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积证、聚证

1、积证的特征不包含

A、结块有形可征

B、痛有定处

C、结块聚散无常

D、多为脏病

2、积证患者见到下列哪项病症不属病重

A、黄疸

B、吐血

C、水鼓

D、胁痛

3、患者腹部结块,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苔薄脉弱,其诊断是

A、积证属正虚瘀结

B、积证属气滞血阻

C、聚证属食滞痰阻

D、聚证属肝气郁结

4、病积聚之轻者,症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象弦缓。治疗宜用

A、木香顺气散

B、四逆散

C、柴胡疏肝散

D、香苏散

E、胃苓汤

5、患者腹胀且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伏于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其诊断是

A、气结血瘀之积证

B、肝气挟痰之聚证

C、食滞痰阻之聚证

D、肝郁气滞之聚证

E、气郁血瘀之积证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积证和聚证的鉴别。积证结块有形可征(A对),聚证腹内结块聚散无常(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积证痛有定处(B对),聚证痛无定处;积证多为脏病(D对),聚证多为腑病。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积聚日久,可发生严重变证,如湿热瘀结,胆汁泛溢,可出现黄疸(A对)。气血瘀阻,血不循经导致出血,可见吐血(B对)。气血水湿瘀阻,水湿泛滥,可出现水鼓(C对)。胁痛并非积证日久导致的变证(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患者腹部结块,固定不移,辨为积证瘀血阻滞,又见胀痛不适,苔薄脉弱,多提示气滞之象,故诊为积证之气滞血阻证(B对),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以理气活血,消积散瘀。积证属正虚瘀结(A错)多见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消瘦形脱,神倦乏力等虚象;聚证属食滞痰阻(C错)多见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便秘,纳呆之食阻中焦之象;聚证属肝气郁结(D错)多见腹中结块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胀闷不适,且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题中症状无明显腹部积块,故为聚证之轻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象弦缓”为寒湿之邪侵袭,寒湿中阻,气机不畅所致;治宜温中散寒,行气化湿,方选疏肝行气、温中化湿的木香顺气散(A对)。四逆散,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用于治疗肝脾不和或肝胆气郁所致的胁脘疼痛等症(B错)。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之证,以胁肋胀痛,脉弦为主要表现(C错)。香苏散,能疏风散寒,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之证(D错)。胃苓汤,能祛湿和胃,主治水湿内停气滞证(E错)。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时有如条状物伏于腹部”,辨为“聚证”(AE错);根据“腹胀且痛,便秘纳呆,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辨为“食滞痰阻证”(C对)。

细目三 积证

要点一 概述

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 病因
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他病续发所致。
(二) 病机
积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胃、肠。其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寒邪、湿浊、痰浊、食滞、虫积等,但主要以血瘀为主。
其病理性质初起多实,后期转为正虚为主。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病理性质多属实;积证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为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赢弱,则往往转以正虚为主。

要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依据
1.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临床表现。
2.腹内结块特征为触之有形,固定不移,以痛为主,痛有定处。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装,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虚劳等病史。
(二) 鉴别诊断
1.积证与聚证
积证与聚证都以腹内结块,腹痛为主症。但积证腹内结块触之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刺痛为主,病在血分,多属脏病。
聚证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胀痛为主,病在气分,多属腑病。
积证多为逐渐形成,结块大多由小渐大,由软渐砸,疼痛逐渐加剧,病史较长,病情较重。聚证病史较短,病情较轻。
2.积证与鼓胀
鼓胀与积证都可见腹内积块。鼓胀是以腹部胀大如鼓,甚者腹皮青筋暴露、四肢微肿等为临床特征。鼓胀除腹内积块以外,更有水液停聚于腹内,肚腹胀大,而积证一般腹内尚无停水,但积证日久可转化为鼓胀。
3.积证与腹痛
积证与瘀血内停之腹痛均可有腹部刺痛,痛处不移,瘀血内停的腹痛甚者,亦可有腹部结块。但积证以腹内结块为主症,兼有腹痛。而腹痛以腹部疼痛为主症,或可伴有腹部结块,瘀血内停腹痛日久亦有可能转化为积证。

