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旸:输在了起跑线上的拉美
马拉多纳的突然离世,让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又一次被人关注。不过,就和每次关注差不多,人们主要就是感叹一番阿根廷和拉丁美洲的“不争气”。阿根廷这个曾经世界前十的国家,现在只能靠马拉多纳来吸引关注。
不仅阿根廷,整个拉丁美洲,除了智利等少数国家,基本都深陷可悲的国家失败,难以自拔。经济低速增长甚至停滞,社会动荡,贫困问题严重。
拉美过去是只和发达国家比较的,当然是一直比不上。近几十年更是无奈地发现,连东亚也比不上了。在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科技水平、社会管理、教育水平等各个方面,拉美都不如东亚国家。巴西虽然号称是“金砖国家”之一,但成色实在不足。
拉美为什么落后?这是经济学长期研究的老问题。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回答。当然,这是个大问题,不会有单一、简单的答案。拉美的落后,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结果。
最近又看到一个解释,很有新意。重要的是,对解释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发展也很有启发,值得思考。
从地理上,美洲分成北美和南美,但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来说,实际上北美和拉美的区分更重要。拉美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包括墨西哥和中美洲那些国家。接下来,我基本上混用拉美和南美两个概念。
说到拉美的落后,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南美比北美落后?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北美虽然也很不错,但南美的自然资源更丰富。实际上,拉美各国现在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出口国,可见其自然资源之丰富。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石、咖啡,阿根廷的大豆、牛肉,智利的铜矿,古巴的糖,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前几年,巴西还在近海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从人的角度来说,南美北美都是欧洲移民后裔建立的国家,都和欧洲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应该那么大吧。
1700年,北美和南美殖民地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到了1820年,拉美的人均收入就只有美国加拿大的2/3了。到今天,差距更是拉大到,拉美人均收入只有北美的1/5。
到底为什么北美、南美的发展有那么大的差距?
回头去看南美、北美殖民地的历史,会发现二者在初期有一个关键差异。这个差异,很可能是后来两地发展水平大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最初的差之毫厘,后来成了谬以千里。
现在说起美国,尤其是美国的农业,大家都感叹太强大了。其实,北美发展农业的条件并不好。北美的优势是地形平坦,中西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但是,北美的地形很要命,是个南北的走廊状。来自北极的寒风可以毫无阻碍地南下,动不动就弄个席卷式的寒潮酷冷。
欧洲移民去北美以前,当地甚至没有发展出自己的农业。那种可怕的寒潮,只有现代工业才能对付。北美的印第安人,在美洲印第安人里也是最落后的,停留在游牧狩猎阶段,人烟稀少,组织落后。
后来,即使有了各种现代技术,北美也无法种植生产南美那些热带作物,只能种植玉米、小麦、大豆这种很“普通”的农作物。
反观南美,水热条件好得很,可以种植各种热带作物。可惜,这种资源上的优势,反而促成了社会组织上的劣势。
热带作物利润高,欧洲市场很需要,所以,南美的农业,从一开始就是商品化的,加上西班牙人带来的等级制度,于是,就发展起了大投资、专用技术、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庄模式。
而北美呢,种玉米、小麦什么的,并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也不必从一开始就商品化——自己也得吃啊。所以,北美就发展起了比较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南部一度有类似南美的棉花种植园,但在南北战争以后也基本取消了。实际上,即使到现在,家庭农场也是美国主要的农业经济模式。
这两种不同的农业模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土地分配状况。南美的土地,要集中得多。19世纪中期,60%的北美农民有自己的农场。而拉美仅有5%的农民拥有土地。到了1900年,美国75%的农村家庭都有自己的土地,而拉美各国,这个数字都还不到10%:阿根廷7%,玻利维亚2%,巴西4%,哥伦比亚5%,秘鲁2%,墨西哥最低,只有1%.
只关注效率的人,往往忽略平等的作用。他们认为,整体的财富增加更重要,平等不平等,是次要的问题。但是,拉美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平等有严重危害。
当财富,尤其是土地这种重要的生产资料被少数人控制的时候,这些“精英”就会热衷于发展能够保持自己优势地位和收入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里,制度建设必然会被引导到保护少数人财富地位的方向上去。普遍的、惠及全社会的很多重要制度,就难以出现。
相反,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相对平等地拥有财富和生产资料,社会制度的改进就会向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向去发展,最终就是建立起普遍性的、更合理的社会和经济制度。
换句话说,不合理、不健康的社会制度,往往是不平等的财富和收入局面的结果。
拉美地区就是这样输在了起跑线上。由于资源特点,拉美地区从一开始就建立起高度不平等的土地制度,少数人占据了大部分土地资源。因此,拉美的社会精英致力于打造和维护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制度,而不是有利于国家整体和大多数人的社会制度。由于这个来自早期的路径依赖,拉美国家的社会制度长期难以走上正轨。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除了智利等少数国家,大部分拉美国家都难以摆脱落后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任何对制度的改进,必然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就会动员起民粹力量反对或者搁置改革。这就是拉美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
这个解释对我们的重大启发在于,揭示了中国社会一次次复兴的内在原因。
回顾中国历史会发现,中国几个强盛的王朝,比如汉唐明清,之前都有过一次残酷的农民战争。战争把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打得粉碎。新王朝建立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均分土地——最典型的就是唐朝的“均田令”。这种情况和北美相对分散的土地所有很类似,都是小农为主的、比较平等的土地和经济制度。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有利于小农的,也就是有利于大多数生产者的,也就是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新王朝之所以都显示出勃勃生机,就是因为他们建立起了有利于生产的合理的社会制度。
新中国的土改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同样符合这个规律。通过建立起相对平等、分散的土地制度,让人们的利益实现了同向性。有了这种同向性,社会制度的改进就会趋向于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生产者的方向。一个合理的、健康的、生气勃勃的社会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可见,社会的平等与否,是个大问题。绝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个经济和分配问题。平等与否,直接决定了社会制度发展变革的走向——是趋向少数既得利益者,还是趋向与广大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