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标准工时管理(上)

精益和ERP都是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运营能力的有效体系、工具和技法。精益在改造物流方面的体系、工具和技法非常有效;ERP在自动规划和规范管理“产供销协同”的信息流方面有优势。精益和ERP的组合协同来帮助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水准和能力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精益改善中的产能核定优化、标准作业管理规划等工作均需要使用标准工时这个基础管理数据;ERP的MRP、CRP计划制定和管控也需要使用标准工时数据进行计算和管理。所以标准工时的核算和管理,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精益管理和ERP实施与应用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标准工时的定义是什么呢?标准工时的理论定义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工序加工所需的时间。它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

标准工时的管理作用又有哪些呢?

Ø  作为生产计划管理中确定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

Ø  作为生产计划日程管理的基础

Ø  作为生产效率管理的关键要素

Ø  作为设定标准成本、成本报价等管理的要素

标准工时核定的前提条件都有哪些呢:

1 測时对象是具有熟练作业技能的劳动工人;

2 測时环境是在标准作业条件和环境下;

3 作业測时时要求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作业方式熟练生产;

4 保质保量完成一定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核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经验评估类

1)  一种是数据倒推法。一般是根据生产现场不同的产线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作业时间,通过每班生产日报表或者计件报表进行结果值的反算,得出不同产品、不同产线的标准工时数据。

2) 一种是标准样板法。一般是没有量产过的产品,没有前期实际数据进行借鉴的情况时采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新产品小规模试生产时采集数据,然后制定标准工时基准。

3) 再有是管理要求法。一般在标准工时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采用。这样的企业从公司、部门的管理要求上定期会对标准工时制定优化、缩短的目标,要求现场通过改善实现标准工时优化缩短的目标。

2

秒表测量类

1) 直接秒表测量法。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测量人员比较容易上手,测时工作量也较大。因为对现场作业者直接进行作业測时,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特别是计件工资制度下,员工的工时和个人薪酬直接挂钩,所以在測时时的人为影响造成的数据偏差会更大一些。

2) 间接秒表测量法。是直接秒表法的一种变形,是采用数字化的工具、手段,将员工的作业情况采用视频的形式录下来,回去再进行工作步骤的划分,识别出各个作业要素工时,核定出标准工时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直接秒表法在工时核定的方式、方法工作量上有所进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工时测量不准的问题。

3

预置时间法(PTS)

这种方法有很多种具体操作方式,像WF法、MTM法、MODAPTS法等,大概有40多种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方法,就是先设定一个基本的要素时间单位1MOD=0.129S,然后将作业者的操作动作进行分解,区分为抓取、放置、移动、转身等21种基本的作业要素,再根据这些要素的动作幅度以及是否需要精神上的关注度的不同影响来设定工时的要素时间值。

这种測时方法解决了作业者人为因素对測时准确性的影响,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可靠的測时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測时和动作分解的专业性要求还是很高的,需要測时者进行专业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把这个工具应用的比较熟练、高效和可靠。

精益的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手段和传统的标准工时的測时方法、手段基本上是一样的。它们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对測时数据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然后生成标准工时数据方面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不同。

传统的标准工时核定过程是按照观测时间+评比因素影响+各种宽放时间等几个步骤来完成。下面我们一项一项的来具体看一下,传统的标准工时核定的方法和手段和精益的到底有哪些不同:

观测时间方面

传统的处理方式

对于5~10个作业循环测出的工时数据剔除异常值后进行算数平均,然后取平均值确定为工时基准数值。

精益的处理方式

基于标准工时制定的目的是标准管理的理念,在标准的制定上要求先进性和前瞻性,所以在剔除测出的5~10组作业循环中时间异常值后针对每个作业循环中可以重复出现的最短的作业时间确定为基准工时数值,以便充分体现出标准工时的“标准”的管理作用。

评比因素方面

传统的处理方式

因为操作者作业的时间可能比标准动作快,也可能比标准时间慢,所以要用“评比方式”予以修正,使其动作慢者变快,快者调整,实现唯一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的一种调整方式。

造成操作者作业时间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Ø  操作者本身的灵巧程度;

Ø  因为熟练程度而产生的学习曲线;

Ø  机械设备,工具的完善度;

Ø  操作的复杂程度和困难度等;

这是一种以主观判断为主的评价和调整方法,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在平均工人之正常速度基准上。为了解决人判断的主观影响因素,产生了西屋法、速度评比法、客观评比法和合成平标化法等几种进行相对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弥补人为判断造成的偏差。

个人感觉既然核定工时是在制定标准,这个步骤又在讲核定出来的数据要和已有的标准去做对比,然后确定一个系数来调整实测值,有些骑马找马的感觉,这个步骤在核定标准工时时真的有必要吗?

精益的处理方式

承认每个员工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工作的各个岗位工作内容和作业条件也是不同的,作业的工时差异必然存在。在核定标准工时时就是选择了熟练的作业者,按照高效和合理的作业方式进行作业,核定的标准工时就是比较合理和高效的。

不同的作业者不能够达到标准工时要求时不是在标准上做调整,而是通过现场班组长的作业指导(TWI-JI技法)和管理,缩短员工的学习曲线,提升作业的合理性和熟练度;同时,通过现场改善使用工装、夹具等低成本自动化的一些工具来解决操作者作业困难、劳动负荷大等实际问题,基本上不采用“评比”这种通过调整标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唐道述Dantotsu®专注于精益转型战略咨询,汇聚中国顶尖顾问,为包括全球500强和中国百强企业长期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