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6

德不孤必有邻。
二楼风范。

[poiu0050:重檐歇山顶,采用这个级别的顶,檐角上的走兽应不少于七只,两只的话,这个建筑形制就有点不对了....
屋顶正脊两侧大吻,只能用于官式建筑上,
这件就是皇家的宫殿...我认为做为佛龛.有点不太合适......
但是适合放神主]

谢谢关注与评点。
在下对传统建筑一窍不通,上一回听到这“重檐歇山顶”的说法,还是三几年前某专业论坛当时的版主陪同故宫博物院某行内专家来广州玩耍时的风言风语。
专家当时在广州某传统建筑前也提到该建筑的“不对”。
请教:做佛龛不合适,放神主合适,有什么缘由?在下礼佛不信佛,对这些传统的讲究完全缺乏认识。
这个帖子首发古典网,转帖迷糊的客厅,还没来得及把“佛龛”这两个字贴过来。晚一点有细图,檐角的走兽不止两只。
说说某专家当年在广州的风言风语吧,也是一段故事。因为是该版主的一面之词,来去如风,姑且当做风言风语。
专家见到广州那座入了清的传统建筑就评价:满清一朝对建筑式样有严格的规定,皇宫若干进,王府若干进,官员府邸若干进,民居若干进,等等等等,逐次递减。专家所见的这座老广州,自然是“僭越”了,犯了禁,杀头的罪名云云。
估计让专家更气结的恐怕还是这挂羊头卖狗肉的实情:满鞑子皇帝生怕汉人聚众生事,连农耕文明千百年约定俗成的同宗祠堂也明令“不准”,当时广东地方的陈姓族人虽然集资建了这么个“祠堂”,却掩人耳目地起了个“书院”的名字,敢情广东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也是入了清的。。。。。。
这座光绪年代的陈氏书院,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陈家祠。
在下初听这“风言风语”也觉得好奇,事后看了陈家祠的介绍,白纸黑字写着“三进”,按说也不“僭越”,不知道是专家说错了还是版主传错了,也可能是专家眼力不济,么。。。。。。须有。

[poiu0050:我也是疯言疯语.....
第一个是骑着凤凰的仙人,据说齐闵王的化身,有逢凶化吉的意思
最后那个是垂兽,结构上的需要,用来加固屋脊的结合点,
中间的那些就是走兽了,最多十只,按等级依此递减
菩萨超然物外..众身平等..不分等级...而且宫殿的作用并不是用于此.......
举一例宝座(不是给人坐的..........),功能不同,用错了反而不美]

感谢指点。明白了这神主的意思是什么了。
谢谢阁下贴图中的文字,很好的说明了明清祭祀的区别。
上个细图,是兴隆仿制的紫檀宫殿的细节。
“风言风语”的说辞,指的2007年,大概是夏秋之交的事。当时故宫博物院胡德生先生来看广州的陈家祠,相关帖子在主版大概还找得到吧。
说来胡先生在红木行业也是有不少故事的人,从把马达加斯加黑酸枝断成紫檀开始名动江湖,然后到故宫的黄花梨通通都是海黄,更是黄花“黎”的一字之师,坚称“黄花梨”的说法不对。
只不过这陈家祠是明明白白的三进建筑,不明白当时的“僭越”说,是胡先生当时说错了还是某专业论坛的版主传错了。
谢谢阁下的提点。回头再有机会去兴隆的时候一定看个仔细。
兴隆展品绝大部分都缺乏文字说明,在下是看到这紫檀宫殿模型里陈列了佛门塑像,就一根筋地理会成“佛龛”。
年二十八第二次去兴隆拍照的时候,深有感触地听到伍炳亮先生亲口说:“古典家具这一行,真的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再谢阁下。

