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孙禄堂先生山西轶事数则

本文作者

在孙禄堂先生来太原的时候,别人不管虚实,尊重的报以欣喜,不服的也隐忍沉默。而辛元先生不然,他一定要试探一下孙禄堂先生的底细,不然不会轻易服气。据辛先生和一些年长的师兄弟说,孙先生来山西,本意是到太谷拜访一些形意拳的前辈名家。因为在形意拳的传承上,孙禄堂先生是李奎元的徒弟,李奎元又是郭云深的徒弟,都是形意门的名家。并且山西是形意拳的中心重镇,外省的形意拳高手也有来山西访学切磋的传统。比如在孙禄堂先生来之前,我知道的有河北的李存义、王福元都来过山西,他们都是刘奇兰的徒弟。

孙禄堂先生是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来的山西,当时已经年过花甲。有人说当时郭云深与孙先生一起来的,都是无根的传闻。据辛元先生说孙先生来到山西,是要拜访形意名家宋世荣先生,到了太原后,就暂住在董秀升先生家里,准备休整一下便去太谷拜访宋世荣先生。可当时宋先生在介休步二团任国术教师,不在太谷。孙禄堂先生便调整了计划,准备直接去介休,拜访过宋世荣先生后,再去太谷。准备动身的时候就被董秀生先生留住了。孙禄堂先生就暂时改变了去太谷的念头,干脆先在太原待了下来,寓居在董先生家里,开始拜会太原城里的拳师。

董先生家住在纯阳宫十四号,所以孙禄堂先生在太原的时候,也住在那里。我当时还小,还没学武术,我没幸见到孙先生,但我的师兄们都亲眼见过孙先生的功夫,后来听他们说的时候,眼睛都是亮亮的,满身都洋溢着激动和敬服。师兄们讲的事情里面,有这样一个插曲我印象最深刻。当时因为辛元先生和董秀生先生交好,又是形意拳的名家,所以有一天董先生就带着孙禄堂先生来辛元先生家拜访。这是一件大事,所以辛元先生提前就把弟子们练得不错的都叫来了,意思让大家都见见大名鼎鼎的孙禄堂,也开开眼界,和你们年轻人现在追明星一样的心情。所以那天我的师兄弟们,练的好的练得不好的,一窝蜂都到了,满满一院子人,站得整整齐齐迎接孙先生。等孙先生到了辛先生家里,分宾主先后进主房,进门的时候,张鸿亮师兄为孙先生、董先生他们撩着帘子。在孙先生进门的时候,刚提腿迈步,前脚跨进门槛还没落地,后脚脚跟离地,只剩前脚掌踩着地的时候,就在这一刹那,张鸿亮师兄抬腿就是一个绊子。不知道是张师兄想私自试试孙先生的武术,还是有辛先生授意试探,每次我追问起张师兄都会笑笑不说话。就我的判断,在那样的场合,没有辛先生的授意,师兄弟们是不敢造次的。辛先生这种性格的人,让学生试孙先生的深浅,也在情理之中。反正不管怎样,张师兄说,他的脚刚接触到孙禄堂先生的后脚,孙先生后脚一弹,张师兄就从门口飞到院子当中去了,不松手的话把门帘子都会拽下来,院子里站的人还不知道咋回事呢。只听辛先生在里面吆喝了一声:“外面待着,别进来了。”等几位先生茶叙完毕从屋里出来的时候,辛先生就说:“你们这些后生,不知道天高地厚。不过孙先生同意让你们开开眼。有谁想向孙先生请教的,就站出来,其他人后面站站,把院子空出来。”张鸿亮师兄莫名其妙的就被弹开了,正觉得不服气呢,听到辛先生这么说,第一个就站出来了。其他师兄弟一看大师兄站出来了,也仗着胆子起着哄出来了几个。董秀生先生来的时候也带了几个徒弟陪同,他们看董先生也笑吟吟的没表示反对,就也站出来几个。剩下的人就自觉躲开了。据张师兄说,当时他们先是单个儿上,结果个儿挨个儿的全被孙先生撂倒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就出去了。后来他们几个人一起围上孙先生,还是不行,你根本看不到孙先生是怎么动的,几个人就全躺地上了。大家看的目瞪口呆,心服口服。等孙先生离开辛先生家之后,师兄弟们兴奋地议论着刚才试手的场面,张师兄说:“这是明事儿,都看到了还不算啥。我还有一个暗事儿,那才叫人佩服呢!”就把门口使绊子的经过说了一遍,兄弟们才恍然大悟,一个个伸头咋舌,不住地说:“怪不得呢,正奇怪师兄正撩门帘呢,怎么一眨眼到了院子中央了。”整个门里的人都对孙禄堂先生特别佩服。

