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也说辅导班》

天很热,在家里吹空调,补觉,睡得昏昏沉沉。心里想着,还是放假好,什么也不用干。傍晚天凉快些,出去走走,路上,发传单的小伙子递给我一张传单。低头一看,是一家培训结构的,招收暑期培训生的。上面注明了优惠大促销,报两科送一科,报五个免两个。再一看,已经结束了一期了,这是第二期了,生意真不错。苦笑一下,继续走路,顺手把传单扔进了垃圾箱。

据媒体报道,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下,今年的培训班反而更加红火,而培训费也水涨船高,一天两三百的已经不稀奇了,而且因为生源猛增,不得不加开班次。

每间教室里都坐的满满当当,课程表也排的满满当当。当培训机构里再也难觅在职教师的身影,培训老师便换成了暑假返乡的大学生。一个培训结构的负责人说:“其实我们也想用老师,毕竟他们的经验足,也了解学生的情况,重难点也突出,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但是现在是真没办法。”不过他也表示,大学生的工资低,对培训机构来说,也是好事。

培训机构为什么这么火呢?

很简单的道理:有需求就有市场。

只要高考还存在,只要应试教育还存在,培训机构就永远有市场。用心去分析一下,其实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的家长就这么几种:

投资的:本来就很优秀的,希望更优秀的。这种不光上培训班,甚至还要花大钱去大学组织的各种夏令营培训,为将来的自主招生做准备,正所谓“所谋者大”。

刚需的:孩子确实学习差,再不利用暑假补一下,就真的万劫不复了,“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放暑假”,尤其是上面的那种学霸,不补课,最后只能:“越落越大”。

跟风的:大家都去,我也去,人家都去我不去,万一被落下怎么办?

找人看孩子的:孩子放假,喜欢了两天,在家什么都不干,看着碍眼,家长还得上班,不看着又怕在家玩手机玩电脑,还是送培训班吧,权当找人看着孩子。

……

培训机构不火才怪!

有人曾经这样憧憬过:

在未来,有这么一所学校。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

这种学校有没有不知道,我并不好奇。我好奇的是,如果在中国有,不知道有几个家长会把孩子送到这种学校去。

易中天与陈丹青有这样一次对话:

易中天: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

        陈丹青:你问的问题里已经包含答案了啊…中国足球有多大希望,中国教育就有多大希望。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

前几天有个新消息,说是要征收房产税,有评论说,征收房产税,最终会让租房子的人为房产税买单。我对经济常识知之甚少,却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些税收的初衷不错,然而最后却被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我从来不认为在职教师办辅导班挣钱是对的,更不会为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站台或洗地。起码在我个人,没有丝毫兴趣。这个不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只要我想吃,葡萄能吃到我想吐。曾经有好几个暑假,我自己一个人看着我的一班学生,整整一个暑假,分文不取,这由我的历届学生作证。当然,老师也只有我一个,让别的老师来义务劳动,一来我面子没有那么大,再者我脸皮也没那么厚。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家禁止在职教师补课之后,培训机构不但没有减少,学生的培训费反而越涨越高?是谁在掏空家长的口袋,是谁在为学生增加负担?在校外培训机构和在职教师之间,家长更愿意选哪个?

教育问题,无疑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问题。高考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唯一不拼爹,凭实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的大机会。这两天我看了不少“闲人”和“看客”的表演,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几个是有孩子的。起码,我不会去糊弄我的孩子,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每个阶层的生活品质是不一样的。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参加高考获得上升通道,几乎别无他法。

我至今仍记得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舅舅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我的通知书认真看着的样子。我也依然记得小姑对我说,我们老李家终于不用在家里种地了。

人的这一生,起点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童年在哪里度过,是玩乐高还是泥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场公正的考试,选择我们十八岁的人生在哪里开启。而那场考试的名字就叫:高考

人总是一种渴望利益最大化的动物。

何为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就是,放了暑假,老师应该依然放弃休假,给学生卖力地上着课,分文不取。这样大家就都满意了。正如最好的结果是“既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快快跑”。这种事会不会发生,发生的几率有多少,其实大家可以自行去思考。而这种利益最大化的好事一旦不能实现,于是各种骂街的骂娘的便出来了。

据说有不少家长是慑于老师的“淫威”,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而不得不去参加辅导班。这点让我很疑惑,如果我们的老师有如此的威风,为什么各种辱师、殴师的新闻年年层出不穷呢?有的人说了,那毕竟是少数。好吧,那我也只能说,慑于老师“被迫”去参加辅导班的,其实也是少数。做人要厚道,不要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换个说法,如果老师带着你的孩子出去打工,不光不收钱,还能给你挣钱回来,你去吗?

你会不会慑于老师的“淫威”,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不得不去呢?好了,道理说到这就再清楚不过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看客。

提到看客,我们必然会想到鲁迅先生笔下众看客们。阿Q是我们最熟悉的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当阿Q被送到断头台时,断头旁边站着一群跟蚂蚁似的张着嘴的看客。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单四嫂同样也遭到看客们的冷遇。当单四嫂的儿子宝儿死的时候,巡警绑了白背心,来到街上示众,围观之人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几堵人墙,密不透风。鲁迅先生在《药》里曾经这样形容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

鲁迅先生讽刺那些看客确实无奈,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样冷漠麻木的看客,在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民众没有树立国家和社会主人翁的意识,中国民众大都是被统治阶级,他们处在社会最低层,这样使他们处在社会从属地位,处于一种“听别人的”、“看别人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少说多听、少做多看的习惯。

一个人对某个人有成见有看法,一群人都跟着一块起哄,并不去判断是非对错,这样做应该不应该,道德不道德,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这种看热闹的看客心理,从小了说,是人太闲,无事生非,千方百计从别人身上找乐子,从大了说,没有立场,没有是非对错观念,盲目从众,缺乏对事物的客观的正确的认知,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不道德的心理。

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些事情大凡存在,相信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想要说点什么,要如毛主席说的那样,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去尝一尝,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再发表自己的高见也不晚,捕风捉影见风是雨的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不仅很没水平,也很惹人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