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玻璃心的作者
作者:iNSERTER
昨天的XYZ爆出来一件事情,答应大家来吃个大瓜的。今天就写写这件事情。从何说起其实挺困难的,一点点来聊吧:
iN卧室位置并不是特别的好,安排下来之后也就只能头向西脚向东的方向睡觉。要不然就得床尾对门或者是床头靠着卫生间的墙。似乎由西向东的床位安排也就在各种风水禁忌里面算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了。好在风水局是可解、可破、可补、可档的。于是就在床头的墙面上挂了一幅《印象·日出》,营造出一种至少在画中东方是在床头的感觉,继续“紫气东来”。
由于自己的爱好,上班之后又找机会读了个艺术鉴赏,现在这个专业好像都消失了,同等的专业叫做艺术管理。基本上艺术管理和艺术欣赏都是教会人怎么去看一件艺术品的专业,也同时会不断的挖掘艺术品的历史和价值。
当然了,iN自己并不是在博物馆或者拍卖行工作,所以所谓的艺术鉴赏的专业技能也就多用在给自己选择点什么赝品画装饰下房间而已。例如卧室里面的《印象·日出》或者是卫生间里面的《大宫女》。虽然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国宝真品,但至少iN知道怎么摆放,也了解家里的这些“赝品”的历史和故事。作为一个普通人,这点知识是足够将家里的客人忽悠得五体投地。
《印象·日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作之一,虽然莫奈画得更多的更有名的画是一系列的《睡莲》,但个人更喜欢《印象·日出》。
当时莫奈的《印象·日出》和其他7位不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巴黎首次公开展览的时候,所有的人对这群艺术家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在巴黎的报纸上写着即便是猴子拿石头画出来图案也比展出的8位艺术家的绘画要优秀。
印象日出则像粘湿的厕纸直接糊在了画框里面。这仅仅是一个“印象(Impression)”而已,根本不是绘画作品。
还好,这8位艺术家并没有一颗玻璃心,在铺天盖地的讥讽、嘲笑和指责中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于是Impression这个词最终在后面加上了“-ism”。词汇被加上-ism后缀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情。-ism代表“主义”,印象主义,印象派也就由此得名了。
最终追求光阴变化的这些不被当时主流艺术沙龙所看好的毛头小子们也挨个成了印象派的开山大师。至于印象派中的另外一位大师梵高,“他的画没有一副是不好的——杜尚”。但iN并不是特别喜欢,因此也就没有搜集过任何关于梵高的作品,甚至连在厕所里都不会去挂的。原因并不是梵高画得不好,而是冲击力太过于强烈,在居家环境内挂一副梵高,这是想时不时的来一场精神上的震撼吗?不理解这句话意思的话可以试想对着一副巨大的星夜坐在马桶上拉屎的感觉。
这是一副适合挂在博物馆里面的画,你需要专门的去买票,到很远很远的博物馆中站在画前瞻仰感受精神上的冲击的画作。
这种临时的高潮的感觉很美妙,但不能时时刻刻日日夜夜的伴随着你,否则你会神经的,其实梵高不是也神经了吗?
但是要知道的是——对于任何艺术品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负面评价,说一件作品好,牛逼,华丽,精美……往往会局限于很宏观的层面,也很容易词穷。原因则是在一个发出评论的时间点上往往都存在着对好的作品的一般性标准。
印象派初期所处的时代是画室油画的巅峰时期,他们所崇尚的是画的内容必须是神话、宗教、历史人物或者精致而华丽的人物形象、色彩不能过度冲击需要柔和养眼,构图需要合理精致,画里的人物要么就缠绵唯美,要么就是雄心勃勃很威猛。印象派的画则很难符合当时的一般审美标准,所以被各种媒体和评论人大加诟病。不是印象派的画不好,而是——他们的作品超脱了当时的时代。
模型作品其实也经历着和绘画、雕像作品相同的轨迹,会存在着普遍一般的审美标准和评价标准。好的作品和不好的作品往往会被所有喜欢模型的人往一个标准上去套用,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在很多评论里面有一些读者对作品发表出来的好与不好的看法,只要不是言论过于偏激都会被精选出来。这是大家表达的自由,也是大家表达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不容践踏的。
同时一些留言或者读者发来的信息iN也会收录到文章里面,例如当时的读者在微信上给我讲得很长的一段留言:
Hi iN
好久不见
看了今天的五星有一点想说的,但是不想发在平均,交流不方便也不想引战,毕竟现在杠精太多
直观的说,个人感觉这是一个低标准作品,最最直观的就是标识乱用,使用内容评论里已经有朋友说了,我想补充的是乱用以至模型没了内涵,为了贴而贴,其次,也是因为一个细节出触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模型的基础加工部分被忽略了
就是大炮上的一个小圆点圈
就是这里,要说有什么依据,可能也没有,就是直觉,是通过见过完成度不高的那种作品对比高精度作品实物得到的一种直观感受。
当然了,最后是希望ai筛选功能越来越nb,所以提出一点想法,看看能不能有帮助。
1,要有一定的放大局部图片来看漆面啊,细节啊,在放大的情况下看着依然比较完美
2,字母类标识与机设的相符程度,如果是纯diy那种,可以自设简单背景,相符度越高得分越高
3,一定的制作过程图,展示作者基本功力和成品背后的努力,任何改动,刻线,补缩胶等等
4,摄影技巧,这块我也不懂,就觉着光圈不能太大,就是只有一小部分对上焦其他都是模糊的,这种不利于细节体现,还有就是拍摄时候的背景,举个例子,黑背景配深色机体这种搭配完全是为了掩盖细节
于是乎,原作者就开始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觉得不受尊重。
主要的诉求点有三个:
第一个是要求删除他在公众号上所有他的作品。
第二个是要求公众号为“未经他允许”发布评论他作品的行为进行道歉。
第三个是要付诸于法律手段来起诉我们。
iN觉得这件事第一个诉求点是可以的,yu是删除掉了这个作者在公众号上的所有内容;
第二个诉求就点过分了,没有错误,为什么要道歉?
