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87条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见《论》.287条)。

作者:蒋远东

少阴病初得之或者说得之一二日,发热是表未解,可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微发汗。少阴表未解的特点的微发热,少阴表病解除了以后就不能用发汗的药了,更不能用下药。

背恶寒是一个阳明病。《要略.痰饮咳嗽篇》讲: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是寒,留饮是寒水流注心下。这个寒应该是结在阳明胃俯的。胃当在心下,正对在背部,无论胃热还是胃寒都会辐射到背部。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是阳明胃寒辐射到背部引起的背恶寒。阳明病,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是阳明内热外寒引起的背微恶寒,人参白虎汤主之。

本条的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是阳明胃寒引起的口中和。口中和是口不干,不燥,不渴,是用来区别人参白虎汤口燥渴的。《论》中说: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汤加人参主之。口中和是口不干,不燥,不渴,无里热的表现即胃寒的表现。

因为少阴经是绕阳明胃经而过,所以,阳明经有病会影响到少阴经,阳明胃腑有病会辐射到背部。因为阳明病影响到了少阴,在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少阴。本条用生附子温少阴经,少阴经得以温通,阳明胃经也就得以温通,这样就达到了既温少阴又温阳明的目的了,这就是附子在本方中的应用。用茯苓以利胸膈之寒水。用白术健脾,补脾胃之不足的阳气。用芍药养阴、活血、止痛。用人参补肺气,以达到补少阴肾气不足的目的。本条是用治疗阳明胃寒的方法来治疗了少阴背恶寒的。由此可见,麻黄是散表寒的。像太阳病,脉浮发热,恶寒身疼痛,手足热,骨节痛,是表寒,麻黄汤主之;少阴病的脉沉、无热,恶寒身疼痛,手足寒,骨节痛,是里寒,附子汤主之,附子是温散寒的。

附子汤去人参加生姜就变成真武汤了。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吐,真武汤主之。

附子汤(一芍人参苓术附:真武汤去生姜家人参):

附子二枚(生破八片,去皮,辛热)、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