继续上图。
艺术馆二楼。
(紫檀宫殿模型)对面就是怎么一件让人掉眼珠的东西。
海黄三围板式罗汉床。

三围屏海南黄花梨罗汉床。
无语的昨日黄花。

甫上二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样的摆设。。。。。。
不消说,一水的黄货。
茶桌上的茶盘,是兴隆早两年的团购制作。
不少爱好者希望拥有一件兴隆制作的黄花梨,这样不计成本的茶盘,算是降低门槛对爱好者的惠泽。

作家海岩先生为兴隆撰写的文字。
身为全国知名的作家,海岩先生收藏了为数众多的兴隆出品黄花梨家具。
(这个图可以点击放大,方便阅读文字。)

德不孤必有邻。
佛龛,檀香紫檀。
(原帖写的是佛龛,谨从同好教诲,还是说“紫檀宫殿模型”准确一些)

精雕细琢的紫檀工。

(继续在下之前关于“佛龛”的原话吧,坦率地说在下对佛门知识一窍不通,礼佛不信佛,有的只是一份尊重,所谓“礼”)
佛龛在从前是地位尊崇的器物。
上古时代的中华文化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随着宗教的传入,传统的祀,逐渐有更多的“礼”的内容,不仅有儒家所尊崇的“周礼”,“礼佛”也日渐成为主流。
上下五千年,主要还是“礼治”。
伟大如孔老夫子,所向往的境界,也不过“克己复礼”。

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九州,传统被“摧枯拉朽”,于是“礼崩乐坏”。
无君无父之造反有理者众。
主流文化,叫做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于是这传统的“礼”,统统被划做“四旧”。
如今总算回归了一点传统的理念,叫做“和谐”。
其乐无穷的“天斗地斗人斗”,说来恍如南柯一梦。
雄关漫道,如今细说从头,一点一滴地积累曾经灿烂如星河的文化与传统。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富则富矣,缺礼。

海峡那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经济起飞,当时的“国之推手”李国鼎先生曾有这样的“忧患”之语:(人民)富而无礼。
李先生所说的是三十多年前的台湾。
二十一世纪初年的大陆,大概与彼时的台湾相去不远。

历史不会重复,但历史会惊人的相似。
八十年代初,罗大佑写下了著名的《现象七十二变》:

黄花岗有七十二个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 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岁岁年年风水都在改变 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   
在这个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道道地地的聪明人   
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 你是个匆匆忙忙的现代人 
有人默默耕耘默默从事 有人在过着他的太平日子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暗斗 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歌手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 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进步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面 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 
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 你是个速公路 
在西门町的天桥上面闲逛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车辆横冲直撞 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 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 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像在演戏 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如今的中国大陆之奢靡,每年吃掉的岂止是区区一条高速公路。
至于说文明人不走人行道而乱过马路,文明车辆不看交通灯信号横冲直撞,早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约定俗成,甚至警察执法前也知道先看看车辆牌照,特种车牌“刑不上大夫”。否则何以有2010的年度流行语“我爸叫李刚”。
八十年代初听到这首歌(现象72变)的时候,总有点不理解,那时候还不懂得什么是高速公路,车辆也是稀罕物,自然的也就觉得本应该乱过马路,人行道反而添堵。
可有的东西是很好理解的,比如电视与苹果。
对老百姓来说,黑白电视在当时都是奢侈品,所以花哨一些有什么不好?
而苹果的味道怎么会“变得不好”?

如今大概越发明白了,因为野生的草鸡蛋虽然个头小,价格却比外观圆润饱满的饲料鸡蛋贵了不少。

江苏南京人。 
从早期草拟“奖励投资条例”、推动加工出口区,到後来协助策划科技发展方案、创设科学园区、促进国际合作等,推动**台湾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化社会,带领台湾迈向现代化,带动科技发展,李国鼎先生对台湾经济建设贡献良多。被称为“台湾经济发展奇迹的缔造者”,“台湾现代化之父”,“科技之父”。先行的台湾经济奇迹也对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中国大陆产生影响,台湾经验成为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借鉴。

