化字书法,只要大家致力去实践,它也会作为一种习惯的书法审美观在人们的心目中站住脚的。日本的假名书法结字比我们的简化汉字的结字点画还要少,书写者且能用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趣,难道我们的简化字就不能通过硬笔进入艺术的领域,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审美习惯吗?我们应该在提倡硬笔书法的同时提倡简化字的书法,不但使简化字成为硬笔书法的结字造型艺术特色,并使之影响毛笔书法的结字造型。这样既能造成书法艺术的发展,还会给我国文字规范带来良好的影响。

再谈一下章法造型。章法造型一般指的是整幅作品的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这些部分包括:作品的正文和正文以外的款式(有上款和下款),再加上印章。

使各部分的自身的构成和部分之间的构成有机谐调在一起,这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很灵活的环节。但不管怎么灵活,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在章法造型上都必须自然,和谐、贯气、不论采用何种章法构图,都应力求变化中的平衡和完整,做到浑然一体,情趣两生,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由于毛笔书法和钢笔书法的章法构图在一般情况下有大ー小的差异,从而形成前者章法上的宏大、酒脱和后者章法上的精致、灵巧。宏大洒脱使毛笔书法可以形成少字数的章法造型,即以一个或几个汉字为作品正文,再补之以款式或印章的章法造型。这是硬笔书法所望尘莫及的:精巧灵活,使硬笔书法可以在一般有细格子的十六开信笺里,数页连篇的形成章法造型。这是毛笔书法极难办到的。硬笔书法除了不易表现少数字的章法构图外。其它传统的章法形式基本上可以被它借鉴。

同时,硬笔书法在章法造型上还出现了横写这一新的内容,在章法构件中又多出了格子线条和标点符号。

当然,毛笔书法中也有横写,但它的走向与硬笔书法不同,传统的毛笔书法是从右至左,左右牵带,贯通一气;硬笔书法是从左至右,左右牵带,贯通一气。

硬笔书法章法构件中出现了标点符号。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等。怎样使这些在印刷品中呆板的符号变成硬笔笔下富有情态的点书线条,成为整个章法的有机部分,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在硬笔书法实践中摸索的课题。有人担心标点符号会破坏整个章法,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这点来看,标点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点画线条,完全可以用于书法实践,如果谁有兴趣,也不妨在毛笔书法中试一试。也许别有一番韵致的。

硬笔书法还可以根据各种格子线条作为自己的章法构件。这些格子线条融入章法中,能使作品透出一种清雅明快的气氛,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但是,这里我要提一个问题:硬笔书法作品的格子线条大都采用红色。有些作者在红线条格子作品上下款中盖上一、二印章,这是否适宜呢?我认为画有红色线条的硬笔书法作品是不宜盖朱红印章的。如果在无格子线条的作品上盖上红色印章,印章可以同白纸黑字相得益彰、形成对比,以增加分布点级的美观。而在有红格子线条的作品中,再盖之以红色印章,这样做,印章不但不醒目,反而会在直观中给人以一种零乱感,致使本来已形成的红白黑三色对比美显得不伦不类,整个章法的和谐也被破坏了。所以在已有红格子线条的硬笔书法作品中,应丢掉印章这个章法构件。

上面,笔者在笔性和线条造型上对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做了一番比较,着重谈了一些硬笔书法在线条造型上的特点,认识浅薄,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敬请书法行家不吝赐教指正。

收藏

举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