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城破之时,谁愿帮我补刀?史德威:我愿意 真相到底如何

两百六十多年前,清朝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与朋友凭吊扬州城外梅花岭上的史可法衣冠冢,写下著名散文《梅花岭记》,此文被收录进语文教科书,我想,很多朋友应该也像我一样,对史可法的了解,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

不过,全祖望对史可法之死的记载,似乎跟历史本身,有所差异。

在《梅花岭记》里,全祖望说,史可法召集诸将开会,讲自己誓与扬州城共存亡,但到时肯定慌乱,说不定无法完成殉国之业,“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万历年间扬州地图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史德威接下重任,史可法很高兴,说我没有儿子,我愿意收你为义子,“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之后城破,“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再之后,史可法遇清军,大呼我就是史可法,拒绝豫亲王多铎的诱降,不屈而死。

全祖望把史可法找人于危急之时给自己补刀当成事例,可见,这件事,乃是顶重要的。

然而,对于这个情节,当事人史德威又是如何说的呢?

史德威在扬州之役中活了下来,他写了篇文章记述史可法殉国前后之事,内中并无史可法说怕自杀不死,让人帮忙成全气节一事。

他说,四月十八日,史阁部召集诸将,讲,“拚一死以报国家,尔我同有此心,甚可嘉赖。乃下拜得威为后嗣”。

(史可法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之所以要收史德威为义子,我想,原因大概有两点。

其一,史德威是大明忠臣,跟他一样,抱了殉国之念,要拼到最后一刻,这人,靠得住。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他跟史可法一样,姓史。

如果当时史可法有讲“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之类的话,史德威应该不会不记载下来。因为这无疑更能显示出史可法殉国的坚决。

且,当史可法要收史德威为子时,史德威说自己有宗有族,无父母之命,不可拜他人为父。后来在诸将的劝说下,才勉强应承了下来——而《梅花岭记》,根本未提及史德威的态度,似乎被收为义子,他应该十分感恩,十分荣耀……

(史可法墓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史德威写到,城破之后,“阁部知势已去,乃与得威诀,持刀自刎。参将许谨,双手抱住,血溅衣袂,未绝,复令得威刃之。得威不忍加,相持昏绝间,谨同数十人拥阁部下城。”

此情节跟全祖望记载的,就差不多了。

当然,有没有说全祖望文中的那句话,根本无损于史可法的坚贞。但于读史者,史就是史,文学就是文学。人就是人,神就是神。涉及史实的文学作品,如果能够将之拎清,实在是善莫大焉。《三国演义》被当成历史就是深刻教训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