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 宋徽宗瘦金体技法研究详尽图解

遇到许多艺友欲习瘦金却不知如何下手,或苦习瘦金却卡关停滞不前。为此,书艺君特意花费时间精力,寻来一批学习瘦金体技法之良方,编辑成文,希望对艺友们有所帮助。这篇技法解说,简单而言,就是这么一首七言绝句:

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

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

下面,我们分段说明如下:

◆前两句是招式

◆后两句是内力

—先说招式—

「鼠尾钉头」用在横笔和直竖,「竹撇兰捺」用在斜角运笔。正如同写隶书时,笔划的特点是在一字中必存在一笔「蚕头雁尾」一样。瘦金体的基本特点就在于「鼠尾钉头」。「鼠尾钉头」本是书法中的败笔,但我们的天才祖师爷徽宗大哥改良了它,使它反而成为瘦金体独一无二的特色。

什么是「鼠尾钉头」?

这个我们得重新定义一下:重笔起头之后总有一尖笔拖尾,是为「鼠尾」。而直画或竖笔的收笔,皆留有一顿点,是为「钉头」。瘦金体的「鼠尾钉头」和传说中败笔的「鼠尾钉头」有何不同?败笔的「鼠尾」,起笔过重,中继无力,成了一条软趴趴的尾巴。败笔的「钉头」,收笔过重,尾大不掉,成了一颗肿胀胀的恶瘤。如何改良?这得靠动笔练习,培养手感,让笔划在刚直中带着点弹性感。对于「鼠尾」的刚直程度和弹力,我建议的心象是「表面张力」。无论是横笔或直竖,都是直中带弧。有多弧?差不多就是「表面张力」的程度。想像一下,杯中水满将溢之际,水分子拼命内聚,「表面张力」所形成的弧度。或者,换一种心象,像是「拗钢板」,双手分握钢板的两端,用力折拗,也就差不多是这个力道与弧度了。

至于「钉头」,是紧接著鼠尾的结构,用来钉住鼠尾的。「钉头」的重点在于大小和角度,愈简单愈好,起笔到落点,别超过中心线30度。

太大或太偏,「钉头」就会变很难看。想像一下用一个钉头钉住一只老鼠的尾巴,那只老鼠还拼命的想逃呢!那老鼠把鼠尾扯得笔直,可惜,它已经被钉住了……

现在来谈谈「竹撇兰捺」。

关于穠芳诗帖,清代陈邦彦跋:『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这是对这一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体艺术效果的整体概括。陈邦彦的这个评论,是非常精辟的。因为仔细观察瘦金斜笔,所采取的果真是兰竹画法。特别是捺法,可以说就是脱胎于画兰的笔法。你不信?那请你把帖子倒过来看,它的捺是不是就变成兰叶了呢?没忽悠你吧!瘦金的捺法和颜真卿柳公权的捺是不一样的,看不透这一点,你就会怎么捺怎么奇怪。

「方转角」和「小蛮腰」。

古人曾留下『书贵硬瘦方通神』这句话,还没说出要硬在哪瘦在哪呢,就很不负责任的神隐了。害得许多后人研究它用它来练书法时,曲解其意,在该硬的地方瘦,或在该瘦的地方硬,形成一种很挫折的奇观。我认为写瘦金书法时,硬要硬在转角,瘦要瘦在腰身。我以前设定转角要方,但是「方转角」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态样,因为转角有时不到90度。但无论转角是几度,转角处不能圆润这个基本精神是跑不掉的。

为什么瘦金的转角不能圆润?因为圆润的转角是行草干的事,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能涵盖所有态样的字就该改成「硬转角」,硬转角看起来才是有肩膀有担当的感觉,让这个字看起来可以一肩挑起所有的重担,充分展现出男子汉的担当与气概。至于瘦呢?当然是要瘦在腰身,瘦在腰身是两个直线条之间的空间处理问题,字要是瘦在单一竖笔是没啥意义的。说到瘦,最理想最火辣的当然就是小蛮腰了。但这牵涉到体型问题。瘦金字和女人一样,百百款,一种米养百样女人。我们必须全部照顾到,不能歧视与偏废。原本就适合小蛮腰的字型,如「月」字及其偏旁,当然要充份体现这个精神,但是不能瘦成纸片人,瘦成纸片人就矫枉过正了。

比较粗一点的腰身,如「用」、「周」、「风」,即使是先天肉肉丰腴的身材,只要稍微拉一下腰身,瘦身的效果就很明显,让字看起来另有一番成熟女人的妩媚。

至于最粗的身材呢?如「肃」、「萧」、「门」,就要把她打扮成穿和服的女人,穿和服的话,你说,再怎么瘦不下来吧?但是和服的腰带一绑,中绳一束,即使是老妪,那若有似无的腰身立刻产生「束带矜装」的典雅之美,这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书贵硬瘦方通神,硬要硬在转角,瘦要瘦在腰身,这是我对这句话的体会。

「方转角」和「小蛮腰」构筑了瘦金字型的基本架构。

竹叶撇,兰叶捺。

为了体会这个招式,我找了两幅郑板桥的兰竹作品,放上来供作参考。(我找不到徽宗大哥的兰竹作品)有人说郑板桥是由书入画,也有人说徽宗大哥是由画入书。不管如何,书画同源,本是一家,在此得到印证。

—再说内力—

招式讲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招式的其贯串要靠内力。现在来谈内力吧!

