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内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正确认识暗部颜色,有助于在画面中创造形式、光线、深度的感觉。

暗部的色彩强调透明,没有准确的暗部,就没有明确的亮部。

画面颜色粉、脏,问题都出在暗部。

亮部色彩有问题,往往问题产生在暗部,调整色彩首先要调整暗部。

要养成一种好习惯——画长期作品时,第二天拿起笔,先调整画一遍暗部再转向亮部。

什么才算暗部色彩透明?

画暗部,在颜色运用上要讲究;

简言之,西洋红没有深紫红透明,土红没有熟褐透明,土绿没有翠绿透明;

除透明金土黄外,一般黄色都不透明。

黑色往往不是用在暗部,而是用于亮部。

在写生时,作画的人应首先准确判断光源的来源,如白墙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墙体受光面会呈现出偏橙色/黄色的暖灰效果;

投影部分或暗面,会让人有冷紫灰、冷蓝灰的色彩效果。

暗面在明暗交界处,大部分情况下会表现的更冷,相应的暗面弱化处或者反光处,可能会相对偏暖色。

阴影的表现亦是暗部的主要一部分。

阴影在画面起主导作用的情况可分为以下4种情况:

1、较暗色调的物象固有色。是指物象在较暗光线下,呈现的色彩。

2、亮部色彩的补色,指物象在较明亮光线下呈现出的色彩补色。

3、蓝色以及蓝色所能提供的冷色。

4、反光色。即环境色。

正确油画的绘画步骤:

观察颜色(从暗部开始)——迅速地记录第一印象的感受(大量的中间色及色调)—— 重点深入地刻画(局部加强色彩对比)—— 回到感觉、整体、调整(重点加强黑白灰之效果)

油画选自:弗朗索瓦·布歇

(0)

相关推荐

  • 伦勃朗油画技法分析

    百画苑油画院2020-12-26 17:01:00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 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 ...

  • 【油画棒风景绘画】这样的春天,再不画就来不及了

    ......     11 3-2020 油画棒 Oil painting stick 油画棒是一种油性彩色绘画工具,一般为长10厘米左右的圆柱形或棱柱形.与蜡笔外表相似,但其纸面的附着力.覆盖力更强 ...

  • 郑板桥画竹,把文人画推到极致

    <兰竹菊>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 ...

  • 知“竹”常乐

    文/一叶青荷.张少华  诵/张少华 盛夏午后,信步竹园,举眉遥望,万里晴空,千杆翠竹径旁立,琼节高指九霄云,清风叶上舞,幽林鸟涧鸣. 眼前竹林嫩绿葱倩,小径芳草翠绿芊柔,天地之间千里一色,宛若仙境,人 ...

  • 知竹常乐(二)

    作者:郑永泰 竹子有丛生竹.散生竹和混生竹之分.丛生竹是竹竿根茎部有明显分节,节侧有芽点,可孕育侧芽生出新笋,长成新竿,故其竹竿多聚汇在一起成丛状,如佛肚竹.观音竹等.这种丛生竹可以单竿(丛)移植,如 ...

  • 知竹常乐(三)

    作者:郑永泰 制作竹子盆景,事先要储备素材,可选用小型品种,如佛肚竹.观音竹.黄金竹.紫竹.罗汉竹等,先挑其小株,栽于浅盆,适当控制水肥,使其矮化,作为素材选用或在盆友间转让交换已矮化小株. 竹子盆景 ...

  • 知竹常乐(四)

    作者:郑永泰 竹子盆景之韵味更多的是以竹叶表现,所以必须认真观察自然界中竹叶的姿态,感悟其中的自然韵味.可多看些中国竹画,借鉴竹画一些基本技法,如二叶"人"字.三叶"个& ...

  • 知竹常乐(五)

    作者:郑永泰 竹草类盆景中,竹石是绝配,配石不拘形状.色泽质地,不论高矮,应视构图需要而定,或随缘取材随性创作,既可用瘦.皱.漏.透,清.奇.朴.拙的英德石.太湖石.灵璧石,也可用砂积石.芦管石等进行 ...

  • 红壳雷竹——知“竹”常乐系列(三十七)

    咏竹 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 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 甘为春山化雪涛.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 认识一下 红壳雷竹(Phyllostachys incarnata) 祝愿所有考试的莘莘学子 都 ...

  • 小叶光壳竹——知“竹”常乐系列(三十六)

    新竹 宋·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小叶光壳竹 ( Phyllostachys microphylla) 生于山野 自强不息 竿上有明显的细纵 ...

  • 灰竹——知“竹”常乐系列(三十五)

    驻跸竹坞  其一 清    爱新觉罗·弘历 竹坞覃怀胜,清秋税六骖. 筠篁突淇澳,风景似江南. 引水村舂熟,垂林野实甘. 惟应与休息,循吏孰庞参. 这首诗 是乾隆皇帝南巡 途经我们博爱县(当时属怀庆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