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词,三场雨,教你看透人生,识得愁滋味

有没有一首诗词,寥寥数字,就能让你潸然泪下?

我首先想到的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时,在歌楼红烛中上听雨,中年时,在异国他乡听雨,老年时,在僧庐下独自听雨。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场雨,每一场雨,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心境、经历。

第一场雨,在少年时代:

歌楼、红烛、罗帐,这是灯红酒绿中的轻歌曼舞,再用一个“昏”字,表达的是少年时那种纵情欢乐、醉生梦死的奢靡,是青春芳华。

这叫“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二场雨,在壮年时代:

只用一个“客舟”,就写尽了羁旅天涯的孤独。

“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用以点准“客舟”,是为了用最萧瑟的意象,反映羁旅他乡时的万种离愁,风雨飘摇的坎坷和悲凉。

此时,青春的芳华早已散尽,回过头来读第一句,原来,少年的种种情怀,都是为了衬托之后的愁恨。

这叫“而今识得愁滋味”。

第三场雨,已至暮年

这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听雨的凄凉画面。

少年芳华和壮年愁恨,都已经随着前面两场雨随风而去了。

每次读到这一句,我就会想起杜甫那句: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悲欢离合总无情”,这是诗人经历一生后得到的结论,饱含无限的伤感和悲凉,这不是蒋捷传播负能量,要知道,蒋捷的一生经历沧桑,他生活在宋元之交,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国破家亡。

他说要“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啊,都是鬓已星星也的老人了,经历了那么多,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内心惊起波澜呢?

实际上,如果真能做到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位老人又何必彻夜听雨?

这叫“欲说还休”。

这三场雨,有强烈的时代印记,用人生的不同阶段,透射出一个朝代的兴衰灭亡。

也强烈地反映人生——少年风流、壮年羁旅、晚年孤楚,是三幅生动的画面,是人一生的沧桑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