「死往生返游丝引」何解?

「死往生返」一词,我是借用自中国古典文学「素女经」之素女九法第一招「龙翻」。『九法第一曰龙翻。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股隐於床,女举其阴,以受玉茎。刺其谷实,又攻其上,疏缓动摇,八浅二深,死往生返,势壮且强,女则烦悦,其乐如倡,致自闭固,百病消亡。』我借用它,「死往生返」这个名词在「素女经」中的特有意象,来解说瘦金体笔法。此与「素女经」原文倒是无涉,合先叙明。至于对此古典文学有兴趣者,请自行上网查阅。由于事涉成人议题,这里碍于尺度,我就跳过了。

「死往生返」是怎么一回事?

话说,人死后会怎样?肌肉会变硬。人活着是怎样?肌肉是柔软的。所以,死硬、生软。「死往生返」的原意,就是要在硬梆梆的时候插进去,渐软之际急速抽出来。运用于瘦金笔法,亦复如是,硬笔入、软笔尖锋出,最基本的直笔「鼠尾」、斜笔「竹叶撇」就是这样写成的。

「游丝」也者,具体的心象,是人体特有的分泌物。正如我们在炒菜料理的时候,有时会加太白粉搅水勾芡,「游丝」的心象,差不多就长得和勾芡一样。在两个「死往生返」之间,就靠着这若有似无的「游丝」笔意来连接。「游丝」有润滑的功效,好让两个「死往生返」在衔接之际可以顺畅而不至于卡。所以,下笔时「游丝」的实务操作,就是两接续笔之间的将断不断的笔意。「游丝」这玩意儿,实务上你是看不见的,但是你感觉得到。就好像你看不到磁力,但感觉得到两块磁铁的吸引。你看不到电力,但把手伸进去插座会触电一样。要靠练习,才能抓住「游丝」在两个「死往生返」之间所产生的紧致感。

「死往生返游丝引」的概念,讲的是瘦金笔法中非常的特性。

不同于颜真卿柳公权,颜柳的笔法,是以逆笔入手,接下来或直或横,转折处先提笔藏个锋,顿一下,包个头,再拐弯往下走。瘦金体不罗唆,它不逆锋起笔,处理转折的手法更是十分决绝,压根儿没有藏锋这件事,横笔就是横笔,一个「死往生返」,走到气绝了,换直笔,再一个「死往生返」,而两个「死往生返」之间,就靠著「游丝」牵引。也就是因为这样,在转折处就可以轻易的写成「方转角」。由此类推,三连笔的笔划,就是三个「死往生返」,加上中间两个「游丝」。四连笔的笔划,就是四个「死往生返」,加上中间三个「游丝」。

「连续一闪」。

以前我在打PlayStation的「鬼武者」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时候,最喜欢的招式莫过于「连续一闪」,据说这招式也是鬼武者迷最主要的爽快来源。早在「鬼武者」第一代时,就有招式「一闪」,把对手一击必杀。先按住防御键,当敌手快要攻到身上之际,抓住时间点攻击,就可以使出「一闪」刀法,一刀就把敌人一招毙命,同时在画面上会出现刀光划过如闪电般的痕迹,并且在敌人身上出现小雷击般的爆破,非常痛快。

到了「鬼武者」第二代和第三代,更进化到「连续一闪」,就是在第一个「一闪」成功之后,在「一闪」光芒尚未熄灭之前,迅速对身边的妖兵幻魔们一个接一个发动「一闪」攻击,就可以Combo解决掉一缸子魔物。就见到萤幕上一闪一闪亮晶晶,妖兵鬼将尸横遍野,灰飞烟灭。

怎么扯上了「连续一闪」?因为练瘦金体时,也享受着类似「连续一闪」的乐趣。一个「死往生返」的笔势,用的就是「一闪」的一刀。当以「游丝」牵引,连上下一个「死往生返」,就是「连续一闪」的第一个Combo。当再以「游丝」牵引,连上第三个「死往生返」,就是「连续一闪」的第二个Combo。以此类推,练瘦金体,对我来说,也是享受无穷无尽「连续一闪」Combo 的快感。

