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中的“小云南”
“小云南之名,正史不见经传”之说,困扰着以山东沿海为中心寻根人的思路,成为“不解之谜”。
专家判断:在洪武年间即有“小云南”一词。倾着这一方向,笔者又查阅了一遍《明太祖实录》,果有重要发现。
因为元朝的云南县叫云南州,设品甸千户所,明王朝从军事角度称该地为品甸。
《明太祖实录》卷一五四,洪武十五年五月记载:
命六安侯王忠、
安庆侯仇成、风翔侯
张龙督兵往云南品甸,
缮城池、立屯堡、置邮
传,安辑其民人。
据光绪《云南县志》,这三位侯领军士一万人,到达品甸。
《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七,洪武十九年四月记载:
置云南洱海卫指
挥使司,并左、右、中、
前、后五千户所,以赖
镇为指挥佥事。洱海
本品甸地,经兵之余,
人民流亡,室庐无复
存者,(赖)镇至,修
浚城隍、建谯楼、创庐
含、分市里、立屯堡、
筑堤防、严斥候,又开
白盐井,以通课利,民
始安辑。
据光绪《云南县志》卷七,《武备篇》,洱海卫共设兵9134名。
《明太祖实录》卷八四,洪武二十年八月记载:
诏景川侯曹震及
四川都指挥使司选精
兵二万五千人,给军
器农具,即云南品甸
之地屯种,以俟征讨。
以上三条中的“品甸”,就是《明太祖实录》中的“小云南”。可见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品甸”这处战略要地,这里土地富饶开阔,屯驻兵多将广,名传天下。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二,洪武二十七年四月记载:
更定蕃国朝贡
仪……土官三海东宾
居小云南县……
这条文字很长,列举了大量蕃国土官朝贡者的名单,其中有一位土官居小云南县。
这是在明王朝正史中出现的“小云南”之名,是朱元璋洪武年间官方正式记录,据此可以确认“小云南”之名的史学地位,是历史名称。
“小云南”之名产生的历史原因是“有别于大府”。
清光绪《云南县志》旧序中载:“云南县者,小云南也……别于大府曰小云南。”
原来,朱元璋征云南取得胜利后,立即废除了元朝的建制,云南州降为云南县,位于昆明地区的中庆路改为云南府,是全省首府,是大府,大府小县同时名为云南,只好别称云南县为“小云南”,是朝廷从上往下的称呼,非土人俗称。时间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到2011年已有629年历史了。
“小云南”之名是历史产物,从洪武年间开始,流行于明清两朝,民国以来成为云南或大理地区的偶然用语。如何流传到山东沿海,这是待探讨的课题。
《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二,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记载:“赐山东等处征南军士六万四千一百三十二人钞一十三万六千百十锭。”
这些从云南凯旋回山东等地的英雄可能成为“小云南”之名的传播者。
论文来源:《寻根》 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