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关学研究成果发布

​历史上,张载所开创的关学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对于理学形成起了奠基性作用。陕西对于关学的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人民出版社出版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上、下卷,其中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征、关学与洛学的关系都进行了详细梳理,进一步丰富了侯外庐先生《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关于张载思想的判断。陈俊民先生撰写了《关学序说》《张载关学主题论》《张载哲学逻辑范畴体系论》以及《关学源流辨析》等文章,将关学作为一个完整而有系统传承性的学派加以研究。此后,陈先生又撰写了《张载关学导论》《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吕大临易学发微》等著作,尤其是《关学编(附续编)》的出版,开启了关学经典的校点整理工作,大大拓展了关学研究的视野。

进入20世纪90年代,老一辈学者赵吉惠、陈俊民、赵馥洁、龚杰以及新一代学者程宜山、刘学智、林乐昌、丁为祥等共同致力于关学研究,先后问世的有《张载评传》《张载哲学的系统分析》以及作为经典整理与研究的《关中三李年谱》《二曲集》《气化之道——张载哲学新论》《张载关学与实学》《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等著作,使关学研究逐步走上了多元并举的格局。

21世纪以来,陕西的关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张岂之、陈俊民、赵馥洁、刘学智、林乐昌、丁为祥、方光华等学者的带动下,陕西关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水准不断提升。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西北大学方光华教授与几十位专家一起,在张岂之、赵馥洁等先生指导下,费时八年完成了《关学文库》的编纂工作,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关学文库》收入历代关学学人的著作及关学史文献20多种,关学研究著作10余种,对关学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作为当代关学研究开创者的陈俊民先生,经过约20年的搜集整理,又完成了《关学经典集成》的校点、整理与出版,其中收入张载及其弟子吕大均、吕大临,明代的吕柟、韩邦奇、冯从吾,清代的李二曲所撰经典,由三秦出版社出版,为今后的关学研究拓展了新的方向。这两套大型丛书的问世,不仅为陕西的关学研究提供了文献的依据,也为今后的关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林乐昌教授《正蒙合校集释》的出版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张载学术文献集成与理学研究”的完成,也极大推进了张载学术思想的研究。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科研究大发展的步伐,陕西的各种关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纷纷成立,著作丰硕。一是机构健全。西北大学于2016年成立关学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则在“关学研究室”“关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升格成立关学研究院,代表着国内高校关学研究最重要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先后成立了关学研究中心,宝鸡地区也成立了“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二是出版界大力支持。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在中华书局、西北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支持下,又先后推出刘学智教授主编的《关学文丛》、魏冬教授主持的“中华关学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关学文粹品读》《新订关学编》《关中道脉四种书》《张载及其关学——“横渠四为句”视域下的现代阐释》《关学名言精粹》等十余本关学研究专著和普及读物;而《大儒张载》《大儒牛兆濂》《圣贤二曲》等以关学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关中大地出现,秦腔历史剧《横渠先生》正是众多文艺作品中的一部。三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力支撑。由丁为祥教授主持的“宋明道学核心价值研究”、林乐昌教授主持的“宋明清关学思想通论(七卷本)”、刘学智教授主持的“乡约文献辑考及乡约文化与当代乡村治理体系建构研究”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正在深化关学思想研究及其社会作用的历史梳理,进一步推进关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经过学界数十年的培养与积累,陕西一大批关学研究的后起之秀正在茁壮成长,而其对关学的研究也展开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可以预期,陕西的关学研究将与海内外同仁一道,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入发掘,更好地实践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学理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