第三个诉求点如果愿意去法院起诉这是一个公民的权利,尽管实施我们不能阻止也不好说其他的什么。于是这篇本来应该在9月5日发出的文章,也就和这位作者约定,给作者一周的时间来起诉我们,如果一周内收不到法院的通知我们就会把这篇叫做《玻璃心的作者》的文章发出来。
同时交涉的过程,iN会在文章末尾给大家截图出来,这也是这位作者在微信上和iN说的“那你可以一字不差的把截图都发出来。”的一个约定。
说到“伤自尊”,这件事这个作者还不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可以这样说,在《高达模型制作技巧》被伤到“自尊”的作者很多。曾经有一位作者也放弃投稿了,原因就是他的作品被网友评价很低,要求我们去删除掉这个网友的评价。iN处理的这件事情,回复作者说评论的网友说的没有任何问题。于是这位作者也粉转黑了,至今仍旧奋斗在“搞倒《高达模型制作技巧》”的第一线。
但自尊这件事并不是一个需要去像贞操一样捍卫的事情,原因是你捍卫不来。一味的去捍卫所谓自尊就有点太玻璃心了,毕竟没有任何人是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的,大家说什么这是大家的权利。
所谓的“自尊”仅仅是一个自发行为,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说到底“自尊”的来源在于“知耻”。其实是一个自我检讨的行为,知耻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知耻,才可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知耻,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知耻,才会为辜负了他人的期望觉得内疚……
所以也就别和iN(也包括你接触的所有人)谈什么“伤自尊”,自尊是个人事情,和他人没什么关系。对于他人的那叫尊重。但尊重并不是要求来的而是“赢得的”,讲道理,每个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而对一个人真正的“尊重感”则是这个人通过努力而赢得的,这个努力并不包括堵住别人的嘴巴,让别人不说自己的不足。相反越是这种样子,越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刊出一个读者对一个作者的异议这件事有错吗?当然是没有了。要不然巴黎的报纸上也不会刊出对印象派创始人们的疯狂的侮辱了。这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巴黎的报纸并不需要提前争得莫奈等人的同意,相反莫奈也没有玻璃心的去说报纸是在侮辱他。
对一个作者的作品,读者是可以发表相反的意见的,这是读者的权利。同时不仅仅读者有这个权利,而且iN也有。昨天XYZ的一个留言是这样的:
留言:也就是说,别人在你这投稿的作品。你有权利随时应用,也可以随意在上面涂抹勾画,是这样吧?
