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降魏之后,蜀汉靠一男一女争回了一点颜面与尊严

先说“颜面”。东吴后来投降司马氏,是否也有“颜面”二字呢?

咱之所以用此词,乃在我们平素所言魏蜀吴,实际上,应该是魏汉吴。刘备所建的正式国号,乃是延续他老祖宗的汉。意即,其实三国之中,他是正统。正统之国,最后降于背叛之国,总要给自己留点面子吧?(比如,那个比蜀汉更正的(东)汉刘协,便是通过禅让将国祚交给魏国的。禅让,我主动给你。输了里子,好歹有面子。)

但若无这一男一女,蜀汉便是束手不擒,全无尊严可言。而尊严,是用人命,争来的。

蜀汉当时是否为必亡之势呢?后世很多人看来,未必,还是尽可一拼,胜负难料的。不过,谯周当时所言,却深得后主之心,合了后主之意——拼死一搏,是不愿的,万一没打赢,真死了呢?多划不来啊!还没有享受够呢!往依东吴,也是不行的。去了那里,首先就得称臣。然吴弱而魏强,最终,绝对会被魏国所并,刘家老小,免不了会被掳往北方,二次受辱。往南?那里自被诸葛亮打服之后,实际是离心离德的。我们力量强还好,到他那去避难,不是开玩笑吗?人家随时会叛乱啊。落到魏国手里,再不济,就是砍脑袋吧?那里的未开化的夷人,谁知道有些什么把戏来折磨你呢!

确定投降之后,一男一女,就出来了。

男的,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刘谌。他于259年被封为北地王。4年之后,他面临着生死抉择。是跟着父亲一起投降,踏上那未知凶吉的洛阳之路,还是留在蜀地,守住祖庙之灵。他选择了后者。他劝谏父亲“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可惜,不是很有人,都像他这样不怕死。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他陪葬于刘家列祖列宗。孤独的他哭祭于爷爷的昭烈庙,向刘备诉说着几十年基业即将毁于一旦,自己忠言无人愿听的痛楚。之后杀死妻子,而后自杀。左右诸人,见之无不落泪——只是,也就如此而已——崇祯帝自杀,身边好歹也跟了个太监呢——至于他的妻子,《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里,都只说她被杀死,未写出她是否愿意。当然,也有人说,她深明大义,伏剑而亡。不管是否如此,时势所逼,也没得她选择了——然则,刘禅的投降,于百姓而言,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刘备处于此种境地,会如何做呢?

另一个女的,是刘禅的李昭仪。她随刘禅到了洛阳。未想,魏国将蜀宫嫔妃女子赐于无妻之将士。李昭仪说,“我不能二三屈辱”,于是自杀。投降一次,已算是受辱了;被如金银珠宝一样,赏赐给他人,人的尊严又何在?何况,自己好歹是皇帝的昭仪,你们个武夫,配得上吗——要想保有自尊,唯有舍命而已。然则,落草的凤凰不如鸡,蜀宫多少女人,能于历史上留下痕迹者,也就她一个罢了。

宋末元初处于易代之时(与刘禅类似的情况)的诗人陈世崇如此评价——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诚如毛宗岗所言,北地王之死,为汉朝生色——刘谌与李昭仪,总算是替蜀汉,争到了一点颜面与尊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