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数道明: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汉方】
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汉方处方例
作者/矢数道明 编译/于天星 王征
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汉方处方为数很多,在此仅举有代表性的几例,论述一下其应用目标。
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半夏6.0,黄芩、人参、大枣、干姜、甘草各3.0,黄连1.0。
以上为1日量,加600毫升的水煎至300毫升,去渣,日服3次,每于饭前1小时温服(以下同此法)。
心下痞满,有饮食停滞感,按之坚硬且有抵抗,呕吐,食欲不振,嗳气,胃内停饮,腹中雷鸣,舌有白苔,口中干热者,可用此方。这些症候就是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除胃内停饮,止呕吐,又可与黄连一起清胃肠之热。人参与干姜增强胃肠功能;大枣、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对急性、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胃酸过多症,胃扩张,消化不良性腹泻,嗳气,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不眠症,产后口腔糜烂,口腔炎等症均可选用。
2.柴胡桂枝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柴胡6.0,半夏4.0,黄芩、人参、大枣、桂枝、芍药各3.0,甘草、生姜各1.5。
本方适用于有胸胁苦满症状、心下部有抵抗压痛、胸壁厚且弹力强,空腹时或食后常发心下部疼痛的患者。若逢吞酸、嘈杂显著时,则再加牡蛎2.0,小茴香1.0;便秘时宜加大黄0.5—1.0。
柴胡与黄芩,主要作用于胸胁部,有消炎、解热、疏通功能;半夏和生姜,则可制止恶心呕吐并增进食欲。人参、大枣能缓和胸胁部之充塞感;芍药、桂枝、甘草可缓腹直肌之挛急、镇疼痛。
根据这些运用目标,本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胆结石,胆囊炎,急性大肠炎,直肠溃疡,神经衰弱,疟疾与肋膜炎等病症。
3.坚中汤(千金方)
半夏、茯苓各5.0,桂枝4.0,芍药、大枣各3.0,干姜2.0,甘草1.0。
本方多用于胃溃疡。适于体力衰弱、心下部紧张感并不显著、较之柴胡桂枝汤证略为轻缓的患者。多主诉空腹时或食后出现心下部楚痛,且有压痛、胃内停饮、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若嘈杂显著,亦可加入吴茱萸0.5,牡蛎2.0。
半夏、茯苓除胃内停饮、止吐、缓解心下痛;桂枝暖胃、增强胃功能;芍药缓解腹直肌拘挛,其与甘草配伍可治腹痛,大枣为佐。
本方多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扩张、胰腺炎、胃酸过多症、胆结石等症。
4.小柴胡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柴胡7.0,半夏5.0,黄芩、大枣、人参、甘草、生姜各3.0(干姜1.0)。
本方专对胸胁苦满症候。胸胁苦满系指左右肋下有抵抗压痛、胁下(特别是右侧)明显胀痛,或自觉胸胁有堵塞、压迫感。多数患者还伴有肝功能障碍。在各种热性病的发展过程中,多表现为少阳病症状。
柴胡与黄芩可消除胸胁炎症、增强肝功能;半夏和生姜制止恶心呕吐;人参、甘草、大枣可改善胃的功能。
本方可以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结核性病症、疟疾、肝炎、胆囊炎、黄疸,并可纠正肝功障碍。对所谓腺病性素质者亦可取本方以改善其体质。
5.大柴胡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柴胡7.0,半夏5.0,生姜4.0(干姜1.5),黄芩、芍药、大枣各3.0,枳实1.0,大黄1.0。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的体质恰成对照,适用大柴胡汤的患者,素质一般强壮,身体结实,全身紧张度较高,肌肉丰满,颚角形方,手指亦粗大有力。这种患者胸胁部及心下部明显紧张,有板硬感。自觉胸胁部有紧张压迫感和痞塞感,便秘,恶心。
柴胡、黄芩可解胸中之热;芍药、枳实能缓心下之急;半夏、生姜镇呕;大黄泻胃肠之热。
根据以上症候,本方可应用在下列各种疾病:胃酸过多症、胃溃疡、胆结石、胆囊炎、炎症性黄疸、肾结石、支气管喘息、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
6.茵陈蒿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茵陈蒿4.0,栀子3.0,大黄1.0-2.0。
本方主要用于炎症性黄疸初期。具有清解郁积于胃肠和肝胆之热的功能。患者的自觉症状,多为上腹部有堵塞感,心下部至胸部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快感。二便不畅。舌有白苔。有黄疸。右肋部有抵抗压痛,肝胆部肿胀。
根据实验,茵陈蒿利胆作用较轻,栀子几乎没有利胆作用,大黄亦仅有一点;但是东京大学千原吴郎先生通过实验证明,此3味药组合之后却表现出显著的利胆作用。证明汉方药合理配伍后会产生方向转移或出现相乘作用。
本方除适用炎症性黄疸之外,还可用于荨麻疹、口腔炎、肾炎、胃炎等疾病。
来源 | 《汉方诊疗百话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