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434 | 古城硝烟深秋里/洋岭梯田美如画/马宫古镇展新姿【刘映虹罗琼花王景愉】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进入!

古城硝烟深秋里

●刘映虹

走在长城路长长的路上,斜阳浅浅,草树淡淡,蝴蝶翩然,狗儿不吠,红毛草倚着竹篱笆,随清风轻轻地拂动,轻柔如夏夜里母亲为囡囡摇动的那柄蒲葵扇……来时路,是如此安然而适意。从镇海城走出来,仿佛一下从时空的隧道堕入现世,夕照的辉煌与悲壮,就这样遗落在身后。

镇海城也叫长沙湾炮台,修建在汕尾城区马宫镇的长沙湾。长沙湾,自古在军事上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凡要冲险隘之地,历来必定设关把守,构筑烟墩炮台,以抗击敌匪、保国安民。早在宋代,长沙湾畔的马宫镇北山村就建有“倚壁虎”炮台。明代以后,港湾渐渐被冲积成平地,炮台被迫迁往附近的石龟山旁,后又移至长沙村北侧的炮台山。到了清嘉庆九年,海丰县令张再英又将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处,这就是长沙湾炮台。炮台依山临水而建,扼险而守,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

长沙湾炮台配置有海防火炮10门,建有瞭望哨房一座,还有两座营房。它的平面呈椭圆形,这样的形体,使得它看起来圆润了很多,相较方形,没有了刚硬之感。环形的外墙将炮台的其他构件环在内部,就像是一个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揽在了怀里。即便如此,这如许的温柔里,却又蕴含着以生俱来的强大力量,不可抗拒,不容侵犯。“护犊情深”与“捍卫家国”,护卫的,一个是儿女,一个是母亲,有时竟是如此相似,它们的精髓契合相通。

炮台的城墙高约六米,用不规则的花岗岩石块堆砌而成。几百年来,历经枪林弹雨扫射、风雨侵蚀,城墙依旧固若金汤。东西两侧各有一扇城门,我们是从东门进去的。站在墙根下仰望,六根粗壮的石柱托起了城门 ,城门顶的匾额上刻有“镇海”这两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大字两边依稀可辨“嘉庆九年甲午孟秋”和“知海丰县事长沙张再英题”的题识和钤记。城堞上,一撮一撮的杂草映入眼帘,突然觉得整座城堡像极了一只巨大的绿毛老龟,是的,论岁数,它足够沧桑。你看那城墙,早已褪去了原石的生涩,清一色黑黢黢的厚重着。

触摸这粗糙的城墙,我触碰到一段沉重的历史——1941年3月21日,日军用武力登陆了长沙港,向镇海城发起进攻。我们的守军奋起反击,激战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20多名官兵阵亡,日军拿下镇海城,占领了长沙村,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枪杀、活埋……如此惨状,无法可想。好在此后有了抗日队伍的涌现,长沙人民与日寇进行英勇的战斗。历史任谁都无法抹煞,翻阅这一页,这座城,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走进城门放眼扫一圈,连绵的垛子勾勒出了炮台“小长城”的曲线,一个个方形的瞭望口和圆形的射口排列其上,岿然不动,一如当初模样。我上前,将眼睛凑近射口看,透过厚实的墙体,几丛绿沐浴一米阳光,镶嵌在这一圆里入画馈赠与我。若不是这和平的年代,我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视角?

站在这座空城里,满目所见皆荒芜:断壁残垣上枯草断茎,山头绿得发黑的古木有了接近冬的气息,使人不由心生寒意,一种叫作“肃静”的荒凉正慢慢袭来……忽然四下声起,“咚咚”擂起的喧天战鼓,“喑喑”“呼呼”的马嘶风吼,“哐哐呛呛”兵戎相见,“咿咿呀呀”戏台搭起,热热闹闹唱起了一场“空城计”。恍惚里,刀光剑影;举目四望,顿感草木皆兵。一时间,心被什么紧紧擒住了,凝重得连空气都是紧张的。

那一刻,同行的友人好像被时光的橡皮擦拭而隐去——他们是故意的吧——独留我在时空的错愕里观一场场战事,看狼烟四起、硝烟弥漫、血流成河;听鼓角争鸣、万马齐喑、炮声隆隆。

“古来征战几人回”,多少人一念生、一念死;一念英雄、一念狗熊。多少艰难的抉择与严酷的考验;多少壮怀激烈、血脉喷张;多少对家国深入骨髓的爱化为了对敌寇咬牙切齿的恨,化为了浴血奋战,化为了抛头颅洒热血……

当初那些鲜活的面容早已作古,炮台如今也加上了前缀字被唤作“古炮台”。小小的我在小小的城里,小小的城变得偌大而空荡荡。“空城”当初非空城 ,守城作战从来少不了用计。胜败岂无凭?守关护疆,怎一个“勇”字了得?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心有“大我”,才能守住一寸土、一江山!