跑个偏,这首《现象72变》在八十年代初期掀起了宝岛文化精英的反思浪潮。彼时的台湾流行歌曲,生活内容与文化内涵都远比如今丰富得多。
歌者罗大佑另有一首演唱会版本的《现象》,一模一样的旋律,只是节奏趋于和缓,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恍如如歌的行板,绕梁三日。感兴趣的同好,不妨在网上搜一搜,很容易找到。
顺便说一句:罗大佑先生也是古典家具爱好者。

无言敬重。
江湖传说,在某个让**(子-弹)飞的春夏之交的京城夜,当今世界最大的广场上有一群孤立无援的莘莘学子们,流着眼泪在唱《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
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
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
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
唱着悲伤的歌曲

[datao:很喜欢罗大佑的歌]

八十年代的遥远记忆。
那时候只觉得亚细亚的孤儿很动人心弦,所以百听不厌。
触类旁通,大道至简。简单的音符,荡气回肠的旋律,如同简约的明式家具,感动着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群。
只是如今再触碰这一阕短歌,每每潸然泪下,无语。

(0)

相关推荐

  • 精品明清家具欣赏

    主要是和你的收藏成就.所想要收藏的"度"有关.如果在收藏的初级阶段,你只是想购买一两件赏心悦目的家具,能使用,并且不需要耗费太多气力去维护,那么将其放在两居室内也可以. 黄花梨和紫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8

    伍炳亮先生简介. 艺术馆二楼陈列之三. 这也是官帽椅,俗称四出头.不出头的叫做南官帽. 罗锅枨条案居中.这样的罗锅枨,主要是美观而已,对结构稳定的贡献有限. 罗锅枨何时开始出现?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7

    看了佛龛,再仔细瞧瞧佛龛下的这张半桌. 半桌,顾名思义,算是半张,不过这"半"指的是桌面的一半. 于是,全桌则是正方形的方桌,八仙桌,就是这么一个正方形的方桌. 半桌,在有些地方也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5

    看完了一楼的正房,且慢急着上楼......还有侧室. 一楼楼梯下,楼梯旁的厢房与周遭,同样的是紫黄. 楼梯一旁不起眼处,一腿三牙明式条桌......黄花梨. 高仿......陈化的皮壳.北方的称谓是&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4

    来个济济一堂:紫黄. 分别是打灯和不打灯的效果. 黄花梨嵌紫檀. 这个大屏风很出彩,看看细节. 再仔细看看这五件一组的宝座,同样的紫配黄. 精工重器,如今越发难得了. 材料的门槛越来越高,尤其是黄花梨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3

    继续.一楼的紫檀重器. 檀香紫檀水龙纹宝座,一套四件...面对面陈列 软屉座面. 紫檀精工,细致入微的东阳平雕风格,很传统. 仔细看看细节.全手工.分别打灯与不打灯,看得很真切,窃以为是当今的观止级别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2

    再来看看这成套的紫檀制作: 水龙纹五足圆台凳 先上个不打灯的...陈化后的紫檀,沉稳肃穆 闪光灯下... 这样的紫檀,窃以为大概与"酸枝"不存在"象"吧 尽管也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1 (2010年末始发于古典网)

    (这是2011-1-1起在麒麟网迷糊的客厅的转帖版,图片整体上被压缩,解像度剧降) (没想到还能复刻这个帖子,因为古典网早就报销了.当初转到70"迷糊的客厅",已经留意到,照片被自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16

    好好看看正堂紫檀宝座前面的这件东西......凉榻. 先来个整体. 落落大方,简单,简朴,简约,......捡漏? 这件是到代的长物. 入了明. 兴隆断了代,三百六十年以上了. 黄花梨三弯腿凉榻  明 ...

  •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15

    兴隆的高仿紫檀器物看了不少了. 再看看这一件. 紫檀扶手椅. 这椅子......不是高仿的当代出品. 到代实物的原汁原味,就是这么个风范. 不那么光鲜,不那么亮丽.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到代的老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