要点四 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异同点

积证与聚证都以腹内结块,腹痛为主症,常相兼为病。然病机与主症皆有不同。积证病在血分,多属脏病,病机以痰凝血瘀为主。
积证的主症为腹内结块触之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刺痛为主。聚证病在气分,多属腑病,病机为气机阻滞。
聚证的主症为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胀痛为主。积证多为逐渐形成,结块大多由小渐大,由软渐硬,继而疼痛逐渐加剧,病史较长,病情较重。聚证病史较短,病情较轻。

要点五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积证应首先辨明积块的部位;其次辨积证的初、中、末三期:再辨病证的标本级急。
首先辨明积块部位,明确所病之脏腑。一-般而言,心下属胃,两胁及少腹属肝,大腹属脾。如积块出现在右胁腹,伴见胁肋刺痛、纳呆、腹部胀满、黄疸等症状者,病在肝;积块出现在胃脘部,伴见泛恶呕吐,呕血便血者,病在胃;左胁腹部有积块,伴见患处胀痛,倦怠乏力,反复出血者,多为病在肝脾;左腹或右腹部有积块,伴腹泻或便秘,消瘦乏力,或大便次数增多,混有脓血者,其病多在肠。
其次根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可将积证分成初、中、末三个阶段。初期,邪气尚浅,正气未伤,表现为结块形小,按之不坚;中期,邪气渐深,正气耗损,表现为结块增大,按之较硬;末期邪气炽盛,正气大伤,表现为结块明显,按之坚硬。
最后,在积证的病程中,应辨清标本缓急,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吐血、便血、黄疸、大便不通、剧烈呕吐等危重急诊,这属于标证。应按照急则治标或标本兼顾的原则及时处理。
(二) 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三) 证治分类
1.气滞血阻证
证候: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胁肋疼痛,脘腹痞满,舌暗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
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代表方:大七气汤加减。
常用药:青皮、陈皮、香附、桂枝、三棱、莪术、延胡索。
加减:若兼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者,加牡丹皮、栀子、赤芍、黄芩等凉血清热;如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缓,可加肉桂、吴茱萸、当归等温经祛寒散结。
2.瘀血内结证
证候: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证机概要:瘀结不消,正气渐损,脾运不健。
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石见穿、香附、乌药、陈皮、人参、白术、黄精、甘草。
加减:如积块疼痛,加五灵脂、延胡索、佛手活血行气止痛;如痰瘀互结,舌苔白腻者,可加白芥子、半夏、苍术等化痰散结药物。
3.正虚瘀结证
证候: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证机概要:微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
治法:补益气血,化瘀消积。
代表方: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川芎、三棱、莪术、瓦楞子、五灵脂、香附、槟榔。
加减:若阴伤较甚,头晕目眩,舌光无苔,脉象细数者,可加生地黄、北沙参、枸杞子、石斛;如牙龈出血,鼻衄,酌加栀子、牡丹皮、白茅根、茜草、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若畏寒肢肿,舌淡白,脉沉细者,加黄芪、附子、肉桂、泽泻等以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积证系日积月累而成,其消亦缓,切不可急功近利。过用、久用攻伐之品,易于损正伤胃;过用破血、逐瘀之品,易于损络出血;过用香燥理气之品,则易耗气伤阴积热,加重病情。

细目四 聚证

要点一 概述

聚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二 病机

聚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阻滞。病位主要在于肝牌。其病理因素有气滞、寒湿、痰浊、食滞、虫积等,但主要以气滞为主。其病理性质初起多实,后期转以正虚为主。