咸腥的海风吹来,引我情思向海。“哗哗”拍打着的一波又一波上涌的浪花,恰似我澎湃的心潮。我浮想联翩:海那边是否有“沉沙”“折戟”“浪花淘尽英雄”,这里,亦有英雄无数!

凭吊古迹,我的思绪悠长而漫远,我的怀想信马由缰。

时光缓缓爬过,留下它深深浅浅的印迹。一些黄尘古道,湮没于滚滚洪流中;一些烽火边城,模糊了原本棱角分明的轮廓。

远去了,鼓角争鸣。

站在镇海城,回首来时路,那边,秋色正浓郁。

洋岭梯田美如画

·罗琼花

金秋十月,我那美丽的家乡——陆河县上护镇洋岭村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复耕了近三年的“洋岭梯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连日来,洋岭梯田迎来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洋岭自古以来皆以耕种水稻为主导产业,盛产的洋岭米米质优软,清香可口,远近闻名。

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的洋岭村是一个原生态的山村,至今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法力无边,言出必应的仙人,名叫罗隐。有一次下凡仙游时,化作凡人路过岭头,正值午时时分,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仙人饥渴难耐。这时,刚好一位村妇正往山上给劳作的丈夫送饭。仙人走上前去,向村妇讨点水喝。善良的客家妇人见罗隐仙人衣衫褴褛,形同乞丐,十分同情。于是,放下茶篮,亲手盛茶盛饭给罗隐仙人吃。罗隐仙人对村妇的善良之举十分感动,临走时在小溪边折下一节小竹筒,交给妇人,并再三叮咛她把小竹筒放在高处,然后说了一句“岭头吃一顿,耕田不用粪”后飘然而去。至今,在岭头马溪岭的山头上还保存着据说是罗永仙人的脚印。村妇接过竹筒,上山后把竹筒交给了丈夫,并与丈夫说起了刚才的奇遇,半信半疑的丈夫信手把竹筒随地一扔,竹筒落处,冒出股股清泉,流向片片田间。从此以后,岭头的土地肥沃,森林茂盛,泉水甘甜。种出来的稻谷丰收,米质柔软,瓜果清香。

有关部门到岭头对泥土进行了检测,测出了泥土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磷肥,算是解开了故事传说的”谜底“!

数百年来,洋岭村的祖祖辈辈们就这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男耕女织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转变。城市设施的大量建设,工业、商业、服务业遍地开花。社会空前的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给国人带来了许许多多就业机会。深圳特区的成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勤劳勇敢的陆河人抛开了传统的务农生活,纷纷迈入了城市的工商业建设之中。家乡逐渐冷落,大部分村民迁入城市建房安家。美丽的洋岭村人去楼空,土地荒芜,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洋岭农产品也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时代的步伐总是在不停的演变着。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逐渐迈入了小康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整合和利用农村固有的土地资源,鼓励农民回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洋岭村村民也不甘落后,部分外出打拼的乡亲们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修路、复耕、种养……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农民特色精神,满腔热情的投入到了乡村振兴之中。

如今的洋岭,数百亩梯田重新种上了水稻等农产品。萝卜、咸菜、大蒜、番薯、洋岭米……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洋岭梯田”水稻种植已达数百亩。层层叠叠的梯田,依着山势,高低错落,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满山遍野,遍地金黄。一串串谷穗金黄饱满,迎风飞舞,稻浪飞扬。驻目远望,如一幅天然画卷,诗意田园,如诗如画。美丽乡村,秋色中的洋岭梯田美丽如画。

风景秀丽,民风纯朴的洋岭村期待着朋友们的到来!