孙禄堂先生在太原前后逗留了月余,然后去介休访问宋世荣先生去了,和宋世荣先生盘桓了一段时间。据说在介休的时候,孙先生又萌生了去太谷的念头,宋世荣先生又劝他,说:“你这已经是成名了,练的也好,就没必要去了。遇到客气的,点到为止,和和气气,遇到愣的还不得伤和气。”尤其说到了李复祯,小名常有师傅,擅长鸳鸯脚,个子虽不大,但是出手不留情面,五花炮、绞稍子、连二虎扑子、崩裆脚,专攻人的要害门面,又准又狠,防不胜防。多少名家好手来山西,都坏在了李复祯手里。过了一段时间孙先生便走了,没去太谷,也没再回太原。孙先生离开山西,外面的人都说是李景林在北京来信催着孙先生早点回京,而山西的武术界对此说法不一,甚至有人说是忌惮常有师傅才离开的,其实当时常有师傅也已经很大年纪了。各有各的说法,也没法证实了。

本文节选自安慰先生手稿《刘派形意拳讲义》

安慰先生,号常悟,生于1921年(民国十年),2013年5月4日弃世。毕业于华北大学戏剧科,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先生出身书香之族,生而颖慧异常,惜体弱多疾,故延请少林拳名家霍宝珊先生赴宅授拳。霍宝珊先生乃山西国术促进会少林门教席,亲于王新午先生处习得八翻手、太极拳,一并传授。习武之余,又以因缘从力宏和尚法座参详内典,修习佛法,于道家静坐导引,儒门养气澄心之法亦深有体悟,身体亦因之康健,远迈常人。

后又拜“金翅鹞子”辛元先生学形意拳。辛元先生乃晋北同盟会之骨干,从刘殿琛先生学形意拳,尽得菁华。入门后深得辛元先生及师门先进关爱,进境迅速,得辛元先生毕生所学十之八九。

辛元先生卒后,复拜八卦掌名家何月波高足路开源先生,精研八卦掌及剑术。

因少林拳、八翻手、太极拳、形意拳之基础既深,儒术、道书、佛典之义理涵濡允纯,随侍路开源先生时,功夫乃勃然有成,直入堂奥。非惟尽得路先生所长,亦颇优游,屡赴京、津、冀、豫访问名师,搜罗剑术。于津门遇剑仙李景林先生门下景炎先生,尽造三才剑、三合剑、武当剑、武当对剑之玄奥。先后搜集剑术近二百套,用力之勤,用心之专,世所罕焉。终乃合诸家剑术之要,成一家之学。此外,又受孙氏太极拳于孙禄堂先生之女孙剑云先生指点,学丹道气功于胡耀贞先生,论擒拿于李东昇先生,皆能窥其根本而摘其枝叶,可谓一代大家。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

  • 89岁老拳师讲形意真谛

    中国形意拳博大精深,山西太谷是形意拳的发祥圣地.宋先生秉承家教,习武大半生,颇得真传. 中国形意拳博大精深,山西太谷是形意拳的发祥圣地.宋先生秉承家教,习武大半生,颇得真传. 展开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四)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一次他遇上疑难之事无法决断,心中十分忧愁.于是张循宪就问他的下属道:"这个地方有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可以与之商议事情呢?(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属 ...

  • 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三)

    这时,武三思和张易之兄弟在朝中掌权,韦安石曾屡次当面驳斥他们.有一次,韦安石在宫中陪武皇用膳,他见张易之带着几个蜀地富商宋霸子等几个人在赌博,于是便向武则天跪奏道:"这些商贾是社会上的贱民, ...

  • 张志庆行书手卷《书画轶事数则》

    张 志 庆 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北京交通大学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燕京学院书法系主任 曾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 ...

  • 高宗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二)

    永淳元年春二月戊午,唐廷立李显之子.皇孙李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改为李重润)为皇太孙.唐高宗立了皇太孙手,又考虑为他开设府署,设置官属,并就此询问吏部郎中王方庆的意见.王方庆回答道:"晋和齐都 ...

  • 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三)

    其一:有一次,监察御史.濮阳人杜暹因办理某事到了突骑施.突骑施人向他馈赠黄金,杜

  • 高宗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七)

    有一天,唐高宗在说到隋炀帝的时候,就问身边大臣道:"隋炀帝拒绝规劝而亡国,朕常引为戒,并虚心寻求谏言:为什么始终没有进谏的人,这是为什么?(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 ...

  • 玄宗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二)

    其一:玄宗在宫苑之中种了些小麦.有一天,他率太子及诸皇子亲自去收割,并对太子说道:"这些麦子是要用来祭祀祖先宗庙的,所以我不敢不亲自前来收割,同时,我希望借此机会让你们知道耕田种地的艰辛.(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