我的回复:不是在我这里的投稿的作品而是所有的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作品,如果为了说明一个情况,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这个再著作权法里叫做说明一个问题而必须的引用。
不仅仅是在公众号上投稿的作品可以被引用、评价,这个范围画得太小了,只要是公开发表的作品,所有的看到这个作品的人都是有权进行评论的。唯一没有权力进行评论的作品是藏在家里不与示人的作品,那叫窥探他人隐私并进行大肆宣扬。
既然将作品发到公开领域,那么实际上就是将评价这个作品的权力交给了公众,大家就可以对这个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请问我们的读者提出了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并且被我们发出来是违反了什么规则吗?要知道,《高达模型制作技巧》也是公众的一份子。
对于投稿的作者来说,我们是没有义务去维持作者的自尊心的。这是作者自己的事情,大家看作品仅仅局限于作品好坏,至于这个作者本人大多数的读者并不关心。作品做好,大家评价自然就会很好,同理,作品做的有问题,大家也会集中于问题来进行评价。要注意,大家也包括iN。
如果只对作品好的一面进行赞美颂扬,将一件本身不那么好甚至有瑕疵的作品说的天花乱坠,那叫“尬吹”,不好意思,我们并不提供这个服务,同时我们也没有在任何领域任何渠道明示或者暗示我们有这个服务。因为我们在对作者负责的同时也要对读者负责。
如果不能接受这种待遇,那就尽量不要投稿,同时也尽量不要将作品发到任何公共的场所,总有人会说不好的。
心里有气想骂街吗?尽管骂出来呗,反正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在骂嘛这无所谓,iN也会将这骂街的事情看作是一个公众评价而已。
其实,iN的网名最早不是叫iNSERTER,之前的网名太过于出名了,就被弃用了。很久很久以前那个网名被网友们说作华北地区骂人第一,iN还是很谦虚的,北京还有王朔呢……
对于骂战来说,现在都是不参与的。只不过有时候会唏嘘一下,现在的孩子们骂人的水平怎么总是这么低呢?
例如这种文章:
显然是没有真正深入调查的举了很多例子,只可惜呢?没深入了解到具体内容,本来是力挺之前的编辑的。但是大多数事情就看表面内容。例如说我们高达的名字是侵权的……
看,其实“高达”这个商标是在我们手里的。
然后又在一些地方说,我们的编辑在将国外的作品拿过来发原创,骗大家的赏赞金额。但那个时候利利那的微信在你支持的编辑手里,所谓的那点赏赞金也从来没有发到公司账户里面,全被这个编辑和他媳妇花掉了。这你是帮人家还是害人家?顶多是我这里管理不善,但你支持的编辑可是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的。
所以说要说一个人是鳖卵,并不是需要说服众人的,而是要说服你所要说是鳖卵的那个人。让他自己取得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否则的话,那只是一丛黑毛而已。
同样,别人举出你的问题,完全是可以辩解一下的,说说自己的制作理念嘛……如果自己没有什么制作理念,在“自尊心”之上还是得先现有“虚心”的。信心爆棚的发作品,觉得天下老子作品最好,但被别人指出问题,面子上挂不住,觉得是被侮辱了,这件事得找找自身原因。
开始前面说了莫奈了,也提到一幅画《大宫女》,这种画就只能挂厕所里面。登不了堂的。
但由于是比较清凉的画,也就只好去打马赛克了。但讨论这幅画,需要事先取得安格尔的同意嘛?安格尔已经死了嘛,那我需要去取得卢浮宫的同意吗?也不需要,这幅画已经进入了公众流通领域。谁都可以拿来说事情的。
安格尔是新古典古典画派的最后一位领袖人物,本来想选择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挂在厕所里的,毕竟主题更加符合一点。但是《土耳其浴女》的画幅太过于猥琐了,有点从墙壁里面偷窥的意思,其实也是画家的本意。就觉得不适合了。
于是就换成了《大宫女》,大宫女的画也是有故事的。
当时的批评家都在说《大宫女》的人体比例不对。注意啊这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作品,要求就是人体比例准确无误。
有这么一段对话:评论家德·凯拉特对安格尔的学生说: "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回答说"你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修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么诱人了。"
指出问题作答就好了吗?存在是有理由的。或许是为更加诱人更加有画面感,也或许是因为懒或者没想到。大大方的的说出理由就可以了,但按照玻璃心的逻辑上来看,这分明是侮辱啊!
其实还是一个开放心态的问题,当然了,iN自己也教不会别人有开放心态,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别人具备开放心态。但自己和其他读者的评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和他人无关,别人也干舍不到。
至于安格尔,这幅《大宫女》也就几乎断送了新古典主义画派,让新古典主义画派从此凋零。当安格尔死后,新古典主义画派也就没啥可圈可点人了。甚至来说,安格尔到了晚年,画风也更加去追求画面的唯美效果,放弃了一些人体的基本比例,由此诞生了浪漫主义画派。
如果安格尔也是一颗玻璃心的画,你他母亲的侮辱我,很可能我们就看不到《自由领导人民》这样的作品了。
其实还得说一点的事,这件事是可以淡化掉的,但iN并不是一个怕事的人。不仅仅不怕事,而且呢还会出于某些情绪上或者喜好上的恶趣味去找事。昨天这位作者还给iN打来电话。大致的意思就是自己有的时间,今后确立的目标就是要搞死我们。电话没来得及录音,作者还给利利那的微信发来了,类似的语音。
iN除了说下欢迎还能说什么呢?
那位作者的微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