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异常眼位及融像范围差可导致视物视疲劳,复视等症状,通常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视觉训练,增大融像范围来改善症状,但一部分成年人不接受视觉训练,或训练效果差,我们则需给其配戴棱镜眼镜进行缓解。本文就此讲述为此类人群验配棱镜眼镜的具体流程。
1、了解顾客基本信息,同时关注其年龄,由于配缓解棱镜有可能更加降低患者融像范围,也可能导致患者眼位出现异常发展趋势,故若年龄较低,主诉症状明显,且眼位异常及融像范围低的一般我们予以视觉训练增加融像范围,当患者年龄较大,不接受视觉训练或训练效果不好的患者我们才给予棱镜处方。
2、询问患者视疲劳复视症状严重程度,根据后面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眼位异常、融像范围低所致。先进行客观验光(电脑验光仪或检查影)得到患者客观屈光不正度,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觉验光,得到顾客远用全矫处方及近用附加光度。嘱顾客配戴矫正眼镜注视0.6大小视标,遮盖其中一眼,观察另一眼有无移动,若无移动,然后在另一眼上重复单眼遮盖。如果两眼均无移动,表明无显性斜视。若遮盖一眼时,另一眼因转变为注视眼,发生移动即为显性斜视。即眼球从鼻侧向颞侧移动为内斜,眼球从颞侧向鼻侧移动为外斜。
如果在第1)步里眼球没有发生移动,可能为隐斜或者正位,接下来交替遮盖左右眼,如果在第一步里确定为显斜,此步可以省略。嘱患者注视视标,交替遮盖左右眼,同时观察被遮眼去遮盖时的眼球移动情况。如果两眼去遮盖后眼球均无移动,表明无隐斜,即正位。如果一眼去遮盖时发生移动,为隐斜,眼球从鼻侧向颞侧移动为内隐斜,眼球从颞侧向鼻侧移动为外隐斜。
可测量出显性斜视和隐性斜视总的斜视量,是斜视手术前定量最常用、最精确的斜视度测量方法。检查者先应用交替遮盖估计患者斜视量,然后把三棱镜放在一眼前中和斜视量,内斜或内隐斜加基底向外(BO),外斜或外隐斜加基底向内(BI)棱镜,反复调整三棱镜直到交替遮盖两眼不在移动为止。1)在综合验光仪置入被检者全矫处方,远用瞳距(近眼位关闭集合掣、近用瞳距);2)让患者轻闭双眼,将旋转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3)视标为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近眼位看40CM近单排视标);4)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5)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
6)逐渐减小左眼的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棱镜的底向的度数。
1)双眼视孔调整为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和远用瞳距(近融像关闭集合掣、近用瞳距);2)将双眼旋转棱镜O位置于垂直方向,注视远处单个远视标(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融像注视40CM垂直单列视标;3)以2 △/s的速率在双眼前增加BI棱镜,分别记录下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模糊点)、视标变为两个(破裂点)的值,并以同样速率减少BI棱镜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又变为一个(恢复点)的值;
4)同法进行BO棱镜的检查。
1)Sheard’s 法则:内、外隐斜均适用,融像性辐辏储备至少应当为辐辏需求的2倍(BO/BI模糊点值至少为隐斜量的2倍)。公式:P=2/3*隐斜量—1/3*BI(BO)模糊值2)1:1法则:内隐斜适用,BI恢复点至少与内隐斜一样大。
公式:P=(内隐斜- BI恢复点)/2
2)缓解棱镜在试戴及制作时,需要分到双眼,原则为:能平分就平分到双眼;不能平分,主导眼少加棱镜;3)缓解棱镜的基底朝向:外隐斜缓解棱镜加BI;内隐斜缓解棱镜加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