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整个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的注脚?以“洞穴喻”为例

编者按:重新学习古希腊哲学的一点心得就是,柏拉图是古代哲学的绝对王者。了解柏拉图的哲学对于理解之后的西方哲学,至关重要。柏拉图的几个核心篇章,比如《理想国》,必须要一读再读。“洞穴喻”蕴含了理解两千多年西方哲学史的线索。

主体性哲学或者说认识论哲学,基本上可以从柏拉图“洞穴喻”中灵魂出洞再返回洞中来寻找理解的线索。

灵魂到洞外,沐浴了真正的阳光、观照到了理念,而不再仅仅只是看到洞中的火光在墙上制造出来的幻影,回到洞中,试着分辨出这些是幻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笛卡尔“我思”、是灵魂的运动过程。而邪恶的精灵制造幻象,就类似于洞中的火光投射出来的幻影。

灵魂要去分辨什么是幻影,什么是理念(或者说纯形式)的摹本。理念虽然在灵魂之外,但是灵魂自身可以运动,灵魂自身可以制造理念的图像。那么这个制造图像的问题,就变成了笛卡尔之后认识论哲学的重要问题。

也就是认识论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观念”,这个观念到底如何界定,“观念”的根源、生成,以及和灵魂的关系、和客体的关系。观念一般来讲,是客体的图像,观念是表象性的,是理念(客体)的摹本,但其本身也可以具有独立的地位。洞中幻影虽然是拙劣的模仿,但依然有自己的存在。

上一篇文章里谈到的“清晰和明白”就是对观念本身的描述。整个认识论哲学,从笛卡尔开始,可以说就是通过这种认识(或者说制造表象)的路径,重新建立形而上学。灵魂回到洞中之后,在对于幻象进行分辨、重新生成理念的图像时发现自身。

这个过程当然是需要光,灵魂出洞之后以及感受到了真正的光(柏拉图那里的善、奥古斯丁的上帝),按照唯理论传统,灵魂中的理性功能被认为是人类自己的光源。基本上唯理论者讨论观念的确定性,都必须要讨论上帝的作用(作为原始光源),和灵魂中的理性功能。

马勒伯朗士甚至认为,观念就是灵魂的某种modification,而莱布尼茨那里,观念(同一律等等)的集合体就是知性。灵魂既是观念的场所,或者说观念寓于灵魂当中,灵魂也给观念打光,让其清晰明白地展现出来。但观念本身并不等于灵魂,这是理解唯理论的要点。

本身形而上学应该指的是洞外的理念世界(或者说超感性世界),但是认识论哲学把整个论域挪回了洞里,也就是感官的世界。

相应的,观念无外乎几种,dianoia,pistis和eikasia,笛卡尔的“邪恶精灵”制造的就是eikasia,这是笛卡尔极力想要排除的。Pistis相当于opinion,是众人的观点,也不能算是清晰无疑自明的知识。某种程度上讲,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这些人非常看重数学,是有原因的。洞中的知识最高级只有数学知识dianoia,而没有noesis,noesis这种关于纯形式的知识只能发生在洞外。

灵魂回到了洞里,就相当于回到了肉体,直观功能会减弱。唯理论者认为灵魂所能达到的最高级的知识就是dianoia了,也就是有肉体束缚的时候,最清晰的知识只能按照数学几何方法得出,比如“我思故我是”。这种数学知识虽然是关于纯形式的知识,比如a=a,但是必须用感觉(质料/直观)来展示。

再举一个康德的例子,“我是”要通过“我思”这个经验直观来展示,从“我思”到“我是”并非纯粹概念的推理。康德那里的“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我=我”这个分析命题,要建立在自我意识、或者说统觉的综合的基础之上。

一个“洞穴喻”,基本涵盖了唯理论者的所有问题意识,不得不说,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的注脚啊。

广告时间:多特姚建立了一个收费的读者群,读者群里每日更新讲座信息,全部经过多特姚精挑细选,把握中国学术圈最新动向(主要是发现大家对各种在线讲座没有鉴别能力,也不知道如何阅读哲学书籍、甄别译本好坏)。

同时可以讨论读书、考研升学的问题,多特姚还会不定期对群成员进行独家讲座,欢迎各位入群,一起爱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