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 临辟雍颂碑 2024-05-27 10:37:31 该碑高3.32米,宽1.1米,系用一整石块凿成。碑首有蟠龙伏绕,正面碑额隶书“大 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碑”等二十三字。碑文隶书三十行,行五十五字,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刻有行政学官太常、散骑,教职人员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学员的郡籍、姓名等,多达四百余人。该碑立于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月,碑座于1974年在太学遗址发掘出土,后与碑身合为一体。洛阳太学,始创于东汉,太学生最多时有三万人,直到西晋,仍达一万余人。该碑对研究我国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教育、对考察学生分布情况,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该碑晋隶书法灵活,似用改制的扁笔书写,这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 赞 (0) 相关推荐 今日一字:秀 字源解说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秀(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秀异.秀才.优秀.后起之秀. 美丽而不俗气:秀丽. ... 集史晨碑隶书《孟子·告子下》 释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 西晋皇帝三临辟雍颂碑,晋人隶书,少见!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西晋皇帝三临辟雍颂碑 西晋皇帝三临辟雍颂碑 西晋皇帝三临辟雍颂碑 原刻 民国拓本 拓片尺寸:碑阳 110.5*300.3厘米 碑阴 110.65*278.5厘米 晋·辟雍碑~ 晋&#183;辟雍碑~ 高清碑帖-晋·《辟雍碑》 <辟雍碑>是刊刻于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十月的一方碑刻,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大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又称"皇帝三临辟雍碑"等,无撰书人 ... 唐楷颜体《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碑》合卷赏析 唐楷书<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碑>,亦称<盐池灵庆公碑>,故宫藏精拓本,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韦纵书并篆额.碑文25行,行51字,字径3厘米,楷书.原竖于运城市盐池神庙内(现存 ... 北京国子监辟雍大殿 北京国子监内辟雍大殿为乾隆建造,是皇帝讲学之所.辟雍可以说是世上唯一一座专门供皇帝讲学的宫殿.乾隆登基的第二年,就亲临国子监讲学,那时太学还没建辟雍,皇帝讲学是在后边的彝伦堂内设座. 乾隆四 ... 宋王大宝,字元龟,其先繇温陵徙潮州。政和间,贡辟雍。建炎初,廷试第二,授南雄州教授 王大宝,字元龟,其先繇温陵徙潮州.政和间,贡辟雍.建炎初,廷试第二,授南雄州教授.以禄不逮养,移病而归.阅数年,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复累年. 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位于河北正定县燕赵南大街西,常山影剧院北.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封冻碑.据碑文载,该碑立于唐永泰二年七月一日,通告约6.宽2.5.厚0.48米.龟趺座,双龙抱额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金得胜陀颂碑坐落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德胜镇石碑崴子屯,是金代第五帝世宗完颜雍为追记先祖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国功业而立. 石碑结构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首高79厘米,宽1 ...
该碑高3.32米,宽1.1米,系用一整石块凿成。碑首有蟠龙伏绕,正面碑额隶书“大 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碑”等二十三字。碑文隶书三十行,行五十五字,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刻有行政学官太常、散骑,教职人员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学员的郡籍、姓名等,多达四百余人。该碑立于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月,碑座于1974年在太学遗址发掘出土,后与碑身合为一体。洛阳太学,始创于东汉,太学生最多时有三万人,直到西晋,仍达一万余人。该碑对研究我国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教育、对考察学生分布情况,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该碑晋隶书法灵活,似用改制的扁笔书写,这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
该碑高3.32米,宽1.1米,系用一整石块凿成。碑首有蟠龙伏绕,正面碑额隶书“大 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碑”等二十三字。碑文隶书三十行,行五十五字,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刻有行政学官太常、散骑,教职人员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学员的郡籍、姓名等,多达四百余人。该碑立于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月,碑座于1974年在太学遗址发掘出土,后与碑身合为一体。洛阳太学,始创于东汉,太学生最多时有三万人,直到西晋,仍达一万余人。该碑对研究我国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教育、对考察学生分布情况,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该碑晋隶书法灵活,似用改制的扁笔书写,这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