要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依据
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以胀为主。
2.腹内结块特征为聚散无常,时作时止,痛无定处。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病史。
(二) 鉴别诊断
1.聚证与积证
参见积证。
2.聚证与鼓胀
聚证与鼓胀之气鼓均有脘腹满闷、胀痛的症状。鼓胀之气鼓以腹部膨隆,叩之如鼓等为临床特征;聚证以腹中气聚,局部可见结块,望之有形,按之柔软,聚散无常,时作时止,痛无定处为主要表现。
3.聚证与胃痞
两病证都有脘腹满闷之症状。.胃痞的胃脘满闷是自觉症状,而无结块可扪及。聚证有腹部时聚时散的结块,结块消散时,脘腹胀闷好转。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聚证主要辨别结块的成因,聚证结块的形成多以气滞、食积、痰阻、燥尿等内结所致。若腹痛以胀痛为主,嗳气则舒,症状随情绪变化而起伏,则以气滞为主。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等症状,则以食积为主。若脘腹痞闷,呕吐痰涎,舌苔滑腻,则以痰湿为主。若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腹痛拒按,则以燥屎内结为主。
(二) 治疗原则
聚证病在气分,应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治疗原则。再根据病理因素的不同,分别采用行气散结、消食散结、化痰散结、导滞散结。
(三)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证候: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常随情绪变化而起伏,苔薄,脉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香附、青皮。
加减:如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如兼瘀象者,加延胡索、莪术活血化瘀;如寒湿中阻,腹胀,舌苔白腻者,可加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证
证候: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
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槟榔、枳实、沉香、木香、乌药。
加减:若因蛔虫结聚,阻于肠道所致者,可加入鹤虱、雷丸、使君子等驱蛔药物;若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加山楂、神曲。六磨汤以行气导滞为主,平胃散以健脾燥湿为主,运用时宜加区别。
聚证以实证居多,但如反复发作,脾气易损,此时需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运中。要点五转归预后
聚证一般病程短,预后良好。但聚证日久,或因虚损、燥热、痰湿、瘀阻而加重病情,进而病由气入血,可转化为积证。
编辑:竹起
(0)

相关推荐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积聚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 要点一概述 ...

  • 癥瘕的临床治疗方法分享

    癥瘕,统指腹腔内扪之有块的一类疾病. 一般以痛有定处,包块坚硬不动,推揉不散者为癥: 可散,时面又聚,痛无定处者为瘕.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谓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类的疾病, 施治之前 ...

  • 十大病机之气滞1

    ​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十大病机的气滞.在下面的十次课左右,我和大家陆续来分享十大病机:气滞,气虚,血瘀,血虚,痰饮,水湿,食积,津液虚,阳虚湿热,阴虚湿寒等十大病机.这十大病机对我们六 ...

  • 一轮考点||中医内科学15 气血津液病证(上)更正版

    一轮复习考点 中 综 第一节 血证 01 概念 ▼点击此处 查看解析▼ [血证]:凡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 ...

  • 中医内科学——胸痹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阴阳解析

    柴胡疏肝散--阴阳解析 胸痹气滞心胸证候: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绪不遂时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闷胀,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 ...

  • 中医内科学 50个病证辨病依据!建议中医都看看

    360docimg_0_ 医学教育网 2019-09-22 · 医学教育网官方账号 1.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2.咳嗽:咳嗽,咳逆有声,或咳吐痰液 3.哮病:喉中哮鸣有 ...

  • 中医内科学——哮病热哮证——越婢加半夏汤——阴阳解析

    越婢加半夏汤--阴阳解析 哮病热哮证候: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 ...

  • 中医内科学50个病证辨病依据!速记!

    2019-10-25 大号 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内科学50个病证辨病依据,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

  • 中医内科学:淋证的病因病机包括什么?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淋证的病因病机如下: 1.膀胱湿热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 ...

  • 《中医内科学》50个病证辨病依据!建议中医都看看

    《中医内科学》50个病证辨病依据!建议中医都看看

  • 《中医内科学》脑系病证常见证型及治法

    校园生活圈捷报关注2021-03-22 23:22 精选上品完整开口活蛹白色蚕丝纯天然洗脸美容入药泡茶抽丝蚕蛹 三月起,广东正式开放成人本科,低门槛,免试入学,毕业即本科 不限学历,初高中.大专学历均 ...

  • 中医之水液停聚证

    水液停聚证是指由于外感病因辨证/六淫,内伤七情,影响到肺.脾.肾对水液进行正常的输布排泄所引起的疾饮.水肿等病证.水液停聚主要表现为痰.饮.水.湿四种,湿的表现类似于病因辨证/六淫湿邪的辨证,所以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