古镇展新姿

●王景愉

这次“汕尾文化之旅”的第一站是马宫街道金町村村委。村干部介绍了金町村的新农村建设新成就。我们了解到金町村有九个自然村,人口约四千人,面积4平方公里。金町村以前人居环境差,村民思想落后,村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近年来该村利用区域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现在金町村已从昔日的贫穷的村庄变成今天生机无限、秩序井然的滨海新村,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

随后我们来到了保利金町湾。秋天的金町湾碧海白沙,海风习习,丝毫没有盛夏时候热浪袭人的感觉。漫步沙滩,极目远望,潮起潮落,让人心旌摇动,烦恼全消。

午餐后,我们一行人前往参观马宫街道长沙村农会旧址。跟着向导,顺着一条土路前行,最后在一片竹林深处,我们看到了长沙村农会旧址。我们看到的农会旧址只剩几间低矮的民房,周围杂树丛生。村干部介绍,1927年,长沙村在这片竹林成立了农会,党组织负责人为曾广秀,首任会长为徐莲斗。1927年农会会员一千余人联合赤卫队队员镇压土豪劣绅,搜出田契一百余张,当众烧毁,并把被霸占的农田归还给农民。从此长沙村农会开始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1928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多次围剿,曾广秀,徐莲斗的房屋被烧毁,徐莲斗不幸被捕,徐莲斗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仍英勇不屈,最后从容就义……听着村干部的讲解,仿佛看到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期,先烈们为救民于水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情形,再想想我们现在的安定幸福的生活,心头不禁涌起了崇敬和感恩之情。

此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参观镇海城古炮台。镇海城坐落在一条小路旁,城门石匾额刻有“镇海”二字,上面还依稀可见“嘉庆九年”的字样。据村干部介绍,镇海城炮台建于清嘉庆九年,由时任海丰县事张再瑛委派长沙乡人建造。镇海城整体呈椭圆形,当时配备多门海防火炮。内置有瞭望哨所及官兵营房。

我们穿过城门,看到城内的官兵营房经两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蚀,现在大多只剩残垣断壁。城墙的下方有八个长、宽约两米的空洞,村干部介绍说这些空洞当时是架设火炮所用的炮孔。镇海城城墙的石灰大多剥落,露出参差不齐的花岗岩,女墙经时间的侵蚀,棱角都已被磨平。看着城内的营房、瞭望台,我们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烽烟四起,剑拔弩张的战场,想到当年的海防官兵在这里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镇海城依山而建,北低南高,我们沿着残缺的台阶往山上走。台阶旁长着许多杂树、灌木,加上地势陡峭。一路上去,不得不小心翼翼。不久就登上了最高处,发现这里别有洞天。一眼望去,天高云淡。城堡西北两侧面对着波光粼粼的大海,渔船在海面缓缓地行驶,海边的高铁桥如长龙盘踞在大地上。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奇妙地交合在一起。不禁慨叹不已:“如果先人能看到如此太平盛世,那该会多么欣慰!”

村干部介绍,镇海城在历史上除了曾用于海防,抗倭之外,还是两岸群众生活物质的交流通道,它起到了加强长沙村跟其他村镇沟通的作用。比如梅陇的蔬菜等农产品运输到这边来,这边的盐、鱼就运输到那一边。这些物质交流都是在镇海城城下完成的。在当地人眼中,镇海城古炮台与长沙村血脉相连,密不可分,它守护着一方黎民,见证着长沙村沧海桑田的变化。

参观完镇海城炮台后,我们又到牛王庙抗日东江纵队六支队秘密联络点参观。通过牛王庙墙上的革命历史简介,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期间,长沙村游击队队长陈生以牛王庙为据点,收集日军情报,配合东江纵队六支队袭击日军据点,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宣传工作,直到抗战结束。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如今“牛王庙”所在的街区安定富裕。民风淳朴,屋舍俨然,路边扎着篱笆,花草掩映。我们沐浴着清新的海风,走在宽敞的街道上,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最后村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了村的发展规划:利用长沙村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兴建度假村,进一步拉动长沙村的经济发展。我们充分感受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决心。希望下次过来,能看到长沙村更加喜人的成绩。

本次马宫文化之旅让我对汕尾市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马宫街道,乃至整个汕尾市的红色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我还想说,其实在我们汕尾类似镇海城的古炮台还有好几个,像陆丰也有碣石浅澳炮台,希望相关部门部门能够向马宫街道一样,更好地保护这些见证我们汕尾历史的古迹。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我们优秀的特色文化,让汕尾这颗粤东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可能你会读:
文学看台1433 | 钟碧云:偶然的擦肩邂逅
文学看台1432 | 谷宁:在星河里遇见园林水榭
文学看台1431 | 陈辚:星河湾行吟
文学看台1430 | 陈建深:在星河湾路过一座城
文学看台1429 | 冬至鸽不是鸽/乡思/一座令人神往之城[影筱语钟瑞意庄俊鸯]
文学看台1428 | 陈泗伟:新春联
文学看台1427 | 张秀芳:珍惜所有遇见的美丽
文学看台1426 | 刘逸芬:“开大”笔会文墨香
文学看台1425 | 花纹:猪
文学看台1424 | 王万然:星·河·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