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瓜,华联的枪,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成年人需要对自己负责

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相信,看了济南警方关于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件的通报,很多人会仍会懵圈。
情况确实比较复杂,肯定把不少警察蜀黍累坏了,也只能暂时还原到这个程度。
我们相信调查的严谨性,一切用证据和事实来说话,查清的就是查清了,查不清的就是查不清。
罪归罪、罚归罚,整体来看,这件事没有出现根本性反转。
然而有些细节还存在疑问,特别是个别不合常理的地方经不起人们的联想。
由于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不妨继续耐心静待。
目前,网络上聚焦关注的最核心问题只有一个:
济南华联的张某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事件女主周某当天退房后报警,当时只对阿里的王某文进行指控,并没有提及张某。
直到8月4日第二次报警,周某才指控张某猥亵,而且只讲发生在饭店的那一段。
事实是,周某第二天早上醒来,打电话联系了头天晚上在饭局上猥亵自己的张某,并告知其房间号码。
张某接到电话后,带着避孕套去找周某,并在其房间内待了一个半小时之多,离开时把周某内裤带走。
警方通报,期间张某又进行了强制猥亵。
这一重要情节发生在第二天睡醒之后,或许当事人还没有完全醒酒,但被忽略不提恐怕有点不符合逻辑。
8月8日下午,张某在派出所做笔录时,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等派出所调查吧,我不表态,感觉被当枪使了”。
这句话颇有深意,如果他被当成枪使,那么枪口瞄向了谁,扳机握在谁的手里呢?
究竟是阿里的瓜诱出了华联的枪,还是华联的枪击碎了阿里的瓜?
答案已经不重要。
可以预料的是,谁第一个成为枪下之鬼,谁就是重点打击的目标。
枪响之后,倒下的会不会有无辜者呢?
看完通报后,有人提出阿里引咎辞职的两位高管有点冤,应该重新聘回来。
外人眼里他们是躺着中枪,站在阿里的角度看,他们一点都不冤。
本来只是公司的内部丑闻,由于放任疏忽发酵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对阿里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这样的高管不辞职,阿里就真的没希望了。
这年头吃瓜文化流行,群众啃着西瓜,阿里嚼着苦瓜。
苦瓜性寒,明目解毒,可祛暑涤热,治疮化痈。
如果能够吸取这个教训,苦一点未尝不是好事。
透过这件事,也给我们带来四点思考和启示。
第一,受害人不需要苛求完美。
任何人都经不起挑剔的评判,那位女员工身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或不合理之处,但她确确实实是受害者,不仅受到了王、张二人的侵害,并且也遭受着公共舆论的压力。
只有充分维护受害人权益,才能让更多犯罪止步。

文明社会里,受害者不需要完美,但加害者一定有罪。

第二,公司文化根本靠不住。
阿里闹出丑闻后,公司文化成了众矢之的,酒文化、破冰文化饱受诟病。
指望资本温良恭俭,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连工会都没有,或者工会成为附庸的公司,讲文化不是缘木求鱼吗?
根本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的这文化那文化,老老实实按照《工会法》健全员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整个事件过程中,当事人拼个鱼死网破,全社会集体亢奋窥探,只有他们的家人最痛苦最难受。
无论失去自由的犯罪嫌疑人,还是身心俱伤的受害者,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煎熬。
作为成年人,需要对社会负责,更需要对家庭负责。
否则,代价会很惨痛。
第四,舆论不相信眼泪。
网络资讯的发达,让舆论成为可操控的筹码。
真真假假,雾里看花。
最怕的是出现反转,每次反转都是一种伤害。
随着见识的公共热点事件增多,人们对舆论的耐受力免疫力也在增强。
哪怕用眼泪讲述的,也不一定全是真相。
最好是不信谣传谣,不听一面之词,干啥都让子弹先飞一会,直到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
阿里的瓜,华联的枪,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
瓜田李下,酒酣耳热,尤须慎重。
如何实在做人、如何周全处事、如何控欲自律、如何自我保护。
相信,聪明人都能从中得到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