瘦金兰叶捺有两个「死往生返」。

说到捺法,颜体柳体都是先逆锋入笔,然后『细-粗-尖』来完成。而瘦金兰叶捺,经过仔细观察及用笔体认,则是『粗-细-粗-尖』,可以肯定这是由画兰叶的笔法转换而来。用这种方式拆解,实是经过两次「死往生返」的过程。『粗-细』是一次,紧接着落笔的『粗-尖』而出锋,则是第二次。这种写法,难就难在Timing必须抓得非常精准,但一旦写习惯了,就会非常潇洒畅快。为什么要讲「死往生返」?为的是笔法的纯化。如果一个字中,夹杂着瘦金与颜柳,反而会使书写的速度变慢,同时也混淆了笔法的诉求。当然,要纯化笔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透过练习,习惯还是可以养成的。无论是斜捺还是横捺,这个基本的笔法组合是不变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华人首富李嘉诚练瘦金时,就我的看法,亦复如是。而「死往生返游丝引」,是其中最重要最简单的事。「死往生返游丝引」的内力笔法,亦应用于横勾。「死往生返」与太极拳落脚之阴阳虚实变化。

练太极拳的都知道,除了一开始的起势和最后的收势,其他任何招式的双脚落脚都是一实一虚的,绝不会有双脚同时踩实的。为什么?我个人的体会是,唯有阴阳虚实的变化,才能产生力道与美感。在换招的过程中,脚步实转虚,虚转实,在虚实之间变换,才能有最大的机动性,手上的功夫也才能有最大的灵活度。瘦金体的「死往生返」亦然,「死往」是实入,「生返」是虚出,有虚实变化,才有阴阳。笔法在阴阳虚实间变化,才不会呆板。把一连串的「死往生返」靠著「游丝」牵引,就彷佛招式之间的贯串,圆转如意,终究于太极。「死往生返」应用于弯折钩。

「拉弓放箭回马挑」。

这个内力与招式,是「永字八法」中所没有的。所以这应该算是「永字八法」的隐藏版吧!前面的「死往生返」用的都是直线,嗯!带著「表面张力」的直线。「拉弓放箭」的意念,就是把直线拉成弧线。这算是「死往生返」的变化,由直线转成弧线。原本的「鼠尾钉头」转换成「弧尾挑勾」。弧线怎么形成?就看拉弓的力道。想像一下拉弓放箭的心象吧!拉弓的力道,有大有小。力道小,弓身拉小弧线。

正平弓带勾,像是「张」、「良」字的底勾。弓拉到底,弓身就成了回弧线。

弓拉到底,弓身就成了回弧线。

小弯弓带勾,像是「戈」字部首的字。

中弯弓带勾,像是「风」、「夙」字头的笔划。

大弯弓带勾,像是「己」字头的底笔。

「拉弓放箭」是带着弧度的「死往生返」,不同的拉弓力道,产生不同弧度的「死往生返」。拉到底,带回勾的时候,就是「回马挑」的时候。「回马挑」,也是一记「死往生返」。

力量的真正来源弓身不会自己弯,它是被拉弯的!所以力量不是来自弓身,而是来自握弓的手和拉弓弦的手。你看到弓身被拉弯了,那是结果,那是一种物理现象。它不是原因,也不是力量的来源。

写瘦金弧笔的力量来源来自哪里?来自于「意在笔先」的自信及手感。写弧勾的时候,知道要从哪里「死往」,要「生返」到哪里为止,起点和落点在心里有个谱了。再考虑一下,拉这个弧要花多大力道。OK,本番啦!拉弧!「死往生返」,笔意将尽时,再一个新的「死往生返」上挑而出,是为「回马挑」。

所以,看到「拉弓放箭」,我们不要去照描弯弓的弧度,而是要找寻力量的来源。你若是像描红一样,去描瘦金体的弧线的话,就是刻舟求剑。写出来的笔划也不会是自然饱满的弧线。你若是在回挑的时候还藏锋后再挑的话,我劝你不如去练颜真卿柳公权算了。写瘦金弧线,另一个心象,就是棒球的两人抛接练习。抛接练习的时候,投球的人要先从接球者的位置估量,要施多少力?要多大仰角?对方才能顺利接到球。

投到正确的位置,这是基本诉求。球在空中的抛物线要有多弯曲,正如同拉弓的力道有多大一样。

—总结一下—

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

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

前两句是招式,后两句是内力。

招式特点在「鼠尾钉头」和「竹叶撇」、「兰叶捺」。

定式特点在「方转角」和「小蛮腰」。

内力「死往生返游丝引」先讲直线,「拉弓放箭回马挑」再进化成弧线。

由内力贯穿招式,完成瘦金字型。

来源:书法入门(ID:shufarumen),转自“书艺咀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