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挞效应就是一拥齐上,这些古人,讲明如何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经济学领域中,曾出现一种特殊的效应,名为“蛋挞效应”,它的出现具有危害性,会令人们盲目跟风,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睿智的古人们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故此懂得规避蛋挞效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蛋挞效应别称葡式蛋挞效应、汤包效应,形容特定一段期间内,许多相同性质的店面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伴随着大批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但不久后就发生极为迅速的衰退潮或倒闭潮。 换句话说,蛋挞效应只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盲目跟风行为,在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具有极大的负能量。
蛋挞效应该如何避免呢?聪明的古人曾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张臶
张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他出生于永和元年,字子明,年轻时曾被袁绍数次邀请入朝为官,但张臶却喜欢清闲的生活,一直没有允诺做官。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也开始网罗天下名仕,向张臶发出了纳贤的邀请,张臶依然没有答应。张臶一生从不附庸风雅,只喜欢“我行我素”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当魏晋名仕都在流行吃五石散(一种麻醉类药品)时,他却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做对身体有害之事。
据《三国志》记载,张臶一生长寿,活到了104岁左右,堪称是三国“第一寿星”。“第一寿星”的称号,是张臶靠着自己的特立独行赢来的,也是他不盲目跟风的最好回报。
二、朱元璋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事实也是如此,往往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产生偏差,而少数人才能清醒地看待一切事物。
在元年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风风火火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让天下从此改名换姓,再次成为汉人的家园。然而,红巾军内部却也如同一盘散沙,致使各军阀之间相互对抗,甚至有直接称王、称帝者。作为一方豪强的朱元璋却不同,他采纳了手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不注重虚名,一心发展经济军事,最终靠着积蓄的力量一飞冲天。
三、庄子
避免蛋挞效应的最好方式,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态度,除了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抓住人生的主线,方能参悟人生的真谛。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也同时开出许多灿烂的文化之花。在众多学派之中,庄子从不拘泥于所谓的“纲常礼法”,而是主张“天人合一”,让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之中。庄子参悟了生死,坚决不厚葬自己,将死亡看成是皈依自然的重要方式,其超然物外的态度值得后人深思与铭记。
四、李白
蛋挞效应的最大特点就是“趋之若鹜”,凡是人们欲望之内的,往往会令大多数人对其垂涎三尺,比如金钱、权力、美色等。然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却极为难得,因此自律之人才能更容易成就大事。
李白从不随大流,他曾经在朝为官,却看透了封建官场的黑暗,故此不屑于与一群贪官污吏为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吟出了自己的心声,也为后来人敲响了人生的警钟。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将盛唐时期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完美展现,其英风豪气可见一斑。
五、李渔
世界上谁最懂自己?答案当然是自己。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少不了人们孤独徘徊的身影,但在追名逐利的年代,却很少有人对他们加以关注。
李渔是清朝著名的才子,同时也是戏剧家,他的一生虽然十分清苦,却也乐在其中。李渔腹中饱含诗书却无意为官,只是醉心于文学不能自拔。作为戏曲作家,李渔曾创作了多篇曲目,寄托情感于戏曲之中,在情趣中寻找本我。
蛋挞效应的危害有目共睹,唯有站在清醒者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看懂世界,继而以清者自清的心态面对世间的一切。
参考资料:《明史》中华书局出版 张廷玉著
《李渔小传》长江出版社出版 李适著《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迁著
《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 陈寿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